共1499,分100页显示 上一页 63 64 65 66 67 69 70 71 72 下一页
释智猛
释昙智( 王 )
释智林
刘皇后( 智容 昭皇后 )
僧玄畅(名 慧智 赵 玄畅 )
江智渊( 智深 )
蔡昙智(号 蔡曾子 )
僧智一(别称 白猿梵 )
王智
释智胜( 徐 )
释智宗( 周 )
释妙智( 曹 )
韦珍(字 灵智 懿 )
萧宝玄(字 智深 江夏郡王 )
其它辞典(续上)
元庆智释智猛
释昙智( 王 )
释智林
刘皇后( 智容 昭皇后 )
僧玄畅(名 慧智 赵 玄畅 )
江智渊( 智深 )
蔡昙智(号 蔡曾子 )
僧智一(别称 白猿梵 )
王智
释智胜( 徐 )
释智宗( 周 )
释妙智( 曹 )
韦珍(字 灵智 懿 )
萧宝玄(字 智深 江夏郡王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宗室。阳平王拓跋熙玄孙。善文牍,初为著作佐郎,累迁至太尉主簿。性贪鄙,事无大小,得物然后判。或十数钱,或二十钱,得便取之。府中称为“十钱主簿”。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雍州京兆新丰人。端庄有美行。出家诵经。以夕继旦。深慕先佛遗迹于五天。慨然有身造目睹之志。于是以秦弘始六年甲辰。结侣十五人。渡河跨谷凡三十六所。至凉州。西出阳关。涉流沙。历龟兹于阗诸国。又自于阗西南二千里。登葱岭。而同侣九人退还。又千七百里。至波沦国。而竺道嵩者死矣。方图阇维。失尸所在。猛顾四人悲叹惊异。及踰雪山。渡辛头河。诣罽宾国。国有应真尊者五百人。遇猛喜尉间。为猛说四天王事。于奇沙国。见佛文石唾壶。又见佛盔。盔光色紫绀。轻重随念。猛香华供养。跪戴发愿而去。又千三百里。至迦维卫国。见佛肉髻骨。及牙发影迹具存。谒泥洹坚固之林。礼降魔菩提之树。遂于降魔像。施以大衣。而覆之宝盖。且设净馔以尽敬。华氏国则阿育王旧都也。有婆罗门。名罗阅。举族弘法。王所推重。问猛曰。秦地有大乘学否。曰皆大乘学。罗阅惊叹以为希有。猛于其家。得大泥洹僧低律诸经以归。甲子岁。发天竺迨凉州。唯猛昙纂而已。译泥洹二十卷。元嘉十四年入蜀。十六年撰西游记。殁于成都。高僧传·卷第三 译经下
释智猛。雍州京兆新丰人。禀性端明励行清白。少袭法服修业专至。讽诵之声以夜续日。每闻外国道人说天竺国土有释迦遗迹及方等众经。常慨然有感驰心遐外。以为万里咫尺千载可追也。遂以伪秦弘始六年甲辰之岁招结同志沙门十有五人。发迹长安。渡河跨谷三十六所。至凉州城。出自阳关西入流沙。凌危履险有过前传。遂历鄯鄯龟兹于阗诸国。备瞩风化。从于阗西南行二千里。始登葱岭。而九人退还。猛与馀伴进行千七百里。至波伦国。同侣竺道嵩又复无常。将欲阇毗。忽失尸所在。猛悲叹惊异。于是自力而前。与馀四人共度雪山渡辛头河至罽宾国。国有五百罗汉。常往返阿耨达池。有大德罗汉见猛至欢喜。猛咨问方土为说四天子事。具在猛传。猛于奇沙国见佛文石唾壶。又于此国见佛钵。光色紫绀四际尽然。猛香华供养顶戴发愿。钵若有应能轻能重。既而转重力遂不堪。及下案时复不觉重。其道心所应如此。复西南行千三百里至迦维罗卫国。见佛发佛牙及肉髻骨。佛影迹炳然具存。又睹泥洹坚固之林降魔菩提之树。猛喜心内充设供一日。兼以宝盖大衣覆降魔像。其所游践究观灵变。天梯龙池之事不可胜数。后至华氏国阿育王旧都。有大智婆罗门名罗阅家举族弘法王所钦重。造纯银塔高三丈。既见猛至。乃问秦地有大乘学不。猛答悉大乘学。罗阅惊叹曰。希有希有。将非菩萨往化耶。猛于其家得大泥洹梵本一部。又得僧祇律一部及馀经梵本。誓愿流通。于是便反。以甲子岁发天竺。同行三伴于路无常。唯猛与昙纂俱还于凉州出泥洹本。得二十卷。以元嘉十四年入蜀。十六年七月造传记所游历。元嘉末卒于成都。余历寻游方沙门。记列道路时或不同。佛钵顶骨处亦乖爽。将知游往天竺非止一路。顶钵灵迁时届异土。故传述见闻难以例也。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三 经师
