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无明糠
【佛学大辞典】
(譬喻)无明能令业种生后世之果,故以米种之糠皮为譬。智度论二曰:「佛心种子后世田中不生,无明糠脱故。」
无明漏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漏之一。无明能令众生漏落于生死不能出离,故曰漏。
【佛学常见辞汇】
三漏之一。(参见:三漏)
【三藏法数】
无所明了,故曰无明,即三界痴惑也。谓众生因此无明,漏落三界,故名无明漏。
三漏
【佛学大辞典】
(名数)漏者烦恼之异名。统收三界一切之烦恼为三种:一、欲漏,欲界一切烦恼中除无明者。二、有漏,有者苦果之异名,总称色界无色界,是于色界无色界一切烦恼中除无明之一者。三、无明漏,谓三界一切之无明。见涅槃经二十二。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欲漏,欲界中除无明,其馀一切之烦恼名之。二有漏,色无色界中除无明,其馀一切之烦恼名之。三无明漏,三界中之无明名之。成实论十曰:「欲界中除无明,馀一切烦恼名为欲漏。色无色界有漏亦如是,三界无明名无明漏。」智度论三曰:「三界中三种漏已尽无馀,故言漏尽也。」涅槃经三十七曰:「善男子!烦恼三种:所谓欲漏有漏无明漏,智者应当观是三漏所有罪过。」
【佛学常见辞汇】
漏是烦恼的别名。归纳三界一切之烦恼有三种,即一、欲漏,指欲界之一切烦恼;二、有漏,有是苦果的别名,指色界之一切烦恼;三、无明漏,指三界中之一切无明烦恼。
【三藏法数】
(出法华文句记)
漏,失也落也。谓诸众生由起惑造业,漏落三界生死,不能出离也,然有因果之分。惑业为诸漏之因,生死为诸漏之果也。
〔一、欲漏〕,谓众生因欲界见、思二惑,造作诸业,而于欲界不能出离,故名欲漏。(意根对于法尘而起分别曰见惑,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而起贪爱曰思惑。)
〔二、有漏〕,因果不亡曰有,即色界、无色界见、思烦恼也。谓众生因此烦恼,不能出离色、无色界,故名有漏。
〔三、无明漏〕,无所明了,故曰无明,即三界痴惑也。谓众生因此无明,漏落三界,故名无明漏。
无明网
【佛学大辞典】
(譬喻)无明能罗人,故譬之以网。中阿含经二十九曰:「永舍离我慢,裂坏无明网。」
无明闇
【佛学大辞典】
(譬喻)心性之无明,譬如空穴中之闇黑。教行信證序曰:「无碍光明,破无明闇慧日。」
无明堑
【佛学大辞典】
(譬喻)无明能陷没人故以堑壕譬之。长阿含经十二曰:「断刺平爱坑,及填无明堑。」
无明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明为根本,生无量之惑业苦,故称之曰藏。璎珞本业经上曰:「无明名不了一切法,迷法界而起三界业果,是故我言从无明藏起十三烦恼。」
无明住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住地之第五。于根本枝末中为根本无明,于我法二执中为法执。是一切烦恼之所依,为变易生死之因,故名住地。胜鬘经宝窟中末曰:「此无明住地,即指妄想心体以为无明。(中略)暗惑之心体无慧明,故曰无明。为彼恒沙起惑所依,名之为住。能生恒沙,故称为地。」唯识述记八末曰:「旧言无明住地,今言习地。梵本无住所言。习者,由数习故,有此无明等五住地,故名无明习地。所言住是何义。」
无明住地惑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住地惑之一。
【三藏法数】
无明者,即根本无明惑也。谓声闻、缘觉未了此惑,沉滞真空,即住方便土;大乘菩萨方能除断,由馀惑未尽,住实报土。故名无明住地惑。(方便土者,谓修方便道,断见、思惑,即声闻、缘觉所居之土也。实报土者,称实感报故也;谓菩萨断惑相有未尽者,居此土也。)
无明罗刹
【佛学大辞典】
(譬喻)无明能害人,故以罗刹譬之。
无明长夜
【佛学大辞典】
(譬喻)烦恼之惑覆智眼,不见不可思议之光明,流转于生死界,故譬以长夜之闇黑。
