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佛腊日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七月十五日之夏满日名佛腊日。腊者岁末之称,佛家以一夏九旬安居之竟为岁末,故此日谓为佛之腊日。僧史略下曰:「所言腊者,经律中以七月十六日是比丘五分法身生来之岁首,则七月十五日是腊除也。比丘出俗,不以俗生为计,乃数夏腊耳。经律又谓十五日为佛腊日也。」腊或作蜡,(参见:戒蜡)
【佛学常见辞汇】
七月十五日。腊者岁末之义,佛家以一夏九旬安居之最后一日为岁末。
佛欢喜日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七月十五日之异名也。以此日比丘安居结了为诸佛欢喜之日故也。盂兰盆经曰:「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饮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
【佛学常见辞汇】
即七月十五日,因此日比丘结夏安居完毕,众僧證道者多,十方诸佛欢喜。
沙门日用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卷,弘赞编。
沙门日用录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古云重编。
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三卷,戒显订阅,济岳汇笺。
两界两部大日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金胎两部之大日也。大日如来虽为理智不二之法身,而其智之妙用与理之妙用,别附名称。金界之大日,住于智拳印,胎界之大日,住于法界定印。(参见:两部)
庚申日
【佛学大辞典】
(杂名)北斗七星仪轨曰:「世有司命神,每至庚申日,上向天帝,陈说众人之罪恶。」(参见:庚申会)
长日
【佛学大辞典】
(术语)言日日相续而历久也。与常日,不断平生等同。
金刚峰日
【佛学大辞典】
(术语)依七曜与二十八宿配合而生之吉日名。例如月与尾宿合之时,恰如当于日曜日,是名金刚峰日。此日宜修一切降伏法。宿曜经下曰:「太阳直日(日曜日也),月与尾合。太阴直日(月曜日也),月与心合。火曜直日,月与壁合。水曜直日,月与昴合。木曜直日,月与井合。金曜直日,月与张合。土曜直日,月与亢合。已上名金刚峰日。宜作一切降伏。诵日天子咒。及作护摩。并诸猛利事。」
法斋日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每半月末日及六斋日可受持八戒斋之日也。杂阿含经四十一曰:「于法斋日及神足月受持斋戒。」
阿育王弟七日为王
【佛学大辞典】
(传说)据南传善见律,王弟帝须初不信佛教,一日入森林,见群鹿交尾,疑比丘能制欲,还语王。王乃解此疑问,欲使归佛教,让王位于帝须,七日且告以期终处死。帝须升王位,虽快乐供养,无不任意,而畏死无宁日,故不起欲,忧恼憔悴。王仍谓帝须曰:出家比丘,常思惟死,故无暇起染著心。于是帝须即信佛法,感激昙无德(Dhamma-Rakkhita)之奇迹,终强请于王,至阿育寺为比丘。北传阿育王传(卷二)王弟宿大哆。阿育王经(卷三)毗多输柯之传说,大略与南传相同。(参见:韦陀输)
阿输柯七日为王
【佛学大辞典】
(传说)是阿输伽王之弟。(参见:阿育)附录。
阿育
【佛学大辞典】
(人名)As/oka,旧称阿恕伽。新称阿输迦。译曰无忧。西纪前三百二十一年顷,于印度创立孔雀王朝之旃陀掘多大王(Chandragupta)孙也。纪元前二百七十年顷,统一全印度,大保护佛教,使之宣布各地。王之传,南北各异其趣,北传之阿育王经,阿育王传,谓其母为瞻婆罗国之婆罗门女,名曰须跋罗祇(Subhadra%n!gi)王幼时甚狂暴,不为父王所爱。欲以兄修私摩(S/usmna)为嗣。偶值领内德叉尸罗(Taks!asila%)国叛乱生,命彼往讨。据阿育王经言:「器杖资具悉不与之。」又阿育王传言:「唯与四兵,不与刀杖。」父王之意盖期其没阵也。然彼豪迈善战,平定叛乱,威权由此大张,遂于父王崩后,杀修私摩而登王位。南传之善见律一,岛史六章,大史五章则与之异,当阿育王未为王时,出为乌阇衍那(Ujjayini)副王(Yuvara%ja)在任地司收敛事,偶闻父之讣音,仓皇归都,首袭修私摩杀之,自即王位,四年间除同母弟帝须,并杀异母兄弟九十九人,然后举即位大礼。