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荣势(榮勢)
亦作“荣勎”。 显贵有权势。后汉书·樊宏传:“吾非不喜荣埶也,天道恶满而好谦,前世贵戚皆明戒也。”南史·萧允传:“﹝ 萧允 ﹞答曰:‘已许 晋安 ,岂可忘信。’其恬荣势如此。” 唐 刘禹锡 《高陵令刘君遗爱碑》:“而占 涇 之腴皆权倖家,荣势足以破理,诉者覆得罪,繇是咋舌不敢言。”
分類:显贵权势
《漢語大詞典》:鞶缨(鞶纓)
古代天子诸侯或显贵者挽马的带饰。 唐 元稹 《送侍御之岭南二十韵》:“鞶缨驄赳赳,緌珮绣縿縿。” 清 黄宗羲 《迁祠记》:“顷一贩夫,以千金修学,窜入乡贤,或为鞶缨之惜。”
《國語辭典》:封翁  拼音:fēng wēng
古时尊称做官者的父亲为「封翁」。《儒林外史》第二回:「各家父兄听见这话,都各不平,偏要在荀老翁跟前恭喜,说他是个封翁太老爷,把个荀老爹气得有口难分。」也称为「封君」。
《國語辭典》:封君  拼音:fēng jūn
旧时子孙贵显,其祖或父受有封典的,称为「封君」。《红楼梦》第四五回:「家去一般也是楼房厦厅,谁不敬你,自然也是老封君似的了。」也称为「封翁」。
《漢語大詞典》:轩朱(軒朱)
显贵者所乘的车。一说,古代帝王 轩辕 、 朱襄 的并称。《汉书·礼乐志》:“九歌毕奏斐然殊,鸣琴竽瑟会轩朱。” 颜师古 注:“轩朱即朱轩也。言总合音乐,会於轩槛之前。” 王先谦 补注:“是 轩 朱 谓 轩辕 、 朱襄 二帝会集也;上言乐器,故下言始制乐器之人。 颜 谓即朱轩,则文不成理。”《南齐书·乐志》:“篚幂周序,轩朱凝会。”《宋史·乐志九》:“腾歌臚欢,会于轩朱。”
《漢語大詞典》:履贵(履貴)
置身显贵。晋书·陆机陆云传论:“然则荣利人之所贪,祸辱人之所恶,故居安保名,则君子处焉;冒危履贵,则哲士去焉。”
分類:置身显贵
《漢語大詞典》:缨绅(纓紳)
冠带与腰带。借指显贵。 唐 颜师古 《奉和正日临朝》:“肃肃皆鵷鷺,济济盛缨绅。”
《漢語大詞典》:公绶(公綬)
指高官显贵。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 张齐贤 ﹞日与故旧乘小车,携觴游钓。榜於门曰:老夫已毁裂轩冕,或公綬垂访,不敢拜见。”
《國語辭典》:唱喏  拼音:chàng rě
1.一面作揖,一面出声致敬。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邦老做拜旦儿科云)嫂嫂,我唱喏哩。」《西游记》第五回:「大圣欢喜谢恩,朝上唱喏而退。」
2.古代贵人驾车出行时,由差役前导,高声喏喝,使人规避。明。周祈《名义考。卷六。人部。唱喏》:「贵者将出,唱使避己,故曰唱喏。」
《漢語大詞典》:唱诺(唱諾)
见“ 唱喏 ”。
《國語辭典》:府干(府幹)  拼音:fǔ gàn
府中差役。《水浒传》第一七回:「随即押了一纸公文,著一个府干,亲自赍了。」
《漢語大詞典》:选书(選書)
(1). 唐 代应举者在考试前将所作诗文投送朝中显贵,以求赏识。 唐 孟郊 《初于洛中选》诗:“青云不我与,白首方选书。”
(2).指应举者于考试前所上显贵的诗文。 唐 张籍 《哭胡十八遇》诗:“幼子见生才满月,选书知写未呈人。”
(3).选编诗文刻印成书,以供应试者仿作揣摩。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杭城 文瀚楼 选书的 马二先生 ,讳叫做 静 的,先生想也相与?”
《國語辭典》:贵地(貴地)  拼音:guì dì
尊称他人的所在地。如:「请问贵地有那些风景名胜?」
《漢語大詞典》:高里
(1).显贵者所居之里。 南朝 梁 庾肩吾 《谢东宫赐宅启》:“来归高里,翻成侍封之门;夜坐书臺,非復通灯之壁。”
(2).山名。在 山东省 泰安市 西南,为 泰山 之支阜。史记·封禅书:“上亲禪 高里 ,祠后土。”
《漢語大詞典》:议贵(議貴)
古刑法八议之一。对显贵进行特别审议以减免刑罚。周礼·秋官·小司寇:“以八辟丽邦灋,附刑罚……六曰议贵之辟。”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若今时吏墨綬有罪,先请是也。” 贾公彦 疏:“ 先郑 推引 汉 法,墨綬为贵,若据 周 ,大夫以上皆贵也。”明史·徐申传:“太后春秋高, 延龄 旦暮戮,何以慰太后心?宜援议贵、议亲例请於帝。”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咸丰季年三奸伏诛:“惟国家本有议亲、议贵之条,尚可量从末减,姑於万无可宽贷之中,免其肆市。”参见“ 八辟 ”、“ 八议 ”。
《漢語大詞典》:高亲(高親)
显贵的亲友。 清 李渔 《奈何天·媒欺》:“寒门不见高亲叩,篱犬终年少吠时。”
分類:显贵亲友
《漢語大詞典》:贵友(貴友)
(1).地位显贵的朋友。《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 刘寄奴 是余贱朋, 徐长卿 为之贵友。” 宋 强至 《结交行》:“贵友高车照簪组,富友黄金轻粪土。” 贺敬之 丁毅 等《白毛女》第一幕第二场:“我这个孤老头子,没有亲朋贵友,叫我到那儿想法子去呀!”
(2).敬称对方的朋友。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况且贤亲贵友,谁不迎合尊大人之意者?兄枉去求他,必然相拒。”儒林外史第二三回:“ 董知县 只説得一句:贵友 牛布衣 在 芜湖 甘露庵 里。” 清 秋瑾 《致〈女子世界〉记者书》之九:“虽学问可分高下,而同志不能歧视,请告贵友他就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