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明火  拼音:míng huǒ
1.古代祭祀或占卜时,以凸透镜映日聚光点燃的火。《周礼。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鉴取明水于月。」
2.明亮的火。《荀子。致仕》:「今人主有能明其德,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
《國語辭典》:明火执仗(明火執仗)  拼音:míng huǒ zhí zhàng
明火,点著明亮的火把。执仗,拿著武器。明火执仗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的做坏事。明。无名氏《临潼斗宝。楔子》:「我是首将来皮豹,善晓六韬知三略,明火持杖打劫人,随著展雄做强盗。」《红楼梦》第一一一回:「营官著急道:『并非明火执杖,怎算是盗?』」也作「明火持杖」。
《漢語大詞典》:松明火
松枝条点燃的照明火。 宋 苏轼 《夜烧松明火》诗:“夜烧松明火,照室红龙鸞。” 宋 陆游 《道室杂题》诗之三:“勘书窗下松明火,采药溪头槲叶衣。”参见“ 松明 ”。
《國語辭典》:松明  拼音:sōng míng
松枝含脂,可燃烧用以代替烛火,称为「松明」。宋。苏轼〈夜烧松明火〉诗:「夜烧松明火,照室红龙鸾。」
《漢語大詞典》:清明火
周礼·夏官·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 郑司农 注引 鄹子 曰:“春取榆柳之火。”古代寒食禁火, 唐 宋 在清明时取榆柳火赏赐近臣、戚里等,故称为清明火。 前蜀 韦庄 《长安清明》诗:“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閒分白打钱。”
分類:寒食禁火
《國語辭典》:无明火(無明火)  拼音:wú míng huǒ
怒火。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咱心头早发起无明火,这剑头磨的吹毛过,你舌头便是亡身祸。」《文明小史》第二九回:「句句说著自己毛病,无明火发,忍耐不住抢上去挞的一掌。」也作「无明」。
分類:怒火
《國語辭典》:无明(無明)  拼音:wú míng
1.怒火。《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一》:「平白便发无明,不改从前穷性气!」《红楼梦》第二八回:「正是一腔无明,正未发泄。」也作「无明火」。
2.佛教用语。佛教谓不能了知现象的真实性的原始愚痴。为十二因缘的第一支,是一切烦恼的根源。《维摩诘所说经。卷上。菩萨品第四》:「缘起是道场,无明乃至老死皆无尽故。」
《國語辭典》:砸明火  拼音:zá míng huǒ
在光天化日或点著火把抢劫。指公然抢劫。如:「在动乱的时代里,杀人、砸明火等事件处处可见。」
《漢語大詞典》:松明火把
用松明做成的火把。《新华月报》1979年第4期:“两只泪眼一晃,在松明火把下发出光亮。”《花城》1981年第6期:“两个壮小伙举着松明火把,从齐腰深的水里走了过来。”
分類:松明火把
《国语辞典》:打明火  拼音:dǎ míng huǒ
明火,火把。打明火比喻公然抢劫。
《漢語大詞典》:明火持杖
同“ 明火执仗 ”。 《元典章·刑部十一·从贼不得财者免刺》:“从贼 孙伯奴 、 孟干儿 与首贼 朱伴儿 、 李佛保 等四人明火持杖强劫 梁贤 十家。”
《漢語大詞典》:明火执械(明火執械)
同“ 明火执仗 ”。 清 毛祥麟 《对山馀墨·石洞绣鞋记》:“即募死士百人,明火执械为前锋,千军后随。”
《國語辭典》:明火执仗(明火執仗)  拼音:míng huǒ zhí zhàng
明火,点著明亮的火把。执仗,拿著武器。明火执仗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的做坏事。明。无名氏《临潼斗宝。楔子》:「我是首将来皮豹,善晓六韬知三略,明火持杖打劫人,随著展雄做强盗。」《红楼梦》第一一一回:「营官著急道:『并非明火执杖,怎算是盗?』」也作「明火持杖」。
《漢語大詞典》:明火执杖(明火執杖)
同“ 明火执仗 ”。 《西游记》第四十回:“那借金银人,身贫无计,结成凶党,明火执杖,白日杀上我门,将我财帛尽情劫掳,把我父亲杀了。”红楼梦第一一一回:“并非明火执杖,怎么便算是强盗呢?” 夏衍 《秋瑾传》序幕:“不巧 平阳 、 瑞安 又闹了教案,昨天 南乡 的愚民听信了谣言,明火执杖的去攻打教堂,结果反被教民枪毙了五个。”
分類: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