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572,分10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儿时
时为
移时
维时
时危
应时
暂时
即时
春时
时休
时出
非时
时还
常时
三时
《國語辭典》:儿时(兒時)  拼音:ér shí
童稚之时。如:「他们几个是儿时的玩伴,感情很好。」
分類:儿时儿童
《漢語大詞典》:时为(時爲)
犹专为,单为。《敦煌变文集·难陀出家缘起》:“缘有 孙陁罗 是妻,容颜殊胜,时为恋着是妻,世尊千方万便,教化令教出家,且不肯来。” 蒋礼鸿 通释:“‘时为’犹如説专为、单为。”
《國語辭典》:移时(移時)  拼音:yí shí
一会儿。唐。杜甫 上牛头寺诗:「何处莺啼切?移时独未休。」
分類:经历时间
《漢語大詞典》:维时(維時)
斯时;当时。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敕词与部奏违异:“盖维时阁老以权臣自任,不復顾惮,惟其意之所欲为矣。”红楼梦第一○五回:“ 赵堂官 一迭声叫:‘拿下 贾赦 ,其餘皆看守。’维时, 贾赦 、 贾政 ……俱在,惟 宝玉 假説有病,在 贾母 那边打闹。”
分類:当时
《骈字类编》:时危(时危)
唐 杜甫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 其五 时危人事急,风逆羽毛伤。
唐 杜甫 奉待严大夫 身老时危思会面,一生襟抱向谁开。
《國語辭典》:应时(應時)  拼音:yìng shí
1.适于季节或时代需要。《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有不善者,应时改定。」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似这般应时的瑞雪,是好一个冬景也。」
2.即时、立刻。《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下。郭玉传》:「有老父不知何出,常渔钓于涪水,因号涪翁。乞食人閒,见有疾者,时下针石,辄应时而效。」
3.谋生。《红楼梦》第五八回:「其中或有一二个知事的,愁将来无应时之技,亦将本技丢开,便学起针黹纺绩女工诸务来。」
《國語辭典》:暂时(暫時)  拼音:zhàn shí
短时间。《大宋宣和遗事。元集》:「暂时罢鼓膝间琴,閒把遗编阅古今。」《红楼梦》第八回:「因去岁业师亡故,未暇延请高明之士,只得暂时在家温习旧课。」
《國語辭典》:即时(即時)  拼音:jí shí
立刻、马上。《晋书。卷九二。文苑传。张翰传》:「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三国演义》第五○回:「传下号令,教老弱中伤军士在后慢行,强壮者担土束柴,搬草运芦,填塞道路,务要即时行动,如违令者斩。」也作「即刻」。
《骈字类编》:春时(春时)
唐 秦韬玉 亭台 清境渐深官转重,春时长是别人来。
《韵府拾遗 支韵》:陈后主诗大妇妒蛾眉中妇逐春时
分类:春时
《漢語大詞典》:时休(時休)
指时世的升平吉祥。 唐 武平一 《幸梨园观打毬应制》诗:“赏阑清景暮,歌舞乐时休。” 唐 李峤 《晚秋喜雨》诗:“九农欢岁阜,万宇庆时休。” 唐 萧至忠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尧 年将佛日,同此庆时休。”
《漢語大詞典》:时出(時出)
(1).谓得其时而出。礼记·中庸:“溥博渊泉,而时出之。” 郑玄 注:“非得其时不出政教。”
(2).时常出现。 唐 韩愈 《行难》:“圣人不世出,贤人不时出。”
《國語辭典》:非时(非時)  拼音:fēi shí
不是平常或不在正常的时间。《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王以非时发,恐无功,臣愿会逮。」
《高级汉语词典》:时还
时来运转
分类:时还
《漢語大詞典》:常时(常時)
(1).固定的时间。 汉 王粲 《务本论》:“种有常时,耘有常节,牧有常期。”
(2).平时。 唐 杜甫 《天河》诗:“常时任显晦,秋至转分明。”红楼梦第一○一回:“常时我见你不象今儿回来的快,问你一声儿,也没什么生气呢。”
(3).时常,常常。 明 高深甫 《九回肠·离思》曲:“眉尖上,常时描出愁模样。”《金瓶梅词话》第四三回:“俺家的常时打搅这里,多蒙看顾。”儒林外史第四四回:“人听见他这些话,也就常时请他来吃杯酒。”
《國語辭典》:三时(三時)  拼音:sān shí
1.春、夏、秋三季农作之时。《左传。桓公六年》:「絜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新唐书。卷一七八。刘蕡传》:「愿陛下废百事之用,以广三时之务,则播植不愆矣。」
2.印度一年分成寒、热、雨三个季节。《大唐西域记》卷二:「如来圣教,岁为三时。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热时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时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