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常无常二身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常身,即真身也。二、无常身,即应身化身也。见涅槃经三十四。
【佛学常见辞汇】
常身和无常身。(参见:二身)
二身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分段身,分段生死之身也。二、变易身,变易生死之身也。(参见:性地)。【又】佛之二身也,佛身之开合,经论之说虽有多端,但以二身三身两门为通会。二身之说颇多。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六种:真身,应身之二身。常身,无常身之二身。生身,法身之二身。实色身,化色身之二身。真身,化身之二身。实相身,为物身之二身是也。(参见:二字部二身)附录。【又】二法身有五种。(参见:法身)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1。生身和化身。生身是佛为了济度众生而托于父母胎生的身;化身是佛以神通力变化出来的身。2。生身和法身。小乘说王宫中出生的肉身为生身,而戒定慧等诸功德为法身;但大乘则说理与智互相冥合的真身为法身,而随机应现的应化身为生身。3。真身和化身。真身是佛所證得的法报二身;化身是佛应众生机缘变化而现的身。4。常身和无常身。常身就是佛的真身;无常身就是佛的应化身。
【佛学次第统编】
「生法二身」
一、生身 随机现生之应化身为生身。
二、法身 理智冥合之真身为法身。
「真应二身」 即生法二身。
「实相为物二身」
一、实相身 是理佛,即法性法身也。
二、为物身 是事佛,即方便法身也。
「真化二身」
一、真身 佛所得之法报二身也。
二、化身 又名应身,佛所现之应身化身也。
「常无常二身」
一、常身 即真身也。
二、无常身 即应身化身也。
「实化二身」 如来之二种色身。
一、实身 即实色身,亦即报身也。
二、化身 即化色身,亦即应身也。
「二法身」
一、理法身 本觉之理性,诸佛众生所具同一如如之理也,但在众生为无明隐没,在诸佛为始觉之智显现者,名之为理法身。
二、智法身 始觉究竟如如之智也,始觉之智究满,与本觉之理契合者,名之曰智法身。
「又二法身」
一、果极法身 即法性法身也。
二、应化法身 即方便法身也。
「又二法身」
一、自性法身 即真身也。
二、应化法身 即应身也。
「又二法身」
一、法性法身 證得法性理体之佛之真身也,摄于三身中之法身报身中。
二、方便法身 由法性法身,示现众生化益方便之佛之应化身也。
「又二法身」
一、理法身 如来所證之真理也。
二、事法身 戒定慧等五分之功德也。
「又二法身」 起信论疏云二法身:
一、言说法身 谓法身无相,本离言说,虽离言说,非言莫显,故名言说法身。
二、證得法身 谓法身体遍,物物皆具,但以迷故,不能究显,若不造修,何由證得?故以始觉之心,契于本觉之理,始本不二,即究竟觉,是名證得法身。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真身〕,真身者,真智与法身合,故名真身。起信论云:自体有大智慧,光明遍照法界。是也。
〔二、应身〕,应身者,应周万物,化洽众生,随其心量,现种种身。譬如一月,现于众水,而无去来之相。金光明经云: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是也。
【三藏法数】
(出唯识论)
〔一、分段身〕,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谓三界内六道众生所受之身,支形分段,长短巨细,各各不同,是名分段身。(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六道者,天道、人道、阿脩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变易身〕,变即转变,易即改易。谓二乘等虽出三界,尚受方便等土法性之身,因移果易,是名变易身。(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二无常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念念无常,一切有为之法,念念生灭而不停住也。二、相续无常,若干期限中相续之法终必坏灭也。如人命之死,灯火之灭是。见智度论四十三。又刹那无常,一期无常。见析玄记。
【佛学常见辞汇】
念念无常和相续无常。念念无常是说一切有为法都是念念生灭而不停住;相续无常是说相续之法在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最终还是要归于坏灭,如人命的死亡及灯火的熄灭是。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一、念念无常〕,谓一切有为之法,念念生灭而不停住,故名念念无常。
〔二、相续无常〕,谓相续法坏,名为无常。如人欲死,渐渐命尽。如火烧草木,渐渐烧尽,故名相续无常。
【三藏法数】
(出析玄记)
〔一、刹那无常〕,梵语刹那,华言一念。而言无常者,谓此一念之心,生住异灭四相,迁流不停,是名刹那无常。
〔二、一期无常〕,谓众生受身,虽寿命长短不等,皆名一期。而言无常者,谓诸众生一期受报之身,亦为生住异灭四相迁流,终归灭尽,是名一期无常。
七种无常
【佛学大辞典】
(名数)楞伽经四,谓「一切外道,有七种无常非我法也。一、作舍无常,四大造色,作已而舍,以为无常。二、处坏无常,处者形处,即诸色形状,彼意四大及造色,毕竟不坏,但观形状长短等坏灭,以为无常。三、色即无常,第二外道,见形处变坏,以为无常,今言形色即为无常。佛破其言曰是即前之处无常也。四、转变无常,以四大及造色为常住,惟以色相转变为无常,譬如器具转变而金性不变也。五、性无常,彼计有无常之性,此性虽不坏而能坏一切法,使之无常,犹杖破瓦石,坏诸物,而自体不坏也。六、性无性无常,四大之性,皆无自性,能造及所造之相,皆变坏,是无常也。七、不生无常,一切之法本来不生,不生即无常也。佛破其言曰不生尚无,何有生灭,名为无常,实不成无常也。」梵Sapta-anitya。
