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浮昙末
【佛学大辞典】
(人名)Bhu%tamati,比丘名。译曰至诚意。见月明菩萨经。
悉昙
【佛学大辞典】
(术语)Siddham,又作悉谈。译曰成就。玄应音义二曰:「悉昙,此云成就。」梵语本系梵天所制,故名悉昙。(参见:悉昙章)。
悉昙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列次梵字之元始及其生字,为儿童最初之科本,是名悉昙章。悉昙者,别指摩多(母韵)体文(子韵)之四十七言。涅槃经所谓半字者是也。又总称他之生字十八章。本之而成就十八章之文字及名句等,故名悉昙,又为小学之标称而题嘉名也。演密钞六曰:「梵语悉昙,此云成就。准声明中即是男声,八转声中属于业声。业谓造作,以此为本而能成办诸章文字及名句等故云成就。」寄归传四曰:「一则创学悉谈章,亦名悉地罗窣睹Siddhirastu,斯乃小学标章之称,但以成就吉祥为目。本有四十九字,共相乘转成一十八章。」法华游意上梵竺曰:「依天本前皆无题,但云悉昙,此云吉祥,亦名成就。」玄应音义二曰:「案西域悉昙章,本是波罗贺磨天所作。自古迄今更无异书,但点画之间微有不同耳。悉昙此云成就,论中悉檀者亦悉昙也,以随别义转音名为悉檀。」
悉昙字数
【佛学大辞典】
(杂语)经论所说有种种,悉昙字记有四十七字。摩多之十二音与体文之三十五声也。
摩多十二音
阿(长)伊(长)欧(长)奥(长)
体文三十五声
叉(乞洒)。西域记二曰:「详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则,四十七言也。遇物合成,随事转用。流演枝派,其源深广。」大庄严经示书品说四十六字,以阿字为始,以差字为终。十二摩多与三十四体文也,仅除三十五字中属于遍口声之滥字耳。然金刚顶经字母品说五十字,始于阿,终于乞洒,此初列十六摩多,后列三十四体文(如庄严经除滥字)。十六摩多者,第六音之下列里,哩,,嚧,后列(噎)(爱)等六摩多也。依之而总为五十字。又文殊问经字母品说五十字,始于阿,终于乞洒,全同金刚顶经,但别摩多之文字为吕,,力,嚧。又涅槃经文字品说五十字。初列十二摩多,次列三十四体文(除滥字),迦为始,荼为后,次有别摩多四(鲁流卢楼)字。又大日经具缘品说四十二字。初说摩多之阿字一字,次说迦等之体文二十字,次说野等遍口声之体文八字,次说仰等之体文五字。总有四十二字。又同字轮品说五十字。初说摩多之伊等十二字,后说仰等五字,是不依音声之次第,而依于义理之次第也。又华严经入法界品说四十二字,般若经四念处品亦说四十二字(与华严之字门大异),大集经海慧菩萨品说二十八字(自阿至婆),寄归传有四十九言。依字记之说,故是如金刚顶经等于第六音之下取别摩多四音而最后(暗)(痾)之二字称为界畔字而省之,因之而为十四音。即于摩多之十四加体文三十五。
悉昙藏
【佛学大辞典】
(书名)日本安然撰,有八卷,故称为八卷藏。梵悉昙俱舍Siddhakos!a。
悉昙四书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悉昙字记。二、悉昙十二例。三、法华梵释。四、真言句义钞也。
悉昙字记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智广,记南天竺般若菩提所传之悉昙者。
悉昙十二韵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十七字中之十二摩多也。
悉昙十二章
【佛学大辞典】
(术语)摩多之十二音也。西域记二曰:「开蒙诱进,先遵十二章。七岁后,渐授五明大论。」
悉昙十八章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摩多体文四十七言(又四十九言),为本而生之文字有十八章,载于悉昙字记。寄归传四曰:「本有四十九字,共相乘转成一十八章。总有一万馀字,合三百馀颂。」
悉昙五十字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悉昙章)
悉昙四十二字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悉昙章)
教昙弥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教诫昙弥尊者之不法者。摄于中阿含经三十。
黄面瞿昙
【佛学大辞典】
(佛名)与黄面老子同。(参见:黄面老子)。
富楼沙昙藐婆罗提
【佛学大辞典】
(术语)Purus!a-damya-sa%rathi,佛十号中调御丈夫之梵名。智度论二曰:「富楼沙,秦言丈夫。昙藐,秦言可化。婆罗提,言调御师。是名可化丈夫调御师。佛以大慈大智故,有时耎美语,有时苦切语,有时杂语,以此调御令不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