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渔人得利(漁人得利)  拼音:yú rén dé lì
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使第三者获利。参见「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条。《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李都管本欲唆孙寡妇、裴九老两家与刘秉义讲嘴,鹬蚌相持,自己渔人得利。」
《漢語大詞典》:险道神将(險道神將)
方弼、方相。旧时出殡时用的纸扎的高大狰狞的开路神。为古方相之遗制。因用指身材高大者。《水浒传》第六八回:“这箇 青州 郁保四 ,身长一丈,腰阔数围,绰号‘险道神将’。”亦作“ 险道神 ”。《金瓶梅词话》第四一回:“正是险道神撞着寿星老儿,你也休説我长,我也休嫌你短。”
《国语辞典》: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拼音:yǐ yá huán yá,yǐ yǎn huán yǎn
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同的手段来报复对方。如:「你这样待他,难道不怕他日后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国语辞典》:敌众我寡(敌众我寡)  拼音:dí zhòng wǒ guǎ
敌多我少。指我方的势力和人数与敌方相差悬殊。如:「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势必是一场硬仗。」
《国语辞典》:三乘比  拼音:sān chéng bǐ
两数的立方相比。如二的三次方比三的三次方,即二与三的三乘比。也称为「立方比」。
《漢語大詞典》:反其道而行之
采取跟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见于史记·淮阴侯列传)。
《漢語大詞典》:蚌鹬相持(蚌鷸相持)
战国策·燕策二:“今者臣来,过 易水 ,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后以“蚌鷸相持”比喻双方相争,两败俱伤,徒使第三者得利。 宋 秦观 《边防中》:“天方厌羗,内难屡起,权臣擅事,蚌鷸相持。”《秦併六国平话》卷中:“万一有隙可乘,如蚌鷸相持,祇为渔者之利耳!”参见“ 鷸蚌相争 ”。
《國語辭典》:鹬蚌相争(鷸蚌相爭)  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
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使第三者获利。参见「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条。如:「他俩为了这个标案,尔虞我诈,斗来斗去,最后被别人得标,这就是鹬蚌相争的结果。」
《漢語大詞典》:班配
方言。指结亲的双方相配。 陶钝 《第三件棉袄》:“﹝ 孔德芳 ﹞看起来好像比姐姐还大两岁。 王成义 呢,五十三岁了,没病没灾,身上还结实……两个人看起还班配。” 苏叔阳 《左邻右舍》:“一个老‘右派’,一个小寡妇,倒也班配。”
《漢語大詞典》:仇人相见,分外眼明(仇人相見,分外眼明)
谓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水浒传》第六八回:“ 宋江 看了大喜。仇人相见,分外眼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有一天,冤家路窄,这一位守备……在马路上大声叫‘东洋车’。被他看见了,真是仇人相见,分外眼明。”亦作“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元 李致远 《还牢末》第四折:“可不道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漢語大詞典》:雠人相见,分外眼明(讎人相見,分外眼明)
谓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四折:“看见了这廝,便好道‘讎人相见,分外眼明’,向厅前揪撏摑打。”《水浒传》第三回:“ 史进 见了大怒。讐人相见,分外眼明。” 清 李渔 《比目鱼·偕亡》:“远远望见那姓 钱 的来了,自古道‘讐人相见,分外眼明’,且看他如何相待。”
《國語辭典》:郎才女貌  拼音:láng cái nǚ mào
男子才华洋溢,女子容貌出众。多用来美称夫妻或情侣。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您两口儿正是郎才女貌,天然配合。」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夫人太虑过,小生空妄想,郎才女貌合相仿。」也作「女貌郎才」、「郎才女姿」。
《漢語大詞典》:郎才女猊
男子多才,女子美貌。谓男女双方相称,姻缘美满。
《國語辭典》:两鼠斗穴(兩鼠鬥穴)  拼音:liǎng shǔ dòu xuè
比喻战场不开阔。《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方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种结界之一。谓结界方正也。以流川树木道路等为界,若无是等,则于四边立石,或植树以结界。
【三藏法数】
方相者,谓结界之地,其形方正也。以其四方或一方有长流之水,则以水为界相;若是无源,不常流者,则不可为界相。或有树,则以树为界相;若是枯朽之树,及不相连者,亦不可也。或有路,则以路为界相;若是断绝之路,亦不可也。或有石,则以石为界相;若是散漫之石,亦不可也。此处若无水、树等,则当立石或种树于四边,以为界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