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辰旒
古代旌旗名。即太常旗。上画日、月、星,垂十二旒。文选·张衡〈东京赋〉:“建辰旒之太常,纷焱悠以容裔。” 薛综 注:“辰,谓日、月、星也,画之於旌旗,垂十二旒,名曰‘太常’。”
《骈字类编》:八旒(八旒)
齐书舆服志见六旒下裳唐书车服志鷩冕者二品之服也八旒青衣纁 七章
又瑬同宋史礼志王公旂八旒侯七瑬卿五瑬皆降龙
《骈字类编》:三旒
宋史舆服志见二旒下
《骈字类编》:六旒
齐书舆服志永明六年太常丞何諲之议案周礼命数改三公八旒卿六旒
《漢語大詞典》:旒旌
亦作“ 旒旍 ”。
(1).有垂旒的旌旗。《文选·宋玉〈高唐赋〉》:“王乃乘玉舆,駟仓螭,垂旒旌。” 李善 注:“旒旌,谓建太常十二旒。”
(2).指铭旌。文选·曹植〈王仲宣诔序〉“何用誄德,表之素旗” 李善 注引 汉 扬雄 《元后诔》:“著德太常,注诸旒旍。”文选·颜延之〈拜陵庙作〉诗:“万纪载弦吹,千载託旒旌。” 吕延济 注:“有功者铭书於旒旌之上。”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综 汉 魏 诸家所为誄辞,殆兼数义:其一,述德咏功;其二,赠终叙哀。辞则表之旒旍,或刊碑碣。”
《漢語大詞典》:旌旒
亦作“ 旌斿 ”。 旌旗。 三国 魏 曹睿 《善哉行》:“綵旄蔽日,旌旒翳天。” 清 林则徐 《中秋沙角炮台眺月》诗:“炮声裂山杂鼓角,檣影蘸水扬旌斿。”
分類:旌旗
《漢語大詞典》:采旒
指古代帝王冠冕上的玉饰。语本礼记·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 孔颖达 疏:“藻谓杂采之丝绳,以贯於玉,以玉饰藻,故名玉藻。”后以“采旒”指帝王。 宋 苏舜钦 《闻京尹范希文等谪官因成此诗以寄》:“大议摇巖石,危言犯采旒。”
《漢語大詞典》:彩旒(綵旒)
亦作“ 綵斿 ”。 旗帜上的彩色飘带。借指彩旗。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彤云丽琁盖,祥飇被綵斿。” 李善 注:“斿,旌旗之旒也。” 唐 徐彦伯 《奉和兴庆池戏竞渡应制》:“青潭晓靄笼仙蹕,红屿晴花隔綵旒。” 唐 温庭筠 《春日寄岳州从事李员外》之二:“红粉座中客,綵斿江上城。”
《漢語大詞典》:画旒(畫旒)
旗子上的彩色饰物。 北齐 萧悫 《上之回》诗:“朔路传清警,边风卷画旒。”
《骈字类编》:组旒(组旒)
颜延之宋文帝元后哀策文饰遗仪于组旒沦徂音乎珩佩
《骈字类编》:朱旒
陆机周处碑铭深沉素幰缭绕朱旒
《漢語大詞典》:韬旒(韜旒)
犹垂旒。帝冕前后垂下的玉串。借指皇帝。 唐 许敬宗 《奉和元日应制》:“待旦敷玄造,韜旒御紫宸。”
《漢語大詞典》:蔽旒
冠冕前后悬垂的玉饰。借指皇帝面前。语出《孔子家语·入官》:“古者圣主冕而前旒,所以蔽明。” 明 李东阳 《吊颜鲁公词》:“如公者状貌不达於蔽旒,足迹不登於巖廊,而乃身任国纪,义存天常。”
《漢語大詞典》:旒紞
冕冠上悬垂的玉串。 明 刘基 《雪晴偶兴因以成篇》诗:“初惊急溜泻源泉,渐看县澌挂旒紞。”
《漢語大詞典》:旒旗
指铭旌。《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序〉》:“行以号彰,德以述美。敢託旒旗,爰作斯誄。” 刘良 注:“旒旗,谓铭旌幡也,古人用以书德行。”
分類:铭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