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四种行日
【佛学大辞典】
(杂语)有二说:一,仁王经仪轨曰:「若息灾法从月一日至八日。若求增益从月九日至十五日。若求敬爱从十六日至二十二日。若调伏者从二十三日至月尽日。」二,诸部要目曰:「一日分为四时。月生一日至八日应作息灾,从九日至十五日应作增益,从十六日至二十三日应作降伏,从二十四日至月尽日应作敬爱法。」息灾者除灾生德之法也,以月生之一日,背暗向明,故为息灾相应之日。增益者福智圆满之法也,至十五日而月轮满,以故为增益相应之日。降伏者损减为能,黑月有损减和合之二德,自十六日月轮渐减。仁王仪轨取损减至极之义,故调伏。至月之尽日,要目以为月之尽日者月合宿,故为敬爱相应之日。见秘藏记钞二。
欢喜日
【佛学大辞典】
(杂名)佛欢喜之日。即七月十五日安居竟之日也。至后世凡十五日谓之欢喜日。
【佛学常见辞汇】
诸佛欢喜的日子,即农历七月十五日,因此日僧众结夏安居完毕,人人道业增进,所以诸佛欢喜。
禳日蚀
【佛学大辞典】
(修法)日蚀之时,为除灾厄而祈祷也。
观音应现日天子
【佛学大辞典】
(杂语)文句二下曰:「宝光是宝意日天子,观世音应作。」嘉祥法华疏二曰:「有经云:观世音名宝意,作日天子。大势至名宝吉祥。作月天子。虚空藏名宝光,作星天子也。」玄赞二同之。安乐集下曰:「须弥四域经云:阿弥陀佛,遣二菩萨:一名宝应声。二名宝吉祥。即伏牺女娲,是此二菩萨,共相筹议,向第七梵天上,取其七宝,来至此界。造日月星辰二十八宿,以照天下。」證真私记一曰:「十一面经疏云:天地本起经云:阿弥陀佛,遣应声吉祥二菩萨为日月。应声是观音,吉祥是势至。」
三七日
【佛学常见辞汇】
三个七日,即二十一日。
日喻菩萨十善
【佛学次第统编】
宝雨经云日喻菩萨十种善法:菩萨出世,能以智慧方便,令诸有情,改恶迁善,舍迷就悟,如日出现世间,照临万物,一切幽暗之处,悉皆明朗,故取为喻。
一、破无明暗 菩萨出现于世,以智慧之光,破除一切有情无明黑暗。如日行空,威光辉赫,能令世间一切幽暗之处,悉得明朗也。
二、能觉悟有情 菩萨出现于世,以智慧方便,开导有情,咸使觉悟。如日行空,融和明丽,能令一切池沼莲华,悉得开敷也。
三、光耀十方 菩萨出现于世,以智慧光明,普照十方世界一切有情,咸获利益。如日行空,光耀十方,一切万物,无不蒙照也。
四、出现善法 菩萨出现于世,以智慧力,开示善法,化导有情,咸登正觉。如日行空,以大光明,普照一切,飞潜蠢动,咸遂其生也。
五、诸漏灭尽 漏即漏落,谓漏落生死也。菩萨以智慧力,所有一切烦恼,悉皆灭尽,则永断生死诸漏。如日没时,光明隐灭,则群动皆息也。
六、能作光明 菩萨出现于世,放智慧光明,说种种法,破除一切有情愚痴暗障。如日行空,放大光明,破除幽暗,照临万象也。
七、映蔽外道 映,明相照也。蔽,障也,盖也。菩萨出现于世,凡所说法,莫不为令有情舍邪归正,则能映蔽外道诸邪异论。如日行空,赫然照临,萤爝之光,自然不现也。
八、能示高下 菩萨出现于世,于诸有情,若善若恶,无不摄受,令其瞻觐,示以正法。如日行空,照临万物,若高若下,悉能显示也。
九、发起善业 菩萨出现于世,方便开示,能令一切有情,发起善心,修行善业。如日出时,能令世人各营生业也。
十、善人爱乐 菩萨出现于世,一切聪慧之人,知有利益,心生爱乐,念念皈依,其无智愚人,及诸邪魔外道,未免憎嫉。如日行空,内外明朗,凡诸善人,无不忻爱,至若盗贼等辈,为恶之人,未免憎嫉也。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俗语佛源】
亦农亦禅、农禅结合是佛门僧侣的一个优良传统。僧侣们在礼佛、坐禅之余,不但参加耕种、收割、植树等农林劳动,还要从事砍柴、挑水等日常劳作。六祖慧能就曾在碓房内干过杂活。正式创立农禅制度的是唐代百丈山怀海(720年—814年)禅师。怀海,福州长乐人,出家后师从马祖道一,在江西弘扬禅宗二十多年。他制定了禅寺中的集体劳动制度,称为「普请」法。怀海以身作则,带领僧众参加劳动。执事僧见他年老,心中不忍,暗中藏了他的农具,请他歇息。怀海一时找不到他的农具,竟然不肯吃饭。「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语,流播寰宇矣。」事见《五灯会元》卷三。怀海之后,农禅之风盛行禅林。禅宗认为,穿衣吃饭、砍柴挑水,日常劳动,都是佛法。实行农禅,可使得心境溶为一体,佛法、世法打成一片。也有利于寺院经济的自给自足,增强僧侣的勤劳习惯。此外,劳动能够活动筋骨,益寿延年。怀海本人活到九十五岁的高龄,便是明證。(李明权)
一日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俗语佛源】
