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明经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明经 (1451年—1510年),字致用,四川成都府内江县人,军籍,治《书经》。十二月二十七日生,行一,由儒士中式四川乡试第四十七名举人,会试中式第二百四十七名。年二十八岁中式成化十四年戊戌科第三甲第一百二十三名进士。

人物简介

维基
陈明经,字则济,号象川,河南汝宁府光州人,民籍。父廪生陈清,课子最严。隆庆丁卯科河南乡试第三十八名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中式辛未科三甲第一百零六名进士。历官大理寺正、重庆府知府、四川副使、左参政,所至多仁政,为时名臣。父时时督责,其为参政归养,止令乘马,曰:无得罪乡里长者。

人物简介

维基
应廷吉(?—1645年),本名应明经,又名应聚奎、应喜臣,字棐臣,浙江宁波府慈溪县籍鄞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应廷吉是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浙江乡试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成进士,授砀山县知县,后曾任监察御史,巡按福建。甲申变作,史可法在扬州督师,推荐应廷吉转任淮安府推官,与黄日芳、陆逊之、刘湘客、张襻、纪允明等在其幕下。不久,他主持礼贤馆事务。应廷吉精通天文,懂得勾股定理,史可法和其他官员商议屯田措施,打算让陆逊之驻守开封、归德;他驻守邳州、宿州。他说:「国家本来有屯驻军队,世代受业为家产,何来閒置田地驻扎?而且田地收获都给予官军,朝廷赋税又将从何而来?听说诸生有人愿意上缴一百头牛、五百石麦博取县令官职,这就是当面欺诈!」之后黄河戒严,史可法命秦士奇沿河堆土墩放炮架,应廷吉说:「这样没有用的,黄河沙土虚浮,水来就泛滥,何来安置炮架!」获得纠正。同年冬天,紫微垣星星黯淡,史可法夜在晚上找来他说:「垣星失去光芒怎办?」他回答:「只有上相星明亮。」可法悲伤地说:「辅弼星都黯淡,上相星可以独自生存吗?」不久左良玉带兵东下,弘光帝传召史可法,于是将军事交付给他。过了三天,应廷吉监督参将刘恒祚、游击孙桓、都司钱鼎新、于光前往泗州,经过淮安。盱眙沦陷,史可法回到扬州,立刻命他在浦口督饷,又令他率军回归扬州,守住南门;同时令他监督游击韩飞转移州的兵器、粮饷几十万。当晚应廷吉由城上缘索离去,第二天,扬州失陷,因此幸免于难。清军破南京后去世。
成具光明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成具光明定意经之略名。
金光明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有三译,一北凉昙无谶译,四卷,题曰金光明经。一隋宝贵等取前译补译,合入其缺品八卷,题曰合部金光明经。一唐义净译,十卷,题曰金光明最胜王经。三译中此经在最后,而文义周足。但金光明经由天台智者,说玄义及文句,故举世流通。本经各家之注述如下:金光明经疏一卷,隋吉藏撰。金光明经玄义二卷,隋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录。金光明经文句六卷,隋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录。金光明义疏一卷,慧远著。金光明经文句记十二卷,宋知礼述。金光明经玄义抬遗记六卷,宋知礼述。金光明经玄义顺正记二卷,宋从义撰。金光明经文句新记七卷,宋从义撰。金光明经照解二卷,宋宗晓述。金光明经玄义科一卷,明明得排定。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会本六卷,明明得会。金光明经文句科一卷,明明得排定。金光明经文句文句记会本八卷,明明得会句并记,入经。金光明经科注四卷,明受汰集受汰重辑,金光明经感应记附。金光明经感应记一卷,明受汰集。金光明经注释五卷,日本传教著。
超日明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超日明三昧经之略名。
六事明经意
【三藏法数】
(出五苦章句经)
经云:佛有三达之智,来今往古,靡不通焉。佛经众多,以虚空为量;佛智弘深,以无造为原。经中所演,不可思议,或有反覆,难了难明,粗以六事可知其意。(三达即三明,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也。)
〔一、正道〕,谓佛所说之经,旨意深奥,无作无为,无行无得,自然合道,是为正道。
〔二、善权〕,谓佛说经,善权变化,无有方所,或出或处,皆顺机宜,随类开演,令人悟解,悉得證入,是为善权。
〔三、至教〕,谓如来说经,为诸众生指示罪福,令知作如是因,得如是果。未有作善得罪,作恶得福,其事明白,至为易晓,是为至教。
〔四、诱导〕,谓如来说经,盖为蒙昧愚痴之人,难便开化,故以现世可获福报因缘等,劝诱引导,令其欢喜顺从,而生正信,是为诱导。
〔五、福德〕,谓佛说经,为令众生修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行,调伏诸根,无所放逸,则得天人果报,长乐无穷,是为福德。
〔六、禁戒〕,谓佛说经,制诸禁戒。令一切众生,摄持身口意业,清净不犯,即能超脱三恶趣苦,是为禁戒。(三恶趣者,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