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间 → 闲间閒”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分类字锦》:人无间言(人无间言)
论语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王俭褚渊碑文孝敬淳深率由斯至尽欢朝夕人无间言
分类:
《國語辭典》:凝脂  拼音:níng zhī
凝固的油脂。语出《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多用来形容皮肤如油脂般光滑柔白。唐。白居易〈长恨歌〉:「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漢語大詞典》:不窕
(1).不细微。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小者不窕,大者不摦。” 杨伯峻 注:“此谓小乐器而音不细。”
(2).犹言无间,没有空隙。墨子·尚同下:“是故大用之,治天下而不窕;小用之,治一国一家而不横者。”荀子·赋:“充盈大宇而不窕,入郄穴而不偪者与?” 王先谦 集解引 王念孙 曰:“窕者,间隙之称。言充满大宇而无间隙也。”《淮南子·原道训》:“处小而不逼,处大而不窕。其魂不躁,其神不嬈。”
《漢語大詞典》:森束
谓繁密无间,犹如捆束。语出 晋 张协 《杂诗》之四:“密叶日夜踈,丛林森如束。” 宋 梅尧臣 《和孙端叟蚕具·蚕簇》:“蒿疎无鬱浥,竹浄亦森束。”
《漢語大詞典》:臂肩
臂与肩。比喻密切无间。魏书·广阳王深传:“乃召都督 毛諡 等六七人,臂肩为约,危难之际,期相拯恤。”
分類:密切无间
《國語辭典》:一气呵成(一氣呵成)  拼音:yī qì hē chéng
一口气完成。比喻文章或绘画的气势流畅,首尾贯通;或工作安排紧凑、不间断。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三。词曲部。宾白》:「北曲之介白者,每折不过数言,即抹去宾白而止阅填词,亦皆一气呵成,无有断续,似并此数言,亦可略而不备者。」
《國語辭典》:息息相通  拼音:xí xí xiāng tōng
比喻关系极为密切或彼此契合无间。《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如今听了张金凤这话,正如水月镜花,心心相印;玉匙金锁,息息相通。」《官场现形记》第二六回:「刘厚守是何等样人,而且他的店就是华中堂的本钱,他们里头息息相通,岂不晓得之理?」
《国语辞典》:水乳之契  拼音:shuǐ rǔ zhī qì
比喻彼此关系紧密,投合无间。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五。姑妄听一》:「至伏肘腋之间,而为心腹之大患,托水乳之契,而藏钩距之深谋,则不知者或多矣。」也作「水乳交融」、「乳水交融」。
《国语辞典》:乳水交融  拼音:rǔ shuǐ jiāo róng
比喻彼此关系紧密,投合无间。如:「他俩钢琴和小提琴的合奏,已达乳水交融的境界。」也作「水乳交融」、「水乳之契」。
《国语辞典》:天心和合  拼音:tiān xīn hé hé
与上天的心意相合无间。《西游记》第三七回:「且去开了仓库,赈济黎民;悔过前非,重兴今善,放赦了那枉法冤人;自然天心和合,雨顺风调。」
《漢語大詞典》:儿无常父(兒無常父)
谓家族和睦,兄弟辈往来无间。父,长辈。晋书·儒林传·氾毓:“奕世儒素,敦睦九族,客居 青州 ,逮 毓 七世,时人号其家‘儿无常父,衣无常主’。”
《漢語大詞典》:函盖乾坤(函蓋乾坤)
佛教语。五灯会元·云门偃禅师法嗣·德山缘密禅师:“我有三句语示汝诸人:一句函盖乾坤,一句截断众流,一句随波逐浪。”原谓泯合无间。后指言语诗文契理或一心专志而绝无杂念。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 老杜 诗亦有此三种语,但先后不同,‘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为函盖乾坤句。” 元 姬翼 《瑶台第一层》词:“性珠穿透方,信葆光、函盖乾坤,自通神。”
九无间道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三界分为九地,一地之修惑,又分九品断之各有无间解脱二道。正断惑之智,谓之无间道,解脱既断了,而解脱惑之智,谓之解脱道。一地之惑有九品,则有九无间九解脱也。(参见:九解脱道及九品惑)。新译曰无间道。旧译曰无碍道。间即碍之义,观真智理,不为惑所间碍也。
大天三种无间
【佛学大辞典】
(传说)婆沙论九十九曰:「昔末土罗国有一商,聘妻生一男儿,字大天。商主往他国,久不还,其母与其子有染。后闻父还,与母设计杀父,是第一无间业也。事恐灵,与母逃于摩竭陀国华氏城,彼后遇在本国供养之罗汉,复恐事彰,而杀罗汉,是第二无间业也。其后,母通于他人,大天怒,杀母,是第三无业间也。」案此事或出于后世之伪造。
五无间
【佛学大辞典】
(名数)八大地狱之第八阿鼻地狱,谓之五无间。有五种之无间故也。一、趣果无间,感此狱之罪业,为顺现业或顺生业,在造业与受果之间,决无隔他生者。二、受苦无间,受苦无间隔者。三、时无间,时无间断也。四、命无间,寿命常相续无间断也。五、形无间,地狱之广有八万由旬,身形亦有八万由旬,无些少空处也(大部补注八及十二以或引成论为标列此五无间之义。然检成实论唯有初一义,无后四义。后四义大乘义章七于无间业举四义中〔引于无间业下〕,取自后三义也。但彼合时无间与命无间之二为一寿命,此开而为二也。后人不察,和附之皆为成论之说。翻译名义集,四教仪集注,增辉记等皆然)地藏菩萨本愿经上曰:「五事业感,故称无间。」一、受苦无间,二、身形无间,此二者与上同。三、罪器无间,种种之罪器充满而无间隔也。四、众类无间,种种之众生同一受之而无间隔也,五、时无间,与上同。
【佛学常见辞汇】
五无间业的简称,又名五逆罪,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之僧,谁要是犯了其中的一项,死后即堕入无间地狱,故名五无间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