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脱囊
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露出来。 明 何景明 《送韩大之赴新都》诗:“藏器久知盘错志,脱囊今见古人才。”参见“ 脱颖 ”。
《國語辭典》:脱颖(脫穎)  拼音:tuō yǐng
显露才能。参见「颖脱」条。
分類:才能显示
《漢語大詞典》:露情
显露真情。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立元神:“阴道尚形而露情,阳道无端而贵神。”
《國語辭典》:节角(節角)  拼音:jié jiǎo
文字刻纹的棱角。唐。韩愈〈石鼓歌〉:「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國語辭典》:斑点(斑點)  拼音:bān diǎn
在物体表面上显露出的不同颜色的点子。如:「这么好看的缎子上,竟然有油污斑点!」
《漢語大詞典》:颖发(穎發)
才华显露。 宋 叶适 《科举》:“今 江 淮 之间,或至以仅能识字成文者充数;而 闽 浙 之士,其茂异颖发者,乃困於额少而不以与选,奔走四方,或求门客,或冒亲戚,或趁糴纳。”
《漢語大詞典》:逾出
突出,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 汉 王充 论衡·超奇:“ 会稽 文才,岂独 周长生 哉?所以未论列者, 长生 尤逾出也。”
《國語辭典》:暴发(暴發)  拼音:bào fā
1.急起,突然而猛烈发作。如:「山洪暴发」。
2.忽然发迹,骤然得财得势。《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真似暴发新荣之家,滥使银钱。」
《漢語大詞典》:露见(露見)
显现,显露。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其虫倮” 汉 郑玄 注:“象物露见不隐藏。虎豹之属恒浅毛。”汉书·王嘉传:“臣谨封上詔书,不敢露见。”晋书·纪瞻传:“衰老之徵,皎然露见。”
分類:显现显露
《漢語大詞典》:外溢
(1).显露于外。 南朝 梁 沈约 《绣像题赞》:“縟文内炳,灵姿外溢;水耀金沙,树罗琼实。” 唐 杜牧 《吏部侍郎沈公行状》:“温良恭俭,明智忠信;内积外溢,自然相随。” 宋 范镇 《大报天赋》:“款謁之辞称毕,孝思之容外溢。”
(2).流入国外。 孙中山 《民生主义》:“全国所用的货物,都时靠外国制造输运而来,所以利权总是外溢。” 茅盾 《子夜》五:“ 中国 的实业能挽回金钱外溢的,就只有丝。”
《國語辭典》:柧棱  拼音:gū léng
殿堂上最高的地方。《后汉书。卷四○。班彪传上》:「设璧门之凤阙,上柧棱而栖金雀。」
《國語辭典》:表露  拼音:biǎo lù
流露、显示。如:「听到山区传来台风灾情,救难队员的神色表露出极度的恐慌。」
《漢語大詞典》:矜露
夸耀显露。元史·儒学传一·许谦:“ 谦 不喜矜露,所为诗文,非扶翼经义,张维世教,则未尝轻笔之书也。”
分類:夸耀显露
《漢語大詞典》:楞楞
发呆貌。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 何小姐 穿着件湖色短绸衫儿,一手扣着胸坎儿纽子,一手理着鬢角儿,两个眼皮儿还睡得楞楞儿的,从卧房里出来。” 沈从文 《萧萧》:“有一天,又听人说有好些女学生过路,听过这话的 萧萧 ,睁了眼做过一阵梦,楞楞的对日头出处痴了半天。” 欧阳山 《苦斗》六三:“吃完了饭,她两只眼睛楞楞地望着 胡杏 出神。”
《國語辭典》:外像  拼音:wài xiàng
佛教用语。指表现在外可为人察知的样貌、言语、行为、善、恶、美、丑。《西游记》第二回:「祖师复登宝座,与众说法,谈的是公案比语,论的是外像包皮。」
《漢語大詞典》:示像
显露外形。 宋 储泳 《祛疑说》:“及其机微之积,错糅之变,则风霆流形,妖祥示像,此天地之鬼神也。”
分類:显露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