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待乌
 
待鸟头白
 
淋乌白头
 
瀚海乌头
 
乌改白头
  
乌白头
  
乌盼头白
 
乌头暗雪
 
乌头有白十
 
乌头未变
   
生马角
 
毕逋头白
 
白尽乌头
 
角马
 
头白
  
头白岂无缘
 
马未角
  
马角望燕丹
  
马头无角
 
马头觅角

相关人物
燕太子丹


《论衡校释》卷五〈感虚第十九〉
传书言:「燕太子丹朝于秦,不得去,从秦王求归。秦王执留之,与之誓曰:『使日再中,天雨粟,令乌白头,马生角,厨门木象生肉足,乃得归。』当此之时,天地祐之,日为再中,天雨粟,乌白头,马生角,厨门木象生肉足。秦王以为圣,乃归之。」
《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
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唐·司马贞《史记索隐》〈燕丹子〉曰:「丹求归,秦王曰『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丹乃仰天叹,乌头即白,马亦生角。」《风俗通》及《论衡校释》皆有此说,仍云「厩门木乌生肉足」。

简释

乌头白:喻处境困难,或喻不可能之事。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乌头因感白,鱼尾为劳赪。”


例句

秦中已久乌头白,却是君王未备知。 李商隐 人欲

青云马生角,黄州使持节。 杜牧 池州送孟迟先辈

只如西旅样,头白岂无缘。 杜牧

马头觅角生何日,石火敲光住几时。 白居易 自题

《國語辭典》:无缘(無緣)  拼音:wú yuán
1.没有缘分。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正是无缘对面不相逢,有缘千里能相会。」《儒林外史》第三回:「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无缘,不曾拜会。」
2.无由、无从。《后汉书。卷四五。袁安传》:「今朔漠既定,宜令南单于反其北庭,并领降众,无缘复更立阿佟,以增国费。」《宋书。卷九三。隐逸传。王弘之传》:「下官与殷风马不接,无缘扈从。」
《國語辭典》:无缘无故(無緣無故)  拼音:wú yuán wú gù
没有任何原因或理由。《红楼梦》第四四回:「好好儿的,从那里说起,无缘无故白受了一场气。」《文明小史》第五○回:「反了,反了!天下有无缘无故就打人的么?」
《国语辞典》: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拼音:yǒu yuán qiān lǐ lái xiāng huì,wú yuán duì miàn bù xiāng féng
比喻人与人之间的机缘巧合,全凭缘分。《水浒传》第三五回:「宋江听了大喜,向前拖住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只我便是黑三郎宋江。』」也作「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分类:缘分
《國語辭典》:无状(無狀)  拼音:wú zhuàng
1.不肖、无善状。《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自伤为傅无状,常哭泣。」《汉武故事》:「今继母无状,手杀其父,则下手之日,母恩绝矣。」也作「亡状」。
2.无礼。《西游记》第二回:「你这泼猴,十分无状!师父传你道法,如何不学,却与师父顶嘴?」《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适间这位贵友,途路之中,如此轻薄无状,岂是个全身远害的君子。」
《國語辭典》:褴褛(襤褸)  拼音:lán lǚ
1.破烂的衣服。《幼学琼林。卷二。衣服类》:「敝衣曰褴褛。」也作「蓝褛」、「蓝缕」、「褴缕」。
2.衣服破烂的样子。唐。白行简《李娃传》:「被布裘,裘有百结,褴褛如悬鹑。」也作「蓝褛」、「蓝缕」、「褴缕」。
《漢語大詞典》:缘悭一面(緣慳一面)
谓无缘相见。 郭沫若 《蒐苗的检阅》:“的确,我自己很抱歉,我和 茅盾 先生虽然相识,和我们 鲁迅 先生竟缘悭一面。”
分類:无缘相见
《国语辞典》:天涯咫尺  拼音:tiān yá zhǐ chǐ
1.相距虽近,却无缘相见,就像在遥远的天边一样。《群音类选。诸腔类。卷四。访友记又赛槐阴分别》:「衷肠事,无由竭,似水滔滔,相流不绝,对面还愁,天涯咫尺。」也作「咫尺天涯」、「咫尺千里」。
2.今也指相距虽远,也能像是近在眼前一样。如:「由于网路发达,即使分处在不同国度,也能随时视讯相见,天涯咫尺已非天方夜谭。」
《漢語大詞典》:乌白(烏白)
谓乌鸦头变白。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南朝 梁简文帝 《妾薄命》诗:“转山犹可遂,乌白望难期。”《陈书·衡阳献王昌传》:“及鼎业初基,外蕃逆命,聘问斯阻,音介莫通,睠彼机桥,将隣乌白。”参见“ 乌白马角 ”、“ 乌头白马生角 ”。
《國語辭典》:乌白马角(烏白馬角)  拼音:wū bái mǎ jiǎo