释昙智。姓王。建康人。出家止东安寺。性风流善举止。能谈庄老。经论书史多所综涉。既有高亮之声。雅好转读。虽依拟前宗而独拔新异。高调清彻写送有馀。宋孝武萧思话王僧虔等。并深加识重。僧虔临湘州携与同行。萧守吴复招同入。齐永明五年卒于吴国。年七十九。时有道朗法忍智欣慧光。并无馀解。薄能转读。道朗捉调小缓。法忍好存击切智欣善能侧调。慧光喜骋飞声。
人物简介
全齐文·卷二十六
智林,高昌人,宋泰始初入京,住灵基寺,齐永明末还本国,卒。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高昌人。史亡其氏。师事亮公落发。即诣长安博究经律。尤善杂心。亮坐罪窜岭外。林与同学十二人。同往至南荒。日讲授。远人慕其高义。宋明帝诏至京师住灵基寺。学者益盛。时立二谛义。有三宗各不同。汝南周颙作三宗论成。畏讥谤不传林以书劝之。其略曰窃闻三宗之论。钩深索隐。尽众生之情。廓而通之。尽佛之意。使法灯有种。胜利无穷。借使国城妻子之施。何以逮此施哉。传者以为檀越畏讥评。故欲中辍。岂可特缠疑障。自发见行乎。颙得书矍然而悟。此论遂传于世。 林长八尺。词音清彻。还高昌而化。寿七十九。著二谛论杂心记并解十二门论中论等。高僧传·卷第八 义解五
释智林。高昌人。初出家为亮公弟子。幼而崇理好学。负帙长安振锡江豫。博采群典特善杂心。及亮公被摈。弟子十二人皆随之岭外。林乃憩踵番禺。化清海曲。至宋明之初。敕在所资给发遣下京止灵基寺。讲说相续禀服成群。申明二谛义有三宗不同。时汝南周颙又作三宗论。既与林意相符。深所欣迟。乃致书于颙曰。近闻檀越叙二谛之新意。陈三宗之取舍。声殊恒律。虽进物不速。如贫道鄙怀。谓天下之理唯此为得焉。不如此非理也。是以相劝速著纸笔。比见往来者闻作论已成。随憙充遍特非常重。又承檀越恐立异常时干犯学众。制论虽成定不必出。闻之惧然不觉兴卧。此义旨趣似非初开。妙音中绝六十七载。理高常韵莫有能传。贫道年二十时。便忝得此义。常谓藉此微悟可以得道。窃每欢喜无与共之。年少见长安耆老。多云。关中高胜乃旧有此义。当法集盛时。能深得斯趣者。本无多人既犯越常情。后进听受便自甚寡。传过江东略无其人。贫道捉麈尾以来四十馀年。东西讲说谬重一时。其馀义统颇见宗录唯有。此途白黑无一人得者。贫道积年乃为之发病。既痾衰末命加复旦夕西旋。顾惟此道从今永绝不言。檀越机发无绪独创方外。非意此音猥来入耳。且欣且慰实无以况。建明斯义使法灯有终。始是真实行道第一功德。虽复国城妻子施佛及僧。其为福利无以相过。既幸以诠述。想便宜广宣使赏音者见也。论明法理当仁不让岂得顾惜众心以夭奇趣耶。若此论已成遂复中寝。恐檀越方来。或以此为巨障。往言恳。然非戏论矣。想便写一本为惠。贫道赍以还西使处处弘通也。比小可牵。故入山取叙深企付之。颙因出论焉。故三宗之旨传述至今。林形长八尺天姿瑰雅。登座震吼谈吐若流。后辞还高昌。齐永明五年卒。春秋七十有九。著二谛论及毗昙杂心记。并注十二门论中论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2 【介绍】: 南朝宋广陵人,名智容。萧道成妻。治家严正,行止有礼度。宋明帝泰豫初卒。道成建齐朝,建元元年,追谥昭皇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6—484 【介绍】: 南朝齐僧。河西金城人。出家于凉州,初名慧智,师事禅师玄高,改前名。洞晓经律,深入禅要,传讲《华严经》自畅始。