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佛类词典
无明火
无明火
【俗语佛源】
「无明」即痴味,无慧,昧于事理,系从梵语Avldya意译而来的。隋·慧远《大乘义章》卷四:「言无明者,痴暗之心,体无慧明,故曰无明。」「无明」居「十二因缘」之首,谓由「无明」不觉,造种种业,结识入胎,是生死轮回的根本。《楞严经》卷四说:「贪爱名为母,无明则为父。」二者相合,就产生出生命。南朝齐·萧子良《净住子净行法门》说:「将恐烦恼炽火,无由而灭;无明重暗,开了未期。」经中对「无明」有各种详尽的分析。修行佛法的归宿成佛,也就是要彻底破除无明。无明包括贪欲和嗔怒等。在俗文学中,亦作无明火,无明业火,一般指怒火。如《刘知远诸宫调》第十一:「平白以无明火,不改从前穷性气。」元·佚名《昊天塔》第四折:「这厮待放蒙挣,早拨起咱无明火不邓邓。」《水浒传》第三回:「心头那一把无明业火,焰腾腾的按纳不住。」也指贪欲,欲火。如元·杨景贤《刘行首》第三折:「怎管的闲花风月自冤业,无明火未断绝,又生出闲枝节。」(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