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韵府拾遗 齐韵》:智迷
高郢沙洲独鸟赋何出处之情远而摄生之智迷
分类:智迷
《漢語大詞典》:智昏
亦作“ 智惛 ”。 神智迷乱;胡涂。《淮南子·齐俗训》:“水击则波兴,气乱则智昏。” 南朝 梁 江淹 《遂古篇》:“幽明诡性,令智惛兮。” 唐 皎然 《禅诗》:“万法出无门,纷纷使智昏。” 茅盾 《子夜》十二:“那书房窗外的树木苏苏地讥笑他的心乱智昏。”
《漢語大詞典》:魇昧(魘昧)
(1).用法术使人受祸或使之神智迷糊。云笈七籤卷四六:“常能诵之,则终身不被魘昧。”
(2).指用药物之类使人迷糊。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造畜:“魘昧之术,不一其道。或投美饵,紿之食之,则人迷罔,相从而去,俗名曰‘打絮巴’, 江 南谓之‘扯絮’。”
《漢語大詞典》:晕晕糊糊(暈暈糊糊)
形容眩晕,神智迷糊不清。 袁静 《伏虎记》第三九回:“有一天,她想下地走走……谁知道,一下地,不会走道了,象是上了颠簸的小船,晕晕糊糊,东倒西歪,两条腿好似踩着棉花堆,差点儿摔倒。” 张天翼 《大林和小林》第十八章:“‘这许多钱财真的都是我一个人的了……’ 唧唧 晕晕糊糊的这么想着,就趴到金圆堆里,再也不起来了。”
《漢語大詞典》:魇蛊(魘蠱)
以巫术、妖术使人遭灾或神智迷糊。太平广记卷三六九引 唐 戴孚 《广异记·苏丕女》:“其婢女请术者行魘蛊之法,以符埋 李氏 宅粪土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四娘记:“夫人窥见其容,疑人世无此妖丽,非鬼必狐,惧为魘蛊,劝公絶之。” 何垠 注:“魘蛊,魘魅蛊惑也。”一本作“ 厌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