三启无常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无常经之异名。又略称三启经。
空无常六譬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六喻)
六喻
【佛学大辞典】
(名数)金刚经说梦幻泡影露电之六喻,以明诸法之空无常,金刚般若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四无常偈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名四非常偈。仁王经说无常苦空无我义之偈文也。有八偈,分为四节,一节各二偈,如其次第,说无常苦空无我。法华文句记一曰:「四非常偈者,只是四无常偈也。」私志记四曰:「无常苦空无我各有二偈,如文次第,可知别论虽四。通论皆为无常之义,故云四无常偈也。」又六度集经第四,贤愚因缘经十一,说四非常偈。与仁王经之文全同。
有为无常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有为法转变无常也。华严演义钞十六下曰:「以有所作为故名有为,有为是无常。」
念念无常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无常之一。一切有为之法,刹那刹那生灭而不停住,是曰念念无常。见智度论四十三。
【佛学常见辞汇】
二无常之一。(参见:二无常)
【三藏法数】
谓一切有为之法,念念生灭而不停住,故名念念无常。
刹那无常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刹那之间,具生住异灭之四相。转变无常也。对一期无常而言。仁王经上曰:「一刹那经九百生灭。」
【佛学常见辞汇】
谓在一刹那之短促时间中,就已具有生住异灭的四相,变化无常。
【三藏法数】
梵语刹那,华言一念。而言无常者,谓此一念之心,生住异灭四相,迁流不停,是名刹那无常。
苦空无常无我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是即有漏果报之四相,谓之苦谛四行相。苦空无常无我者旧译。新译谓之非常苦空非我。俱舍论二十六曰:「苦圣谛有四相:一非常,二苦,三空,四非我。待缘故非常,逼迫性故苦,违我所见故空,违我见故非我。」观无量寿经曰:「八种清风,从光明出。鼓此乐器,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大乘义章三曰:「逼恼名苦,苦法迁流,说为无常。苦非我所,故名为空。苦非我体,名为无我。」
【佛学常见辞汇】
苦是说短暂的人生,有三苦八苦和无量诸苦;空即缘起性空,缘起是说世间诸法众缘和合而生起,性空是说众缘和合的诸法,其性本空,没有真实的自体;无常即诸行无常,是说世间诸法都是变化不停,生灭不断的,没有常住不变的个体;无我即诸法无我,是明五蕴假合的人身,没有真实不变的我体可得。
相续无常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无常之一。(参见:二无常)
【三藏法数】
谓相续法坏,名为无常。如人欲死,渐渐命尽。如火烧草木,渐渐烧尽,故名相续无常。
祇园精舍无常院
【佛学大辞典】
(堂塔)释氏要览下曰:「西域传云:祇桓西北角,日光没处,为无常院。若有病者,当安其中。意为凡人内心贪著房舍衣钵道具,生恋著心,无厌背故。制此堂,令闻名见题悟一切法无彼常故。」
毕竟无常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宇宙之万有,其体空无,而毕竟无常住之法也。吾人认万象之体形而以为常也住也,不过为假想妄想耳。
无常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阿你怛也Anitya,世间一切之法,生灭迁流,刹那不住,谓之无常。无常有二:一刹那无常,谓刹那刹那有生住异灭之变化也。二相续无常,谓一期相续之上有生住异灭之四相也。涅槃经一曰:「是身无常,念念不住,犹如电光暴水幻炎。」智度论二十三曰:「一切有为法无常者。新新生灭故。属因缘故。」六祖坛经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无常经曰:「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又】俗以为鬼名。陈裕诗曰:「一朝若也无常至,剑树刀山不放伊。」
【佛学常见辞汇】
无有常住。
【佛学次第统编】
世间一切之法,生灭迁流,刹那不住,谓之无常。无常有二:
一、刹那无常 谓刹那刹那,生、住、异、灭之变化也。
二、相续无常 谓一期相续之上,生、住、异、灭之四相也。
【俗语佛源】
梵语Anitya的意译,谓世间的一切事物忽生忽灭,迁流不住。从运动变化的角度来看,称为「刹那无常」;从相对持续的角度来看,称为「相续无常」。《无常经》谓:「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涅槃经》卷十四中有一首著名的偈语:「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佛家认为世间事物都是「变易法」,有生必有死,有成必有毁,有合必有离……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东西。无常毁灭一切,称为无常火;无常吞噬一切,称为无常狼。人身易老易死,亦不免无常。《涅槃经·寿命品》说:「是身无常、念念不住,犹如电光、暴瀑水、幻炎。」后亦以无常特指死亡。如《性命圭旨》亨集:「忽一日无常到来,则懵懵然而去矣!」又据《四分律行事钞》卷下记载,僧制,寺院西北角日落处可设「无常院」,安置临终的病僧。(李明权)
无常狼
【佛学大辞典】
(譬喻)无常之可畏,譬如狼也。智度论十五曰:「菩萨虽上妙五欲,不生贪著,以有无常等观故。譬如王有一大臣,覆藏自罪。王欲罚罪,语曰:若得无脂肥羊,当许汝罪。大臣有智,系一羊养以水草,日日三时以狼怖之。羊得养肥而无脂。王问如何得尔?答以上事。菩萨亦尔。见无常空狼消结使脂,肥功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