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凡聋(凡聾)
平庸昏聩的人。 唐 孟郊 《劝善吟》:“知君方少年,少年怀古风。藏书拄屋脊,不惜与凡聋。” 唐 李群玉 《呈同馆诸公二十四韵》:“庶期《白雪》调,一奏惊凡聋。”
分類:平庸昏聩
《漢語大詞典》:眊乱(眊亂)
昏聩惑乱。汉书·五行志下之上:“象 陈 眊乱,不服事 周 ,而行贪暴,将致远夷之祸,为所灭也。”
分類:昏聩惑乱
《漢語大詞典》:愚聩(愚聵)
愚庸昏聩。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五载:“ 李林甫 恐草野之士对策斥言其姦恶,建言:‘举人多卑贱愚聵,恐有俚言污浊圣听。’”
分類:昏聩
《國語辭典》:洄闇  拼音:huí àn
惊骇得丧失心智的样子。《文选。枚乘。七发》:「神物怪疑,不可胜言,直使人踣焉,洄闇凄怆焉。」
分類:昏聩
《漢語大詞典》:聩眊(聵眊)
耳聋眼花。引申为昏聩。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庆元党:“至于众恶之交归,亦乃羣情之共弃,而臣聵眊,初罔闻知,及此省循,甫深疑惧。”
《國語辭典》:老糊涂(老糊塗)  拼音:lǎo hú tu
1.年老而不明事理。《红楼梦》第一六回:「可是呢,我也老糊涂了。我听见上上下下吵嚷了这些日子,什么省亲不省亲,我也不理论他去。」
2.责骂迷糊而健忘的人。《文明小史》第四五回:「我如何忘了?真真老糊涂!」
《漢語大詞典》:枣膏昏钝(棗膏昏鈍)
宋书·范晔传:“麝本多忌,过分必害,沉实易和,盈斤无伤……枣膏昏钝,甲煎浅俗,非唯无助於馨烈,乃当弥增於尤疾也。”原为斥朝士 羊玄保 之语,后用以形容昏聩迟钝。 宋 赵鼎臣 《谢路帅启》:“伏念某植性斯下,赋才仅中,资蟠木以输囷,类枣膏而昏钝。”
分類:昏聩迟钝
《漢語大詞典》:昏僝
昏聩懦弱。 宋 叶隆礼 《辽志·本末》:“ 天祚 昏僝, 女真 啟心,深入一呼,土崩瓦裂,何其弱也!”
分類:昏聩懦弱
《漢語大詞典》:悖晦
亦作“ 悖悔 ”。 糊涂;昏聩。《醒世姻缘传》第六十回:“哎呀!你小人儿家只这们悖晦哩!”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师傅,你这话从何説起?你今日大清早起,想来不醉!便是我合你别了一年,你悖悔也不应悖悔至此!” 萧乾 《栗子·皈依》:“我这当年绣过戏凤的眼,怎么会连根寸针都穿不上了,我这老悖晦!”
分類:糊涂昏聩
《漢語大詞典》:眊悖
昏聩惑乱。汉书·五行志下之上:“﹝人君﹞不得其中,则不能立万事,失在眊悖,故其咎眊也。” 颜师古 注:“眊,不明也;悖,惑也。”
分類:昏聩惑乱
《漢語大詞典》:眊弱
昏聩懦弱。宋书·五行志三:“帝既眊弱,而 张华 又不纳 裴頠 、 刘卞 之谋,故后遂与 謐 ( 贾謐 )诬杀太子也。”
分類:昏聩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