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醉六十日

相关人物
曹丕(魏文帝)
 
阮籍


《晋书》卷四十九〈阮籍列传〉~360~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例句

一醉六十日,古来闻阮生。 杜牧 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

一醉六十日,一裘三十年。 高蟾 道中有感

典故
与日争光


《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2482~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閒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絜,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絜,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典故
芝草琅玕日长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六〈玄都坛歌寄元逸人〉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案:公孙端剑铭。含景吐商。】苍精龙【案:剑之在左。苍龙象也。】。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独并阴崖结茅屋】【独并阴崖白茅屋】【独在阴崖白茅屋】。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青石漠漠松风寒】。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王母昼下云旗蟠】。知君此计成长往【知君此计诚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铁锁【案:终南大秦岭。有采蜜人山行。寻钟声而入。至一寺。旁有大竹林一二顷。截竹盛蜜。归以告戍卒。卒复往取竹。见崖垂铁锁长三丈。掣锁欲上。二虎踞崖大呼。惊怖而返。】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典故
指白日


《诗经·王风·大车》
「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东汉·郑玄注:「此章言……我言之信,如白日也。」

例句

公主歌黄鹄,君王指白日。 杜甫 留花门

典故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七〈曹植·诗·应诏〉~447~
将朝圣皇,匪敢晏宁。弭节长骛,指日遄征。
典故
种竹日报平安


《酉阳杂俎》续集卷十〈支植下〉
卫公(李德裕)言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每日报竹平安。
《太平广记》卷四百一十二〈草木七·竹·童子寺竹〉~3350~
唐李卫公言。北都唯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每日报竹平安。
典故
重瞳日月


《南齐书》卷四十二〈江祏列传〉~750~
时新立海陵,人情未服,高宗胛上有赤志,常秘不传,祏劝帝出以示人。晋寿太守王洪范罢任还,上袒示之,曰:「人皆谓此是日月相。卿幸无泄言。」
典故
周日迎长


《玉烛宝典》卷十一〈十一月仲冬〉
十一月建子,周之五月,律当黄钟,其管最长,为万物之始,故至节有履长之贺。
《國語辭典》:指日  拼音:zhǐ rì
不久、即日。《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正待要欢天喜地指日成亲,只见补阙拾遗等官,为选举不公,交章论劾吏部尚书。」《文明小史》第一七回:「有些报上还要瞎造谣言,说甚么朝廷指日就要把八股全然废掉,又说甚么专考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