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无我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想之一、知一切诸法空寂而灭我想之谓也。
【佛学常见辞汇】
无我的思想。
【三藏法数】
谓观一切诸法毕竟空寂,皆无有我。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灭我想,是名无我想。
无我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一切诸法为无我之观法也。
【佛学常见辞汇】
观察一切法都无有实我的观法。
诸法无我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法印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三法印之一。(参见:三法印)
三法印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切之小乘经,以三法印印之,證其为佛说,大乘经以一实相印印之,證其为大乘之了义教。一、诸行无常印,行有迁流之义,谓有为法。言一切之有为法,念念生灭而无常也。是为诸行无常印。二、诸法无我印,行之名局于有为法,法之名。通于无为法。言一切有为无为诸法中无有我之实体。是诸法无我印也。三、涅槃寂静印,言涅槃之法。灭一切生死之苦而为无为寂静。是涅槃寂静印也。智度论二十二曰:「佛法印有三种:一者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皆无常,二者一切法无我,三者寂灭涅槃。(中略)摩诃衍中说诸法不生不灭,一相所谓无相。」玄义八曰:「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即是佛说,修之得道,无三法印即魔说。大乘经但有一法印,谓诸法实相,名了义经,能得大道,若无实相印,即是魔说。」
【佛学常见辞汇】
诸行无常印、诸法无我印、涅槃寂静印。诸行无常是说一切世间法无时不在生住异灭中,过去有的,现在起了变异,现在有的,将来终归幻灭;诸法无我是说在一切有为无为的诸法中,无有我的实体;涅槃寂静是说涅槃的境界,灭除一切生死的痛苦,无为安乐,故涅槃是寂静的。凡符合此三原则的,便是佛正法,有如世间印信,用为证明,故名法印。
【三藏法数】
(出法华玄义)
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定其说,即是佛说;若无此三法印印之,即是魔说。如世公文,得印可信,故名三法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无常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无常。众生不了,于无常法中执为常想,是故佛说无常,破其执常之倒,是名无常印。
〔二、无我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而有,虚假不实,本无有我。众生不了,于一切法强立主宰,执之为我;是故佛说无我,破其著我之倒,是名无我印。
〔三、涅槃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一切众生不知生死是苦,而更起惑造业,流转三界。是故佛说涅槃之法,令其出离生死之苦,而得寂灭之乐,是名涅槃印。(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诸法无我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三法印)
三法印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切之小乘经,以三法印印之,證其为佛说,大乘经以一实相印印之,證其为大乘之了义教。一、诸行无常印,行有迁流之义,谓有为法。言一切之有为法,念念生灭而无常也。是为诸行无常印。二、诸法无我印,行之名局于有为法,法之名。通于无为法。言一切有为无为诸法中无有我之实体。是诸法无我印也。三、涅槃寂静印,言涅槃之法。灭一切生死之苦而为无为寂静。是涅槃寂静印也。智度论二十二曰:「佛法印有三种:一者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皆无常,二者一切法无我,三者寂灭涅槃。(中略)摩诃衍中说诸法不生不灭,一相所谓无相。」玄义八曰:「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即是佛说,修之得道,无三法印即魔说。大乘经但有一法印,谓诸法实相,名了义经,能得大道,若无实相印,即是魔说。」
【佛学常见辞汇】
诸行无常印、诸法无我印、涅槃寂静印。诸行无常是说一切世间法无时不在生住异灭中,过去有的,现在起了变异,现在有的,将来终归幻灭;诸法无我是说在一切有为无为的诸法中,无有我的实体;涅槃寂静是说涅槃的境界,灭除一切生死的痛苦,无为安乐,故涅槃是寂静的。凡符合此三原则的,便是佛正法,有如世间印信,用为证明,故名法印。
【三藏法数】
(出法华玄义)
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定其说,即是佛说;若无此三法印印之,即是魔说。如世公文,得印可信,故名三法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无常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无常。众生不了,于无常法中执为常想,是故佛说无常,破其执常之倒,是名无常印。
〔二、无我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而有,虚假不实,本无有我。众生不了,于一切法强立主宰,执之为我;是故佛说无我,破其著我之倒,是名无我印。
〔三、涅槃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一切众生不知生死是苦,而更起惑造业,流转三界。是故佛说涅槃之法,令其出离生死之苦,而得寂灭之乐,是名涅槃印。(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八识二无我
【佛学常见辞汇】
八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即一心有八个了别作用的识。这了别作用是杂染知见,要转八识成四种清净智,才是清净正智,即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第八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能转八识为四智,便可破我法二执,断惑證真,故称为八识二无我。
转爱见依无我
【佛学次第统编】
前言世间,不出爱见,兹言出世。须依无我,一切妄惑,皆由爱见二种执我而起,故除妄惑,当除爱见。除爱见者,即离执我,故须转于爱见,而依无我。
无我修
【三藏法数】
谓声闻之人,不知自在无碍之真我,而观五阴等法皆空、无我、无我所,是名无我修。(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观法无我
【三藏法数】
法有善法恶法。人皆约法计我,谓我能行善行恶也。善恶法中,本无有我。若善法是我,恶法应无我;若恶法是我,善法应无我。众生颠倒,妄计有我,故令观法无我也。
我计无我
【三藏法数】
我者,即佛性真实之我也;无我者,谓佛性中无有我也。谓二乘为无明之惑所覆,不了无我法中而有真我,故于佛性真我之中,妄计无我,是为无我颠倒。
【三藏法数】
我即佛性真实之我,无我,即佛性中无有我也。谓二乘为无明所覆,不了无我法中而有真我,故于佛性真我之中,妄计无我,是名无我颠倒。
入无我无愿门
【三藏法数】
谓菩萨观一切法皆无有我;而于三界之中,无所愿求。虽得涅槃,恒起大悲,乐度众生,是为菩萨实德。(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无我、我所相
【三藏法数】
我,主宰之义,即众生所执之假名也。我所,即五阴之身。菩萨以智慧观察四大本空,五阴非有,则我及我所,俱不可得,是为无我、我所相。(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观一切法无我
【三藏法数】
谓此菩萨,观一切诸法皆空,即能趣入无我之境,而未證得八自在之真我,是名观一切法无我。(八自在者,一示一身以为多身、二示一尘身满大千界、三大身轻举远到、四现无量类常居一土、五诸根互用、六得一切法如无法想、七说一偈义经无量劫、八身遍诸处犹如虚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