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盲从(盲從)  拼音:máng cóng
不辨是非,毫无主见的附和他人。如:「要有定见,不要盲从。」
《漢語大詞典》:三七开(三七開)
亦作“ 三七分 ”。亦作“ 三七分开 ”。
(1).谓按十分之三与十分之七的比例加以分配。儒林外史第十八回:“将家私三七分开,他令弟的妾,自分了三股家私过日子。”《九命奇冤》第五回:“可是要三七分的,交易成了,你得七千,我得三千。”
(2).借指评定是非功过的比例。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中央认为 斯大林 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三七开的评价比较合适。”
《國語辭典》:有眼无珠(有眼無珠)  拼音:yǒu yǎn wú zhū
比喻缺乏辨别能力。《西游记》第六回:「你这厮有眼无珠,认不得我么!吾乃玉帝外甥,敕封昭惠灵显王二郎是也。」《野叟曝言》第三六回:「卑职有眼无珠,一时冒昧,罪该万死!」
《国语辞典》:争长论短(争长论短)  拼音:zhēng cháng lùn duǎn
争论是非。《文明小史》第五回:「那矿师本来还想同柳知府争长论短,听见金委员如此一说,也就罢手。」也作「争长竞短」、「争长争短」。
分类:争论是非
《漢語大詞典》:皂白难分(皂白難分)
比喻是非不易辨别。川剧《评雪辨踪》:“[ 刘翠屏 ]:穿钉鞋的,你二天来,不要穿钉鞋,要穿草鞋嘛,免得我们秀才要评什么足迹,给他做个皂白难分。”
《國語辭典》:皂白不分(皁白不分)  拼音:zào bái bù fēn
比喻人不辨是非曲直,鲁莽做事。「皂」文献异文作「皂」。《老残游记二篇》第八回:「毁人名誉的人多,这世界就成了皂白不分的世界了。世界既不分皂白,则好人日少,恶人日多,必至把世界酿得人种绝灭而后已。」也作「不分皂白」。
《國語辭典》:皂白不分  拼音:zào bái bù fēn
皂,黑色。「皂白不分」比喻不分是非善恶。《老残游记二编》第八回:「毁人名誉的人多,这世界就成了皂白不分的世界了。」
《國語辭典》:皂丝麻线(皁絲麻線)  拼音:zào sī má xiàn
比喻细微的纠葛或牵连。「皂」文献异文作「皂」。《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我自半路遇见小娘子,偶然伴他行一程,路途上有甚皂丝麻线,要勒掯我回去?」《水浒传》第二六回:「若是停丧在家,待武松归来出殡,这个便没甚么皂丝麻线。」也作「半丝麻线」、「丝麻皂线」。
《漢語大詞典》:凿客(鑿客)
方言。指喜欢播弄是非的人。 沙汀 《还乡记》二七:“十个说客,当不得一个凿客。”
《國語辭典》:无风起浪(無風起浪)  拼音:wú fēng qǐ làng
比喻无端生事。明。杨柔胜《玉环记》第一五出:「富童儿之言,惯会无风起浪,如何听得。」也作「无风生浪」。
《漢語大詞典》:谳驳(讞駁)
审理案件,驳正是非。 明 李东阳 《刘公墓志铭》:“其为大理在 天顺 、 成化 间,讞驳详慎。”
《國語辭典》:闲是闲非(閑是閑非)  拼音:xián shì xián fēi
不相干的是非恩怨。如:「外人的闲是闲非都不要听。」
《國語辭典》:习以成俗(習以成俗)  拼音:xí yǐ chéng sú
因长期习染而成为习俗。《魏书。卷四八。高允传》:「将由居上者未能悛改,为下者习以成俗,教化陵迟,一至于斯。」也作「习以成风」。
《国语辞典》:评头评足(评头评足)  拼音:píng tóu píng zú
本为评论妇女姿态仪容。后引申为评论是非好坏。如:「那件事大伙正在评头评足,议论纷纷。」也作「品头题足」。
《国语辞典》:旁人短长(旁人短长)  拼音:páng rén duǎn cháng
他人议论是非。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七出:「要与他消释灾殃,也提防旁人短长。」
《国语辞典》:社会价值(社会价值)  拼音:shè huì jià zhí
一个社会或团体的成员,对于是非、善恶、美丑等判断所共同抱持的概念与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