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净土生无生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明传灯撰。各家注述如下:净土生无生论注一卷,明正寂注。净土生无生论亲闻记二卷,明受教记。净土生无生论会集一卷,达默集。
无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涅槃之真理,无生灭,故云无生。因而观无生之理以破生灭之烦恼也。圆觉经曰:「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转轮生死。」最胜王经一曰:「无生是实,生是虚妄,愚痴之人,漂溺生死,如来体实,无有虚妄,名为涅槃。」仁王经中曰:「一切法性真实空,不来不去,无生无灭,同真际,等法性。」梵网经上曰:「伏空假,会法性,登无生山。」止观大意曰:「众教诸门,大各有四,乃至八万四千不同,莫不并以无生为首。今且从初于无生门遍破诸惑。」肇论新疏游刃中曰:「清凉云:若闻无生者,便知一切诸法皆悉空寂无生无灭。但于严土利他不生喜乐,而趣于寂故,成声闻乘也。若闻无生,便知从缘,故无生等,成缘觉乘。若闻无生,便知诸法本自不生。今则无灭,即生灭而无生灭,无生灭不碍于生灭。以此灭恶生善,利自利他,成菩萨乘。」垂裕记二曰:「无生寂灭,一体异名。」
【佛学常见辞汇】
不生不灭的意思,也是涅槃的道理。
【佛学次第统编】
世间一切皆生灭虚妄之相。无生者,谓无虚妄之生。既无有生,云何有灭?不生不灭,乃究竟实相也。
无生之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化身示现于娑婆,众生往生于极乐,为离六道四生生之生,故云无生之生。
【佛学常见辞汇】
诸佛已无生死,但为了渡众生,无生而生,非灭示灭。
无生宝国
【佛学大辞典】
(杂名)极乐无四六回生之生死,故云无生宝国。法事赞曰:「无漏无生还即真。」往生礼赞曰:「无生宝国永为常。」
无生四谛
【佛学大辞典】
(术语)涅槃经所说四种四谛之一。天台以配于通教之法门。说迷悟之因果,悉为幻化之法,而非实生实灭,生灭即无生灭,故云无生四谛,以简异于藏教生灭之四谛。
无生忍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安住于无生无灭之理而不动也。仁王经说五忍,此为第四。或为初地之證名,或为七八九地之悟名。智度论五十曰:「无生忍法者,于无生灭诸法实相中信受通达无碍不退,是名无生忍。」同八十六曰:「乃至作佛不生恶心,是故名无生忍。」大乘义章十二曰:「理寂不起,称曰无生。慧安此理,名无生忍。」仁王经良贲疏曰:「言无生者,谓即真理。智證真理,名无生忍。」楞严经长水疏一下曰:「了法无生,印可决定,名无生忍。」同八上曰:「真如实相,名无生法。无漏真智,名之为忍。得此智时,忍可印持,法无生理,决定不谬。境智相冥,名无生忍。」大乘义章十二曰:「如龙树说,初地已上亦得无生。若依仁王及与地经,无生在七八九地。」天台观经疏曰:「无生忍是初地初住。」
【佛学常见辞汇】
把心安住在不生不灭的道理上。忍就是把心安住在道理上而不再动摇的意思。
【三藏法数】
谓七地、八地、九地菩萨,妄惑已尽,了知诸法悉皆不生,故名无生忍。(七地即远行地,八地即不动地,九地即善慧地。)
【三藏法数】
无生忍者,谓了达诸法本来无生,亦无有灭,谛审忍可,而妄念不起也。
【三藏法数】
谓由观真谛之境,是无为法,诸念不生,即得无生忍。以真空之理,本无生灭故也。(真谛者,谓泯绝一切法也。)
无生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法身无生灭,故云无生身。涅槃经九曰:「如来实性喻如彼月,即是法身,是无生身。」观经玄义分曰:「定散等回向,速證无生身。」
无生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真如之理,涅槃之体。以彼远离生灭故也。楞严经长水疏八上曰:「真如实相,名无生法。」
【佛学常见辞汇】
不生不灭之法,亦即真如涅槃的道理。
无生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诸法无生之理也,观此无生之理者,为一贯佛道始终之入道初门。止观五之三曰:「无生门,能通止观,到因至果。又能显无生,使门光扬。净名三十二菩萨各说入不二门,皆是菩萨从门入,而无生为始(法自在菩萨之入不二门)。大品明阿字门,所谓诸法初不生,此證无生门。」
无生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声闻果十智之第十。阿罗汉之最极智也,已断三界之烦恼,證知我身更不受生于三界,阿罗汉果之智也。【又】大乘菩萨證无生之理之智也。往生论注下曰:「岂不能转生见为无生智乎?」
【佛学常见辞汇】
1。阿罗汉果的智。2。菩萨證悟无生真理的智慧。
【三藏法数】
谓阿罗汉断三界见、思烦恼已尽,知诸缚解,更不三界受生,是名无生智。(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藏法数】
谓我见苦已,不复更见;我断集已,不复更断;我證灭已,不复更證;我修道已,不复更修。如是想时,得无漏智,故名无生智。
无生际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生之理,为法之际极源底,故云无生际。智度论三十三曰:「诸法相,推求寻究入无生法中,更无过是者,是名无生际。」
无生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诠无生之理之法藏也,如中论所说之八不是也。见说法明眼论。
无生忏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忏之一。现罪障之法体为无生,而亡善恶之隔也。
【三藏法数】
谓一切罪业,皆从一念不了心生;若了心性本空,罪福无相,则一切法皆悉空寂,罪从何生?是名无生忏。
无生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二空观)
无生法忍
【佛学大辞典】
(术语)略云无生忍。无生法者,远离生灭之真如实相理体也,真智安住于此理而不动,谓之无生法忍。于初地或七八九地所得之悟也。宝积经二十六曰:「无生法忍者,一切诸法无生无灭忍故。」注维摩经一曰:「肇曰:无生忍,同上不起法忍,法忍即慧性耳。见法无生,心智寂灭,堪受不退,故名无生法忍也。」智度论七十三曰:「无生忍者,乃至微细法不可得,何况大。是名无生。得此无生法,不作不起诸业行,是名得无生法忍。得无生法忍菩萨,是名阿鞞跋致。」
【佛学常见辞汇】
简称无生忍,即把心安住在不生不灭的道理上。
【三藏法数】
理本不生不灭,今但言不生,故名无生。谓菩萨于无生之法,忍可忍乐,不动不退,是名无生法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