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3,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辨切
辨洽
察辨
飨象
是非之心
称谓录
辨谲
阐择
《漢語大詞典》:辨切
明辨而切当。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曹攄 清靡於长篇, 季鹰 辨切於短韵,各其善也。”
分類:明辨切当
《漢語大詞典》:辨洽
明辨博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唯 陈寿 《三志》,文质辨洽, 荀 张 比之於 迁 固 ,非妄誉也。”
分類:明辨博洽
《漢語大詞典》:察辨
详审而明辨。 宋 叶适 《郑仲酉墓志铭》:“君治狱察辨而坚明。” 清 刘大櫆 《徐笠山时文序》:“今天下相率以 孔 、 孟 、 曾 、 思 之言为八比之时文,各持其一是,各持其一长,彼其诚心,莫不自以为察辨於儒生之説,而洋溢乎学士之文矣。”
分類:详审明辨
《漢語大詞典》:飨象(饗象)
比喻难以捉摸,无可明辨的事物。饗,通“ 响 ”。文选·左思〈吴都赋〉:“斯寔神妙之饗象,嗟难得而覼缕。” 李周翰 注:“神妙则所述神仙之事。仙道至微,事或响象。响象,言未审也。” 高步瀛 义疏:“响象,迭韵连语,犹想象也。”
《国语辞典》:是非之心  拼音:shì fēi zhī xīn
明辨对错曲直的思想、意念。《孟子。告子上》:「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国语辞典》:称谓录(称谓录)  拼音:chēng wèi lù
书名。清梁章钜撰,三十二卷。明辨古今称谓名号,各从门类。
分类:明辨古今
《漢語大詞典》:辨谲(辨譎)
明辨果决。譎,通“ 决 ”。旧唐书·张宿传:“及上在东宫,宿时入謁,辨譎敢言。”
分類:明辨果决
《漢語大詞典》:阐择(闡擇)
阐明辨别。 清 魏源 《〈太学古本〉序》:“即以今本之説注古本之书,天造地设,不约同符,又自以己意每章别加阐择,取明大意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