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三万六千排日醉
 
倾江变酒
 
岘山落日客犹迷
 
市人拍手拦街笑
 
扶玉山
 
扶起瑶山
 
拍手笑人醉如泥
 
拍手笑颓山
 
明月清风何用买
 
清风不用一钱买
 
玉山未倒
 
玉山自倒
 
举长江变香醪
 
变春江
 
买得风光不著钱
  
难变春江
 
风月不用一钱买


《全唐诗》卷一百六十六〈襄阳歌〉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䍦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翁醉似泥【笑杀山公醉似泥】。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恰似葡萄初拨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千金骏马换小妾【千金骏马换少妾】。笑坐雕鞍歌落梅【醉坐雕鞍歌落梅】,车傍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摧,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龟龙剥落生莓苔】,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案:一本此下有:谁能忧彼身后事。金凫银鸭葬死灰二句。】。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吴龙起,字伯时,号春江,祖籍汴梁(今河南开封)。宋末人。事见《诗苑众芳》、《宋诗纪事补遗》卷七九。今录诗二首。
张圭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张圭(1496年—?年),字君如,号春江,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人。嘉靖元年(1522年)壬午科应天乡试举人。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第三甲第一百四十五名进士。大理寺观政,授刑部主事,升员外郎,外调江西佥事,福建参议,致仕。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缪逢吉,字春江,清江阴人。监生。

人物简介

江阴古韵浅酌
邢定波,字春江,武生,江阴县城北闸桥人,任松江守备署游击事,寄籍吴门,著有《春江集》,
《漢語大詞典》:春江
(1).春天的江。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灩灩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宋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诗之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 富春江 的简称。
《漢語大詞典》:富春江
水名。 浙江 在 富阳 、 桐庐 县境内的一段称 富春江 。是著名的风景区。 汉 严光 曾垂钓于此。 毛泽东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莫道 昆明 池水浅,观鱼胜过 富春江 。”
《国语辞典》:春江水暖鸭先知(春江水暖鸭先知)  拼音:chūn jiāng shuǐ nuǎn yā xiān zhī
语本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诗二首之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比喻处于某一环境中,会预先感受到环境改变的徵兆。如:「春江水暖鸭先知,股市从业人员对市场的变动的确较一般客户敏感。」
《國語辭典》:春江花月夜  拼音:chūn jiāng huā yuè yè
乐府吴声歌曲名。本陈后主所作,隋炀帝、唐张若虚、温庭筠等都有拟作。
《分类字锦》:春江晓景(春江晓景)
石林燕语元丰既新官制建尚书省于外而中书门下省枢密学士院设于禁中规模极雄丽其照壁屏下悉用重布不纸糊尚书省及六曹皆书周官两省及后省枢密学士院皆郭熙一手画中间甚有杰然可观者而学士院画春江晓景为尤工
分类:馆阁
《漢語大詞典》:春流
春天的水流;春江。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毖温泉於春流,驰寒波而秋徂。” 唐 杜甫 《春日江村》诗之一:“农务村村急,春流岸岸深。” 宋 陆游 《晓发金牛》诗:“ 沮水 春流緑, 嶓山 晓色苍。”
《国语辞典》:代代  拼音:dài dài
世世代代。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祇相似。」《红楼梦》第一九回:「他心里想著,我家代代读书,只从有了你,不承望你不喜读书,已经他心里便又气又愧。」
《漢語大詞典》:春浦
春日的水滨。亦指春江。 北齐 魏收 《櫂歌行》:“雪溜添春浦,花水足新流。” 前蜀 李珣 《南乡子》词:“行客待潮天欲暮,送春浦。” 宋 陆游 《旅游》诗:“螺青点出暮山色,石緑染成春浦潮。”
《漢語大詞典》:三月雪
(1).春雪。喻春江的浪涛。 唐 白居易 《和春深》诗之十三:“涛翻三月雪,浪喷四时花。”
(2).花名。 萧平 《三月雪》:“在他的眼前又浮现出那棵迎着早春飘散着浓郁的香气的三月雪。”
《漢語大詞典》:铜鞮(銅鞮)
(1). 春秋 晋 邑名。在今 山西省 沁县 南。 晋平公 曾筑 铜鞮宫 于此。 汉 置县,治所在今 山西省 沁县 南。 北魏 以后屡有迁移。 明 洪武 初废入 沁州 。左传·成公九年:“秋, 郑伯 如 晋 , 晋 人讨其贰於 楚 也;执诸 铜鞮 。” 杜预 注:“ 铜鞮 , 晋 别县,在 上党 。” 杨伯峻 注:“据《嘉庆一统志》, 铜鞮 在今 山西 沁县 南。”
(2). 春秋 晋 离宫名。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今 铜鞮 之宫数里,而诸侯舍于隶人。” 杜预 注:“ 铜鞮 , 晋 离宫。” 杨伯峻 注:“ 铜鞮宫 在 山西 沁县 南二十五里。”
(3).指 襄阳 。 唐 李端 《代弃妇答贾客》诗:“ 玉垒城 边争马走, 铜鞮 市里共乘舟。” 宋 张孝祥 《醉落魄》词:“桃花庭院光阴速, 铜鞮 谁唱大堤曲。归时想是樱桃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公文介公诗:“《襄阳》云……林鶯送客巖花笑,曾见 铜鞮 歌舞无?”
(4).曲名。 明徐复祚《投梭记·叙饮》:“唱罢《铜鞮》日欲脯,花前醉樽前起舞。”参见“ 铜鞮曲 ”。
(5).亦作“ 铜鍉 ”。复姓。 春秋 时有 铜鍉伯华 。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漢語大詞典》:铜鞮曲(銅鞮曲)
《白铜鞮歌》。也称《襄阳蹋铜蹄》。乐府清商曲名。隋书·音乐志上:“初 武帝 之在 雍镇 ,有童謡云:‘ 襄阳 白铜蹄,反缚 扬州 儿。’识者言,白铜蹄谓马也。白,金色也。及义师之兴,实以铁骑, 扬州 之士,皆面缚,果如謡言。故即位之后,更造新声,帝自为之词三曲,又令 沈约 为三曲,以被絃管。” 宋 梅尧臣 《送周谏议知襄阳》诗:“里儿尚唱《铜鞮曲》,耆旧争随画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