无明薰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薰习之一。(参见:四薰习)
无明罗刹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引郁禅耶城折吒王降伏疫鬼为喻,以明如来逆观十二因缘破无明之罗刹也。
无始无明
【佛学大辞典】
(术语)胜鬘,本业,起信诸经论谓之无始无明,菩提心论谓之无始间隔,生死流转之根本惑体也。平等法界之理不达,妄隔平等之理性,谓之无明,又曰间隔。是闇惑之心,体无慧明,故曰无明,闇惑之心,隔离理性,故名间隔。依此无明之间隔而生种种之烦恼,作种种之业,受种种之果也。而名之为无始者,有三释:一就因缘生之理而释,二就惑体相依之义而释,三就真实同体之理而释。一就因缘生之理而释者,谓凡一切有为法,乃因缘生,现世之果,由前世之因而生,前世之果,更由前世之因而生,如是推究,更无初始,若有初始,则是无因生之外计,而非佛法,得涅槃经之四柱偈及摄论之文等说而明也((参见:无始))。是为大乘论之通说。二就惑体相依之义而释者,谓枝末无明依根本无明,根本无明依真如,是缘起法之自然也。此时无明为惑之根本,无明之先更无为始之惑法,故谓之无始。依此释,则无始之言,即根本之异名,成无明有始之义。依此义,起信论谓为忽然念起名为无明,天台谓之元品无明,起信论之疏家谓之根本无明。曰忽然,曰元品,曰根本,皆为有始之异名也。圆觉经曰:「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转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本业经下曰:「其四住地前更无法起故,故名无始无明住地。」胜鬘经宝窟中末曰:「无始有二释:一云,无明无有始,故众生无始,波若无底。二云,无明最在初实录有始,但无有一法在此前者,故云无始也。」起信论曰:「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从本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故,说无始无明。」起信论义记下末曰:「唯此无明为染法之源,最极微细,更无染法能为此本,故云忽然念起也。如璎珞本业经云:四住地前无法起,故名无始无明住地。是则明其无明前无别有法为始起之本,故云无始,即是论忽然义也。此约粗细相依之门,说为无前,亦言忽然。不约时节以说忽然,以起无初故也。」大乘经论所说,多依此义。是为使去妄归真之一种教道,权大乘之义也。三就真妄同体之义而释者,谓真如与无明,乃一法之异名,如水与冰,冰之自性即为水,无明之自性即为真如也,吾等本来为冰,非先为水而后为冰也,如前为水之说,仅为教道之方便耳。起信论曰:「如来藏无前际故,无明之相亦无有始。」文句私记五曰:「若言心性本净,为惑所覆,犹教道,且顺权说。(中略)若依实理,心性未净,犹如无始唯冰无水。虽今是冰,则不得云冰不是水。心性亦尔,虽本是无明不得云非三德,是故圆人唯观无始,三道即三德,不同权人却覆方见。」
【佛学常见辞汇】
无明罪业蒙蔽障碍我们的佛性已久,至今已无法计算其时日,所以叫做无始无明。
独头无明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种无明或五种无明之一。又名不共无明。贪,瞋,痴,慢,疑,恶见,六大惑中,无明独起,不与其他五大惑共行,谓之独头无明。与其他五大惑随一共起之无明,名为相应无明。是于六大惑中论共不共也。故独头无明亦不遮与五大惑以外之诸惑俱起也。见百法问答钞一。
【三藏法数】
谓妄觉之心,不缘外境,孤然生起,生已增广,是为独头无明。
随眠无明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无明之一。无明烦恼也。无明烦恼,常随逐众生,眠伏于第八识中,故名。
【三藏法数】
谓无明烦恼,长时随逐,眠伏第八藏识之中,故曰随眠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