佛家原有「绳蛇」的比喻。如宋·子泐《起信论疏笔削记》卷十九:「知法如幻,故无所怯。绳蛇非毒、杌鬼无心,何所怯耶!」佛家认为,凡夫误认假相为实有之物,这叫「遍计所执」,喻如认绳为蛇。又《续传灯录》卷二九:「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五灯会元·龙门远禅师法嗣》:「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赵州道:『无,意旨如何?』师曰:『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后成为一条运用广泛的俗语:「一日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谓吃过一次亏以后,便长时间地疑神疑鬼,亦作「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如《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胆气了。」(李明权)
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俗语佛源】
佛家指出,「今日」之果是「当初」之因的延续。众生在「今日」尝到苦果才「悔不当初」,而菩萨深明「因果」之理,终无懊悔,所谓「众生畏果,菩萨慎因,」便是这个道理。《五灯会元》卷十六:「早知今日事,悔不慎当初。」后简化为「早知今日,悔不当初」,谓早知道有今天这种结局,不如当初不那么做,指后悔莫及。如《水浒传》第四一回:「黄文炳告道:『小人已知过失,只求早死。』。晁盖喝道:『你那贼驴,怕你不死!你这厮早知今日,悔不当初。』」也作「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如巴金《秋》尾声:「她这次回来还出成到四妹坟前去看了一次,谈话中也常提到四妹,真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李明权)
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
【俗语佛源】
寺院中一般有大钟、堂钟和殿钟。按寺院的制度,凡遇法会、集众、食时、寝前及僧人寂灭等,都要撞钟。撞钟有一定的规则与技巧,其作用大致有三个:警觉、号令和报时。《敕修百丈清规·法器章》指出:「大钟,丛林召令资始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可见撞钟的重要作用是警觉僧众,消除昏惰,精进修持。就其原义来说,「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意为要做好一日和尚,就有撞好一日钟,暗含每日精进之意。世人一般把和尚看作消极遁世的人,又把和尚同寺院的钟声联系在一起。俗语「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比喻消极应付工作,得过且过地混日子。如《西游记》第十六回:「那道人道:『拜已毕了,还撞钟怎么?』行者方丢了钟杵,笑道:『你那里晓得,我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又如茅盾《子夜》十五:「我早就辞过职了,吴老板还没答应,我只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李明权)
四洲──日照四洲
【三藏法数】
(出法苑珠林)
起世经云:劫初,世间黑暗,尔时忽然出生日月及诸星宿,便有昼夜年岁时节。日从东方出,绕须弥山半腹而行,照于四洲,遂有昼夜不同。(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一、南阎浮提日正中时〕,谓南阎浮提日正中时,东弗婆提日则始没,西瞿耶尼日则初出,北郁单越正当半夜。(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梵语弗婆提,华言胜身。梵语瞿耶尼,华言牛货。梵语郁单越,华言胜处。)
〔二、西瞿耶尼日正中时〕,谓西瞿耶尼日正中时,南阎浮提日则始没,北郁单越日则始出,东弗婆提正当半夜。
〔三、东弗婆提日正中时〕,谓东弗婆提日正中时,北郁单越日则始没,南阎浮提日则初出,西瞿耶尼正当半夜。
〔四、北郁单越日正中时〕,谓北郁单越日正中时,西瞿耶尼日则始没,东弗婆提日则初出,南阎浮提正当半夜。
五风──日行五风
【三藏法数】
(出起世因本经)
经云:佛告诸比丘,日天宫殿纵广五十一由旬,上下四方,悉皆正等,墙壁栏楯,皆以金银琉璃所成。宫殿之形,四方远看似圆。宫殿之中,有五种风吹转而行,故名日行五风也。(月宫亦有五风,众宝严饰,种种墙壁栏楯,与日宫无异。但纵广止有四十九由旬也。梵语由旬,华言限量。)
〔一、持〕,持者,任持也。谓日宫殿,因风任持,行于空中而不坠落也。
〔二、住〕,住者,安住也。谓日宫殿,因风任持之力,而于空中得安住也。
〔三、随顺转〕,谓日宫殿,因风所吹,而于空中任运随转也。