相传战国时,燕国太子丹在秦为人质,因秦王待之无礼而请求返国。秦王则以乌鸦头变白,马头生角的条件刁难他。见《燕丹子。卷上》。后以乌白马角比喻困境,或不可能实现的事。南朝宋。鲍照 代白纻舞歌词四首之四:「洁诚洗志期暮年,乌白马角宁足言。」也作「乌白头,马生角」。
《漢語大詞典》:乌头白马生角(烏頭白馬生角)
乌头变白,马首长角。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燕丹子》卷上:“ 燕太子 丹 质於 秦 , 秦王 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 秦王 不听,谬言令乌头白,马生角,乃可许耳。 丹 仰天嘆,乌即白头,马生角, 秦王 不得已而遣之。”《轰天雷》第七回:“照你意思,便乌头白马生角,也不能成功?”
《漢語大詞典》:乌头白(烏頭白)
乌头变白。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唐 白居易 《答元郎中》诗:“我归应待乌头白,慙愧 元郎 误欢喜。” 唐 李商隐 《人欲》诗:“ 秦中 已久乌头白,却是君王未备知。” 宁调元 《用东坡狱中遗子由韵寄约真戊沙》:“几时待得乌头白, 弱水 东流更向西。”参见“ 乌头白马生角 ”。
《漢語大詞典》:乌头白马生角(烏頭白馬生角)
乌头变白,马首长角。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燕丹子》卷上:“ 燕太子 丹 质於 秦 , 秦王 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 秦王 不听,谬言令乌头白,马生角,乃可许耳。 丹 仰天嘆,乌即白头,马生角, 秦王 不得已而遣之。”《轰天雷》第七回:“照你意思,便乌头白马生角,也不能成功?”
《漢語大詞典》:乌头马角(烏頭馬角)
同“ 乌白马角 ”。 清 钱谦益 《一叹示士龙》诗:“一叹依然竟陨霜,乌头马角事茫茫。” 清 顾贞观 《金缕曲》词:“廿载 包胥 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 柳亚子 《夜梦陶公醒而赋此》诗:“乌头马角费疑猜,又见离魂入梦来。”
《漢語大詞典》:头白乌(頭白烏)
白头乌鸦,传说中的不祥鸟。
分類:不祥
《國語辭典》:马生角(馬生角)  拼音:mǎ shēng jué
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史记。卷八六。刺客列传》:「天雨粟,马生角也,大过。」
分類:乌头仰天
《漢語大詞典》:马角乌头(馬角烏頭)
《燕丹子》卷上:“ 燕 太子丹 质於 秦 , 秦王 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 秦王 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后因以“马角乌头”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清 曹贞吉 《百字令·咏史》词:“ 田光 老矣,笑 燕丹 宾客,都无人物,马角乌头千载恨,匕首匣中如雪。”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感愤》:“壮岁从征沙漠,望穷马角乌头,暮年迁謫 江州 ,吟尽荻花枫叶。”
分類:实现
法界无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法界无缘之众生,法界无缘之功能等。法界中于佛道无缘之众生也。周遍法界而起无缘大悲之佛之功力也。
无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系属之关系也。无心识之攀缘也。止观一曰:「常境无相,常智无缘。」
【佛学常见辞汇】
没有缘份。
【俗语佛源】
佛教认为任何事物只有在具备特定的条件时,才能产生和发展,称为「缘起」。如果不具备形成某事物的特定条件,就称为「无缘」。据说,佛也不能度化与佛法无缘的人。此外,證悟的人已经脱离了业果的系缚,没有攀缘外境之心,也叫「无缘」。如隋·智顗《摩诃止观》卷一:「常境无相,常智无缘。」由此而发为度化一切众生的大心,称为「无缘大慈」。后亦以「无缘」泛指没有缘份。如唐·杜甫《清明》诗之一云:「绣羽饺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缘份不足,则称为「缘份浅」。如元·张子益《鹧鸪天》词云:「不念春归离恨牵,自叹今生缘份浅。」(李明权)
无缘之众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菩萨有本来所化之众生系属之,是为有缘之众生。故于此佛有缘者,于彼佛无缘,于无缘之众生,毕竟不得化之。
无缘道场
【佛学大辞典】
(杂名)不属于一人,不能定其为谁,汎云为一切众生之道场也。
无缘乘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三界唯心无于心外缘法者,以行菩提之道也。大日经疏二曰:「无缘乘者,至此僧祇始能观察阿陀那深细之识,解了三界唯心,心外更无一法而可得者,乘此无缘心而行大菩提道,故名无缘乘也。」
无缘寺
【佛学大辞典】
(杂名)回向于无缘之人之道场也。
无缘佛
【佛学大辞典】
(杂语)于自己无因缘之佛。谓于宿世未与自己结缘之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