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非语(非語)  拼音:fēi yǔ
1.蜚语,流言。唐。白居易 与杨虞卿书:「其不与者,或诬以伪言,或构以非语。」
2.不合理、不正经的言语。唐。元稹《莺莺传》:「崔之贞慎自保,虽所尊,不可以非语犯之。」
《漢語大詞典》:狂子
狂妄无礼的人。后汉书·宦者传·张让:“此真狂子也。十常侍固当有一人善者不?” 唐 韩愈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狂子,不足以共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汪士秀:“便同小乌皮捉得狂子来,不然,脛股当有椎吃也!”
分類:狂妄无礼
《國語辭典》:夷俟  拼音:yí sì
箕踞以坐待。《论语。宪问》:「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國語辭典》:踞肆  拼音:jù sì
骄慢放肆。《汉书。卷一○○。叙传上》:「书云『乃用妇人之言』,何有踞肆于朝?」
《國語辭典》:粗野  拼音:cū yě
粗鲁野蛮。如:「那小孩举止粗野,气质不佳。」
《漢語大詞典》:蹲夷
亦作“ 蹲跠 ”。
(1).蹲踞。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玄熊舑舕以齗齗,却负载而蹲跠。” 李周翰 注:“言玄熊吐舌出齿,却负戴栋梁而蹲踞也。” 清 吴伟业 《田家铁狮歌》:“ 田 家铁狮屹相问,舑舕蹲夷信殊状。”
(2).踞坐。古代看作是野蛮、无礼的举动。 汉 贾谊 新书·等齐:“诸侯王所在之宫衞,织履蹲夷,以皇帝所在宫法论之。”后汉书·鲁恭传:“夫戎狄者,四方之异气也。蹲夷踞肆,与鸟兽无别。”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或乱项科头,或裸袒蹲夷。”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下》:“东方 日本 ,有 少连 焉,其民蹲夷不恭,故贤者犹侏张。”
《國語辭典》:撒野  拼音:sā yě
说话放肆,举动粗野,不遵守礼法。《红楼梦》第七回:「众小厮见他撒野不堪了,只得上来几个揪翻捆倒,拖往马圈里去。」《文明小史》第三五回:「你们吵的什么?这是文明国的船上,不好这般撒野的!」
《漢語大詞典》:恶舌(惡舌)
无礼、中伤的言辞。 唐 孟迟 《寄浙右旧幕僚》诗:“由来恶舌駟难追,自古无媒谤所归。”
《國語辭典》:袒裼裸裎  拼音:tǎn xí luǒ chéng
赤身露体。《孟子。公孙丑上》:「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
《漢語大詞典》:亵人(褻人)
(1).轻慢无礼的人。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常民而被后妃之服,褻人而居婚姻之饰。” 马非百 注:“轻慢无礼之人。”
(2).宠幸的人。新唐书·陆贽传:“京师已平,帝欲詔 浑瑊 访奔亡内人,给装使赴行在。 贄 諫曰:‘……天下固多褻人,何必独此?’”
《国语辞典》:前倨后卑(前倨后卑)  拼音:qián jù hòu bēi
先前傲慢无礼,后又谦卑恭敬。语本《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比喻待人势利,态度转变迅速。也作「前倨后恭」、「后恭前倨」。
《国语辞典》:后恭前倨(后恭前倨)  拼音:hòu gōng qián jù
先前傲慢无礼,后又谦卑恭敬。比喻待人势利,态度转变迅速。参见「前倨后卑」条。明。孙仁孺《东郭记》第四三出:「这的是舐痔吮痈、后恭前倨、奴颜婢颊。」
《国语辞典》:倨傲鲜腆(倨傲鲜腆)  拼音:jù ào xiǎn tiǎn
傲慢无礼。宋。苏轼〈留侯论〉:「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国语辞典》:好大的架子  拼音:hǎo dà de jià zi
态度傲慢无礼,气势凌人。《文明小史》第一一回:「他是什么东西,好大的架子!他竟同皇上一样。」
《国语辞典》:恶言泼语(恶言泼语)  拼音:è yán pō yǔ
无礼、刻薄、狠毒的言辞。《西游记》第五回:「那九个凶神,恶言泼语,在门前骂战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