〔四、波罗诃迦〕,梵语波罗诃迦。月宫殿中亦有五风,馀风名义皆同,唯第四一种名摄疑。此日宫波罗诃迦,亦是摄之义也。摄者,摄持也。谓日宫殿,因风摄持而行也。
〔五、将行〕,谓日宫殿,因风将助,能于空中速疾而行也。
七日轮出
【三藏法数】
(出法苑珠林)
七日轮出者,劫末之相也。天地始终谓之一劫,劫尽坏时,火灾将起,一切人民,皆作恶业,遂使天久不雨,所种不生,诸水泉源,皆悉枯竭。久久之后,风入海底,取日宫殿于须弥山边,置日道中,遍照世间,草木凋落。如是一日乃至七日,次第而出,消竭海水,大地烟起,乾坤洞然,直至梵天,悉皆荡尽。故有七日出现之说也。(劫,梵语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须弥,华言妙高。直至梵天者,谓火灾起时,烧至色界初禅天也。)
〔一日出〕,一日出时,百草树木,一时凋落。
〔二日出〕,二日出时,四大海水,从百由旬乃至七百由旬内,自然枯涸。(梵语由旬,华言限量,或八十里或六十里或四十里。)
〔三日出〕,三日出时,四大海水,千由旬乃至七千由旬内,展转消尽。
〔四日出〕,四日出时,四大海水,深千由旬,亦皆乾竭。
〔五日出〕,五日出时,四大海水,纵广七千由旬,亦皆竭尽。长阿含经云:五日出已,其后海水转减,犹如春雨后牛迹中水,遂至涸尽,不渍人物也。
〔六日出〕,六日出时,此地厚六万八千由旬皆悉烟出,从须弥山乃至三千大千世界及八大地狱,无不烧灭,烟烬无馀。人民命终及六欲诸天皆悉命终,宫殿皆空,一切无常,不得久住。(三千者,小千、中千、大千也。今言三千大千者,总别兼称也。八大地狱者,活地狱,黑绳地狱,合会地狱,叫唤地狱,大叫唤地狱,热地狱,大热地狱,阿鼻地狱也。六欲天者,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也。)
〔七日出〕,七日出时,大地须弥山,渐渐崩坏,百千由旬,永无遗馀,山皆洞然,诸宝爆裂,烈焰震动,至于梵天,一切恶道,皆悉荡尽。
八王日──春秋八王日
【三藏法数】
(出法苑珠林,引提谓经)
春秋八王日者,是天地阴阳交代之日也。此之八日,帝释辅臣案行天下,比校善恶,定生注死,增减罪福。乐善者若能避禁持斋,致生善处也。
〔一、立春〕,立春,则三阳交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万物萌生。是日持斋修道,即能致福也。
〔二、春分〕,春分,则天地和煦,万物长茂。是日持斋修道,即能致福也。
〔三、立夏〕,立夏,则草木盛长,百物怀孕。是日持斋修道,即能致福也。
〔四、夏至〕,夏至,则日长之极,生物繁盛。是日持斋修道,即能致福也。
〔五、立秋〕,立秋,则秋令之始,生物将遂。是日持斋修道,即能致福也。
〔六、秋分〕,秋分,则秋律平分,万物成遂。是日持斋修道,即能致福也。
〔七、立冬〕,立冬,则天气始肃,万物歛藏。是日持斋修道,即能致福也。
〔八、冬至〕,冬至,则一阳初生,履长之始。是日持斋修道,即能致福也。
十种善法──日喻菩萨十种善法
【三藏法数】
(出宝雨经)
菩萨出世,能以智慧方便,令诸有情,改恶迁善,舍迷就悟;如日出现世间,照临万物,一切幽暗之处,悉皆明朗,故取为喻。(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破无明暗〕,菩萨出现于世,以智慧之光,破除一切有情无明黑暗,如日行空,威光燀(昌善切)赫,能令世间一切幽暗之处,悉得明朗也。
〔二、能觉悟有情〕,菩萨出现于世,以智慧方便,开导有情,咸使觉悟;如日行空,融和明丽,能令一切池沼莲华,悉得开敷也。
〔三、光耀十方〕,菩萨出现于世,以智慧光明,普照十方世界,一切有情,咸获利益;如日行空,光耀十方,一切万物,无不蒙照也。
〔四、出现善法〕,菩萨出现于世,以智慧力,开示善法,化导有情,咸登正觉;如日行空,以大光明,普照一切飞潜蠢动,咸遂其生也。
〔五、诸漏灭尽〕,漏即漏落,谓漏落生死也。菩萨以智慧力,所有一切烦恼,悉皆灭尽,则能永断生死诸漏;如日没时,光明隐灭,则群动皆息也。
〔六、能作光明〕,菩萨出现于世,放智慧光明,说种种法,破除一切有情愚痴暗障;如日行空,放大光明,破除幽暗,照临万象也。
〔七、映蔽外道〕,映,明相、照也;蔽,障也、盖也。菩萨出现于世,凡所说法,莫不为令有情舍邪归正,则能映蔽外道诸邪异论;如日行空,赫然照临,萤爝之光自然不现也。
〔八、能示高下〕,菩萨出现于世,于诸有情,若善若恶,无不摄受,令其瞻觐,示以正法;如日行空,照临万物,若高若下,悉能显示也。
〔九、发起善业〕,菩萨出现于世,方便开示,能令一切有情,发起善心,修行善业;如日出时,能令世人各营生业也。
〔十、善人爱乐〕,菩萨出现于世,一切聪慧之人,知有利益,心生爱乐,念念皈依;其无智愚人及诸邪魔外道,未免憎嫉;如日行空,内外明朗,凡诸善人,无不忻爱;至若盗贼等辈,为恶之人,未免憎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