是乃佛入涅槃后二百八十年也。两说虽异,而于即位前后兄弟间有内讧,则同。登位之初,依然极狂暴,杀大臣戮妇女无数。又容栴陀耆利柯之言,造一大地狱,戮无辜之民无算,及后翻然归于佛教,大发挥慈悲精神,努力于正法之兴隆宣布。王之事迹,有其敕语诰文可證。又佛典中亦有记载,得彼此综合而知之。诰文或刻于岩面或刻于石柱,现今所发见者,有三十四章。经几多学者之苦心研究而得之。据是等诰文观之,则王有兄弟姊妹及两后。国都为华氏城,王权所及之范围,北由雪山地方,南及摩奈索,东由频伽罗湾,西及亚剌比亚海。诰文内容虽有种种异说,而要在宣布正法(Dharma)天下和乐,奖励国民怀抱慈悲精神之事。可知王不仅统御广大之版图,甚得其宜,并爱真理,富于博爱之精神,诚印度空前绝后之圣王也。即称为有史以来世界之大王,亦无不可。王归佛之动机,自阿育王传第一考之,乃因见海比丘之奇迹,自善见律毗婆沙第一考之,乃出于尼瞿陀(Nigrodha)之感化,然有名之诰文第十三章有谓「天爱善见王灌顶第八年,征服迦伽,捕虏十五万人,戮十万人,其僵者更不知为几倍。迦伽并吞以来,天爱热心护持达摩,归依达摩,又宣扬达摩教规。」则直接归佛之动机,在于征服迦伽,然其远因当为即位初年所经验之悲剧与一沙门之说法,于残忍酷薄之王心,唤起宗教的信念之萌芽,后又目击征服迦伽之大惨事,一时勃发,遂直入佛门,归于正法也。王一入佛门,热烈之度非常,于领内各地建立八万四千大寺与八万四千宝塔,又将正法宣布之诰文刻于四方,亲身拜佛迹而供养之,此其最著名之事迹也。又依善见律婆沙第二考之,王即位十七年,于华氏城为异论防止,企求第三次之结集,以目犍连子帝须为上座,一千之长老从事于此,以九月终其效,结集终了之后,派遣宣教师于四方,如派末阐提(Majjhantika)至罽宾(Kas/mir)犍陀罗(Gandha%ra)国,派摩诃提娑(Maha%deva)至摩醯沙末陀罗(Mahisa-man!d!ala)国,派勒弃多(Rakkhita)至娑那娑私(Aanava%si沙漠地方)国,派昙无德(Yonaka-dkamma-rakkhita)至阿波兰多迦(Aparantaka五河西部)国,派摩诃昙无德(Mahadhamma-rakkhita)至摩诃勒叱(Maha%-rat!t!ha)国,派摩诃勃弃多(Maha%rakkhita)至叟那世界(Yonaloka希腊领地)派末示摩(Majjhima)至雪山边国(Himavanta-pada尼波罗地方)派须那迦及郁多罗(Sonaka,Uttara)至金地(Suvarna-bhu%mi缅甸)国,派摩哂陀(Mahinda)至师子(Lan%ka%锡兰)国,令各从事教化。以上乃善见律之所传也。又诰文第十三章记王与希腊之五王国交通。所谓五王国者希利阿(Syria)曷奇伯笃(Egypt)买赛顿(Macedon)曷毕落司(Epiros)及克雷纳(Cyrene)是也。王之出世年代,古来颇多异说,若于近时希腊,印度比较研究上由前记希腊五王国之出世年代换算之,便得确定其年时,虽从换算之方法,生三五年之差异,而其即位在西历纪元前二百七十所前后,则甚明也。盖王之记传南传与北传之间,不无乖错。其中显著者,如北传谓王乃佛灭百年出世,不言迦罗阿育出世。南传谓王之出世,是佛灭二百八十年,佛灭百年,别有迦罗阿育之治世。佛教史家或融会此南北两传,谓北方传之阿育为迦罗阿育,南方传之阿育为达磨阿育,南北所传之阿育实非一人,此恐出于附会,不可信也。从来以南方所传者为正确,信之不疑。而诰文所记者,反助北方之所传,亦一奇也。
日本宗派
【佛学大辞典】
(杂语)八宗者:一三论宗,二法相宗,三华严宗,四俱舍宗,五成实宗,六律宗,七天台宗,八真言宗。是亦依弘传之次第而举之。见传通缘起中。此中上六宗曰上古宗。后二宗曰中古宗。又九宗者,上八宗加禅宗也,此称八家九宗。又十宗者,上九宗加净土宗也。是亦依弘传之次第而立。见传通缘下。又十二宗者,前十宗加净土真宗,日莲宗也。此亦依弘传之次第而立。现今仅有法相华严天台真言以下八宗而已。
受日
【佛学大辞典】
(术语)比丘于安居中依父母之病缘或自己无已之事缘,要外出时,行其作法以受暇日,名曰受日。其法以七日为程度,七日尽,尚要受日者,则改受之。见行事钞上四之二。
降三世与大日如来
【佛学大辞典】
(杂语)降三世为金刚萨埵之忿怒身,故其望大日如来时,以大日为自性轮身,以萨埵为正法轮身,以降三世为教令轮身。故以萨埵之正法轮身,归于大日之自性轮身,则降三世明王,即大日之忿怒身也。(参见:教令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