又能绘画,曾绘金刚密迹等十六神像。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北魏太武帝禁佛教,坑杀沙门,畅脱走南下,避难扬州。宋文帝深加敬重,请为太子师,畅固让。刘宋末,游成都,止大石寺,入齐后山,结草为庵。入齐,文惠太子萧长懋遣使征迎,辞不获免,带病至京,卒。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生赵氏。河西金城人也。少时羌酋尽歼其家。见畅戒勿杀曰。此儿目光外射。非凡器也。遂获为凉州玄高弟子。会羌灭佛法。害诸沙门。畅乃以杨枝击沙尘蔽空。使追骑无所见。急则以葱塞鼻通气。投身水中。自平城代郡上谷。踰太行。渡孟津。而至扬州。善经律。博观子史百氏之言。初华严文义浩博。畅首为疏释之。以三论为学者所宗。文帝请为太子师。不可。久之。辞游西蜀。至大石寺。手画金刚密迹十六躯。又建寺于岷山郡之席阳县齐山。名曰齐兴。是日正当太祖受九锡之辰。或以天时人事。万里符合。作齐山赞。叙其事。寄成都傅琰者。琰闻诸州郡。岁时存问。畅能舒手出香。掌中流水。豫章王凝镇荆州。迎至城。文惠太子又遣使。迎归建邺灵根寺。没年六十九。永明二年冬葬独龙冈。神僧传·卷第三
释玄畅。姓赵氏。河西金城人。少时家门为胡虏所灭。祸将及畅。虏师见畅而止之曰。此儿目光外射非凡童也。遂获免。仍往凉州出家。其后虐虏剪灭佛法害诸沙门。唯畅得走。以元嘉二十二年闰五月十七日发自平城。路由代郡上谷。东跨太行。路经幽冀。南转将至孟津。唯手把一束杨枝一扼葱叶。虏骑追逐将欲及之。乃以杨枝击沙。沙起天闇人马不能前。有顷沙息骑已复至。于是投身河中。唯以葱叶内鼻孔中通气度水。以八月一日达于扬州。洞晓经律深入禅要占记吉凶靡不诚验。迄宋之季年乃飞舟远举。适成都止大石寺。手画作金刚密迹等十六神像。升明三年又游西界观瞩岷岭。乃于岷山郡北部广阳县界见齐后山。遂有终焉之志。仍倚岩傍谷结草为庵。弟子法期见神人乘马著青单衣。绕山一匝还示造塔之处。以齐建元元年四月二十三日。建刹立寺名曰齐兴。其后惠太子遣使徵迎。敕命重叠辞不获免。于是汎舟东下。中途动疾带恙至京。倾众阻望。少时而卒。春秋六十有九。高僧传·卷第八 义解五
释玄畅。姓赵。河西金城人。少时家门为胡虏所灭。祸将及畅。虏帅见畅而止之曰。此儿目光外射非凡童也。遂获免。仍往凉州出家。本名慧智。后遇玄高事为弟子。高每奇之。事必共议。因改名玄畅。以表付嘱之旨。其后虐虏剪灭佛法害诸沙门。唯畅得走。以元嘉二十二年闰五月十七日发自平城。路由岱郡上谷。东跨太行。路经幽冀。南转将至孟津。唯手把一束杨枝一扼葱叶。虏骑追逐将欲及之。乃以杨枝击沙。沙起天闇。人马不能得前。有顷沙息骑已复至。于是投身河中。唯以葱叶内鼻孔中通气度水。以八月一日达于扬州。洞晓经律深入禅要。占记吉凶靡不诚验。坟典子氏多所该涉。至于世伎杂能罕不必备。初华严大部文旨浩博。终古以来未有宣释。畅乃竭思。研寻提章比句传讲迄今。畅其始也。又善于三论。为学者之宗。宋文帝深加叹重。请为太子师。再三固让。弟子谓之曰。法师之欲弘道济物广宣名教。今帝主虚己相延。皇储蓄礼思敬。若道扬圣君则四海归德。今矫然高让将非声闻耶。畅曰。此可与智者说。难与俗人言也。及太初事故方知先觉自尔。迁憩荆州止长沙寺。时沙门功德直出念佛三昧经等。畅刊正文字辞旨婉切。又舒手出香掌中流水。莫之测也迄宋之季年乃飞舟远举。西适成都。初止大石寺。乃手画作金刚密迹等十六神像。至升明三年又游西界观瞩岷岭。乃于岷山郡北部广阳县界见齐后山。遂有终焉之志。仍倚岩傍谷结草为庵。弟子法期见神人乘马著青单衣。绕山一匝还示造塔之处。以齐建元元年四月二十三日。建刹立寺名曰齐兴。正是齐太祖受锡命之辰。天时人事万里悬合。时傅琰西镇成都。钦畅风轨待以师敬。