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谷 → 榖谷”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晒谷(晒谷)  拼音:shài gǔ
1.将稻谷散铺,曝晒于日光下,使水分蒸发。如:「农夫在艳阳下晒谷,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2.曝晒于日光下的稻谷。《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武安令郭威去看守晒谷,怕有飞禽来吃谷粟时,驱逐使去。」
《国语辞典》:晒谷场(晒谷场)  拼音:shài gǔ cháng
曝晒稻谷的场地。如:「旧时,每到收穫季节,庙前空地就变成了晒谷场。」
《漢語大詞典》:晒场(曬場)
供晒谷物等用的场地。《人民日报》1981.12.10:“门前有晒场,楼上有阳台,阳光充足、空气新鲜。”
《漢語大詞典》:晒席(曬席)
晒谷物等用的席子。多用竹篾或芦苇等编成。《人民文学》1981年第2期:“石子的街面上洒满了包谷壳,铺满了晒席。”
《国语辞典》:坪场(坪场)  拼音:píng cháng
农家打谷、晒谷的地方。如:「除了晒谷外,坪场也是乡间閒聊的好地方。」
分类:农家晒谷
《漢語大詞典》:谷杷(穀杷)
摊晒谷物的农具。又名透齿杷。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二二:“后有穀杷,或谓透齿杷,用摊晒穀。”
《漢語大詞典》:晒坪(曬坪)
供晒谷物等用的平坦的场地。《人民日报》1974.12.27:“队里建仓库,起牛栏,打晒坪,也只好占用水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