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黑尾浮尘子(黑尾浮尘子)  拼音:hēi wěi fú chén zǐ
动物名。一种为害水稻、小麦、粟、甘蔗的昆虫。成虫趋光性强,在黄昏时颇为活跃,常群集叶鞘间吸收叶液,被害部呈苍白色斑点,可传播水稻毒素病,使水稻生育萎缩而死。也称为「稻浮尘子」。
《国语辞典》:二十八星瓢虫(二十八星瓢虫)  拼音:èr shí bā xīng piáo chóng
动物名。昆虫类瓢虫科。有硬壳,密生黄褐色细毛,鞘翅上有二十八个黑斑。成虫会危害马铃薯、茄子、豆类等蔬菜。
《国语辞典》:斜纹夜蛾(斜纹夜蛾)  拼音:xié wén yè é
动物名。一种昆虫。昆虫纲鳞翅目。幼虫体色不一,斑纹亦异。幼虫群集一处,成虫则分散。胸部及背部皆长有丛毛。初夏时常群聚蚕食农作物,如菜、葱、芋、甘藷、烟草、田菁等,为杂食性昆虫。也称为「行军虫」、「夜盗虫」。
《国语辞典》:运动器官(运动器官)  拼音:yùn dòng qì guān
生物赖以移动躯体的组织。如草履虫的鞭毛、昆虫的翅和足、鱼类的鳍、哺乳动物的骨骼和肌肉。
《国语辞典》:捕虫灯(捕虫灯)  拼音:bǔ chóng dēng
诱捕昆虫的灯具。多利用光线、电击、黏纸、吸入等方式。
《国语辞典》:捕虫网(捕虫网)  拼音:bǔ chóng wǎng
捕捉昆虫的网子。网口用铁丝做成圈状,系上粗软的布袋,再装上长柄,当昆虫飞入网内,转网覆口,即可捕捉。
《国语辞典》:蚁狮(蚁狮)  拼音:yǐ shī
泛指脉翅目蛟蛉科昆虫的幼虫。腹部椭圆形,颜色灰暗,上覆棘刺,下颚状如镰刀,坚强有力。常掘出深二点五至五公分、宽二点五至七点五公分的漏斗形沙穴,自身藏在穴底,仅露出大颚,等待小昆虫滑落沙穴,再加以攫捕,吸乾体液之后,再将之抛出穴外。成熟后吐丝和沙为茧,在其中化蛹。成虫有四枚窄翅,不擅飞翔。
《国语辞典》:萤蛾(萤蛾)  拼音:yíng é
动物名。昆虫类斑蛾科。体黑,翅黑,前翅带白条纹,头红,似萤火虫。能溢放恶臭气味。
《国语辞典》:发声器(发声器)  拼音:fā shēng qì
能发声的器官。如人与兽类的声带、昆虫类蟋蟀的翅及蝉的腹部等都是。
《国语辞典》:费洛蒙(费洛蒙)  拼音:fèi luò méng
一种昆虫分泌的化学物质。具有引诱、刺激或阻遏作用。此种物质近年来被用于研究昆虫的行为,或用于防治某些特别的害虫。
《国语辞典》:巴蛾  拼音:bā é
动物名。昆虫纲夜蛾科,为夜行性昆虫。前翅带有斑纹,身体腹面及翅膀呈红色。多分布于中国及韩国。
《国语辞典》:卵孔  拼音:luǎn kǒng
卵膜上便于受精的微孔。如鸡蛋、昆虫卵上皆有卵孔。
《国语辞典》:龄虫(龄虫)  拼音:líng chóng
处于某一龄期间的昆虫幼虫称为「龄虫」。如自孵化到第一次脱皮称为「第一龄期」,在第一龄期的幼虫称为「第一龄虫」。
《国语辞典》:米蚤  拼音:mǐ zǎo
动物名。一种体圆无翅的昆虫。专藏于米堆中。
《国语辞典》:翅脉(翅脉)  拼音:chì mài
昆虫翅膀上分布呈脉状的构造,具有支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