畅立寺之后。乃致书于琰曰。贫道栖荆累稔年衰。疹积厌毒人諠。所以远托岷界卜居斯阜。在广阳之东去城千步。逶迤长亘连叠。岭关四涧亘列五峰。抱郭怀邑回望三方。负峦背岳远瞩九流。以去年四月二十三日创功覆篑。前冬至此访承尔日。正是陛下龙飞之辰。盖闻道配太极者。嘉瑞自显。德同二仪者。神应必彰。所以河洛炳有周之兆。灵石表大晋之徵。伏谓兹山之符验。岂非齐帝之灵应耶。檀越奉国情深。至使运属时徵不能忘心。岂能遗事。辄疏山赞一篇以露愚抱。 赞曰。峨峨齐山。诞自幽冥。潜瑞几昔帝号仍明。岑载圣宇。兆祚休名。峦根云坦。峰岳霞平。规岩拟刹。度岭缔经。创工之日龙飞紫庭。道侔二仪。四海均清。终天之祚。岳德表灵。琰即具以表闻。敕蠲百户以充俸给。齐骠骑豫章王嶷作镇荆峡遣使徵请。河南吐谷浑主遥心敬慕乃驰骑数百迎于齐山。值已东赴遂不相及。至齐武升位。司徒文宣王启自江陵旋于京师。文惠太子又遣徵迎。既敕令重叠辞不获免。于是泛舟东下。中途动疾带患至京。倾众阻望。止住灵根少时而卒。春秋六十有九。是岁齐永明二年十一月十六日。即窆于钟阜独龙山前。临川献王立碑。汝南周颙制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8—463 【介绍】: 名或作智深,避唐讳改。南朝宋济阳考城人。江夷弟子。初为著作郎,孝武帝大明初为竟陵王刘诞从事中郎,知诞将反,请假先还。诞事发,迁中书侍郎。爱好文雅,词采清赡,与谢庄、沈怀文友善。孝武帝深相知待。帝每酣宴,辄诟辱群臣以为乐。智渊谏之。帝不悦,由此恩宠大衰,出为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议贵妃殷氏谥,不合帝意,惶惧而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人。以孝为高士沈顗所重。乡里号为蔡曾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居钱塘灵隐寺,精守戒范。善长啸,听者悲凉,谓之哀松梵。于涧边养一白猿,有时逸去,呼之即至,时称白猿梵,称智一为猿父。后群猿继至,每众僧斋讫,敛饭送猿台所,后人名为饭猿台。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居灵隐山中。标致高洁。翛然有出尘韵。望之知其为世外士也。姿性善啸。引声一发。窅眇入云。抑杨纵翕。殊合律吕。飕飗凄切。听者生哀。谓之哀松梵。养一白猿。远放林壑。伫立呼之。调极清婉。猿则随至。谓之白猿梵。众因以猿父目之。若乃像前赞咏。塔下歌谣。或呗起经筵。或颂流斋会。使物类感之。则此心之虚灵。进于善矣。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
释智一者。不详何许人也。居灵隐寺之半峰。精守戒范而善长啸。啸终乃牵曳其声。杳入云际。如吹笳叶若揭游丝。徐举徐扬载哀载咽。飕飗凄切听者悲凉。谓之哀松之梵。颇生物善。或在像前赞咏流靡。于灵山涧边养一白猿。有时蓦山踰涧久而不还。一乃吮吻张喉作梵呼之则猿至矣。时人谓之白猿梵。召一公为猿父。犹狙公也。其后涧边群狙聚焉。每至众僧斋讫。歛生饭送猿台所。后令山童呼三二声。则群猿竞至。洎乎唐武宗废教。伊寺毁除焉。鞠为茂草之墟饭猿于台。事皆堙灭一师不详所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琅邪临沂人。王彧伯父。少简贵有高名,宋武帝甚重之,常参预机密。为五兵尚书、晋陵太守,封建陵县五等子。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南齐
