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无聊赖(無聊賴)  拼音:wú liáo lài
1.潦倒失意而无所依靠。《晋书。卷一二七。慕容德载记》:「太上皇帝蒙尘于外,征东征西乱兵所害。惟朕一身,独无聊赖。」
2.郁闷、心烦。如:「百无聊赖」。
《国语辞典》:悽惶  拼音:qī huáng
悲伤恐惧而无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滴珠独自一个,越越悽惶,有情无绪。」
《國語辭典》:孤单(孤單)  拼音:gū dān
1.单独无依。《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咱孤单一身,流落外里,愿与哥哥结义为弟兄。」《红楼梦》第四九回:「次后想起众人皆有亲眷,独自己孤单,无个亲眷。」
2.人单势孤,力量单薄。《西游记》第三二回:「但只恐魔多力弱,行势孤单。」
《漢語大詞典》:穷独(窮獨)
孤独无依。尹文子·大道下:“穷独贫贱,治世之所共矜,乱世之所共侮。”晋书·魏舒传:“ 舒 告老之年,处穷独之苦。” 唐 白居易 《祭弟文》:“吾竟无儿,穷独而已。” 宋 苏轼 《与循守周文之书》之二:“ 海州 穷独,见人即喜,况君佳士乎?”
《國語辭典》:羸弱  拼音:léi ruò
瘦弱。《史记。卷一一○。匈奴传》:「汉兵逐击冒顿,冒顿匿其精兵,见其羸弱。」
《國語辭典》:孑立  拼音:jié lì
孤立。《后汉书。卷三一。苏章传》:「岂如苏子单特孑立,靡因靡资。」《文选。李密。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國語辭典》:孤老  拼音:gū lǎo
1.老而无子的人。《晋书。卷八九。忠义传。刘敏元传》:「此公孤老,馀年无几,敏元请以身代,愿诸君舍之。」
2.宿娼或歌童使女所倚靠的人。《水浒传》第四回:「我女儿常常对他孤老说提辖大恩。」《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那些妓女们相与的孤老多了,却也要几个名士来往,觉得破破俗。」
《漢語大詞典》:孤人
孤独无依的人。 郭沫若 《残春》:“她是没有父母兄弟的孤人。” 沙汀 《淘金记》八:“ 孙表婶 是个四十多岁的孤人。”
《漢語大詞典》:浮寄
(1).无依托。 三国 魏 曹植 《文帝诔》:“生若浮寄,惟德可论。”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之二:“浮寄孤悬,形势销弱。”
(2).不定居。新唐书·杜佑传:“今黎苗凋瘵,天下户百三十万,陛下詔使者按比,纔得三百万,比 天宝 三分之一,就中浮寄又五之二。” 唐 唐顺之 《常熟县二烈祠记》:“其夫以羈旅浮寄江壖。”
《漢語大詞典》:鳏孤(鰥孤)
泛指没有劳动能力而独居无依靠的人。宋书·谢灵运传:“驱鮐稚於 淮 曲,暴鰥孤於 泗 澨。” 唐 韦应物 《鼙鼓行》:“何况鰥孤火絶无晨炊,独妇夜泣官有期。”参见“ 鰥寡孤独 ”。
《國語辭典》:鳏寡孤独(鰥寡孤獨)  拼音:guān guǎ gū dú
孤独困苦、无依无靠的人。语本《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也作「矜寡孤独」。
《漢語大詞典》:茕鳏(煢鰥)
孀妇寡夫。亦泛指孤独无依的人。魏书·世宗纪:“至於下民之煢鰥疾苦,心常愍之。”
《國語辭典》:落泊  拼音:luò bó
潦倒失意、不得志。《陈书。卷一二。杜棱传》:「陵颇涉书传,少落泊,不为当世所知。」《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三:「某人该兴头,某人该落泊,某人有结果,某人没散场。」也作「落拓」。
《國語辭典》:嬛嬛  拼音:qióng qióng
孤独无所依怙的样子。《诗经。周颂。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也作「茕茕」。
《漢語大詞典》:轻孤(輕孤)
孤单无依。 宋 柳永 《锦堂春》词:“把芳容整顿,恁地轻孤,争忍心安。” 宋 柳永 《木兰花慢》词:“念对酒当歌,低幃并枕,翻恁轻孤。”
分類:孤单无依
《漢語大詞典》:茕弱
孤独无依的弱者。 宋 曾巩 《程嗣恭祖无颇程博文开封府推官制》:“慈惠足以煦养惸弱,刚严足以帖伏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