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广智慧
【三藏法数】
智慧者,照了万法,通达无碍也。谓菩萨修行之时,若堕见闻,则有一切尘境所蔽,当以智慧一一照了,观其所起,察其所灭;处爱欲中,心在道品之藏;寄浊恶界,心游清净之乡;入险隘路,心思方便之道。故能绝三界之妄想,證涅槃之真空。自既能尔,复能展转化他,令修智慧。故曰广智慧。(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智胜
【三藏法数】
谓如来所具智慧,无量无边,非诸声闻、缘觉所及,是名智胜。
智无上
【三藏法数】
谓如来具法无碍智、义无碍智、辞无碍智、乐说无碍智,故能遍知一切诸法,辩说融通,了无凝滞。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智无上也。(法无碍者,谓通达诸法,分别无滞也。义无碍者,谓了知诸法义理,通达无滞也。辞无碍者,谓于诸法义理,随顺众生,为其演说也。乐说无碍者,谓随顺众生所乐闻法,而为说也。)
智大
【三藏法数】
谓菩萨修行大乘,常以智慧观察,了知人法无我;于一切境,善能分别,故名智大。
【三藏法数】
智大亦名觉大,即增长之义。谓冥初之际,觉知增长,故云从冥初生智大。
第一义圣智大空
【三藏法数】
谓佛自觉圣智,能空一切见过习气,所空既空,能空亦空,是为第一义圣智大空。(自觉圣智者,佛所證第一义心也。见过者,一切见惑之过失也。习气者,即见过馀习之气分也。)
智境界
【三藏法数】
谓既发慧明,则成智用,智力现前,于一切法无所不知,是名智境界。
发智清净礼
【三藏法数】
谓人礼佛,慧心明利,达佛境界,内外清净,虚通无碍,礼一佛时,即是礼一切诸佛,礼一切诸佛,即是礼一佛。以诸佛法身,体本融通,故礼一拜,遍通法界。礼佛如是,礼法礼僧亦然,是为发智清净礼。
集法智
【三藏法数】
谓观欲界集谛见惑,真智明发,而證真如之理,是名集法智。
集类智
【三藏法数】
谓观欲界集谛之后,复观上二界集谛,真智明发,是欲界集法智之流类,是名集类智。
道从智慧非愚痴得
【三藏法数】
谓比丘修道,当观察世间兴衰之法,而得智慧明达,分别晓了,悉除惑业,尽生死苦,此所以能得道也,是名道从智慧,非愚痴得。
智犍度
【三藏法数】
智,即智慧。谓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之人,因修戒定慧道品,断除惑障,所发无漏之智慧也。(初果,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二果,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三果,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四果,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无漏者,不漏落三界生死也。)
从闻生智
【三藏法数】
谓阿难闻如来所说十二部经,义趣无量,则智慧增明,无不了达,故名从闻生智。
智慧明了
【三藏法数】
智慧明了者,谓人听闻佛经,广解其义。以是功德,开发本有智慧,照彻无碍也。
世智辩聪难
【三藏法数】
谓世间之人,邪智聪利者,唯务耽习外道经书,不信出世正法,故名世智辩聪难。
知是处非处智力
【三藏法数】
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