智胜。本姓徐。长安人也。寓居会稽于其三世。六岁而随王母出都游瓦官寺。见招提整峻宝饰严华。潸然泣涕。仍祈剪落。王母问之具述此意。谓其幼稚而未许之也。宋季多难四民失业。时事纷纭奄冉积载。年将二十方得出家住建福寺。独行无伦绝尘难范。听受大涅槃经一闻能持。后研律藏功不再受。总持之誉佥然改目。自制数十卷义疏。辞约而旨远。义隐而理妙。逢涅不淄遇磨不磷。大明中有一男子。诡期抱梁欲规不逊。胜剋意渊深雅操壁立。正色告众。众录付官。守戒清净如护明珠。时庄严寺昙斌法师弟子僧宗玄趣。共直佛殿慢藏致盗。乃失菩萨璎珞及七宝澡罐斌衣钵之外室如悬磬。无以为备。忧慨辍讲。闭房三日。胜宣告四部旬月备办。德感化行皆类此也。齐文惠帝闻风雅相接召。每延入宫讲说众经。司徒竟陵文宣王倍崇敬焉。胜志贞南金心皎比雪。裁箴尼众实允物望。令旨仍使为寺主阖众爱敬如奉严尊。从定林寺僧远法师受菩萨戒。座侧常置香炉。胜乃捻香。远止之曰。不取火已信宿矣。所置之香遂氛氲流烟。咸叹其肃恭表应若斯也。永明中作圣僧斋摄心祈想。忽闻空中弹指合掌侧听。胜居寺三十年。未尝赴斋会游践贵。胜每重闲静处系念思惟。故流芳不远。文惠帝特加供俸。日月充盈。缔搆房宇。阖寺崇华。胜舍衣钵为宋齐七帝造摄山寺石像。永明十年寝疾。忽见金车玉宇悉来迎接。到四月五日告诸弟子曰。吾今逝矣。弟子皆泣。乃披衣出胸。胸有草书佛字。字体鲜白色相明润。八日正中而卒也。年六十六。葬于钟山。文帝给其汤药。凶事所须并宜官备也。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三 经师
释智宗。姓周。建康人。出家止谢寺。博学多闻尤长转读。声至清而爽快。若乃八关长夕中宵之后。四众低昂睡蛇交至。宗则升座一转梵响干云。莫不开神畅体豁然醒悟。大明三年卒。年三十一。时有慧宝道诠。虽非同时作法相似。甚丰声而高调。制用无取焉。宋明忽赏道诠。议者谓逢时也。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南齐
妙智。本姓曹。河内人也。禀性柔明陶心大化。执持禁范如护明珠。心勤忍辱与物无忤。虽有毁恼必以和颜。下帷穷年终日无闷。精达法相。物共宗之。禅堂初建。齐武皇帝敕请妙智讲胜鬘净名开题。及讲帝数亲临。诏问无方。智连环剖析初无遗滞。帝屡称善。四众雅服。齐竟陵文宣王疆界钟山集葬名德。年六十四。建武二年卒葬于定林寺。南齐侍中琅琊王伦妻江氏为著石赞文序立于墓左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5—508 【介绍】: 北魏京兆杜陵人,字灵智。韦阆族弟。名为孝文帝所赐。历尚书南部郎。孝文帝初,蛮首桓诞归款。珍出使蛮地至桐柏山,招抚七万余户,置郡县。除左将军、乐陵镇将,赐爵霸城子。复以击南齐功进爵为侯。屡从南征,官至中垒将军、鲁阳太守。卒谥懿。全后魏文·卷三十四
珍字灵智,京兆杜陵人。初为京兆王子推常侍,转尚书南部郎。孝文即位,除左将军、乐陵镇将,封霸城子。移镇比阳,以功进爵为侯。寻为源怀卫军长史,转齐郡王太保、长史。迁显武将军、郢州刺史,进龙骧将军,加平南将军、荆州刺史,免。起彭城王协中军长史,授建威将军,守鲁阳,加中垒将军。宣武即位,除中散大夫,加镇远将军、太尉咨议参军。永平元年卒,年七十四岁,谥曰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0 【介绍】: 南朝齐南兰陵人,字智深。齐明帝子。明帝建武初,封江夏郡王。出为郢州刺史。东昏侯即位,为都督,南徐、兖二州刺史。明年,崔慧景举兵反,宝玄密与相应,开门纳之。慧景败,宝玄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