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盘硬(盤硬)
唐 韩愈 《荐士》诗:“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后以“盘硬”指语句新奇,不落窠臼。 陈衍 《知稼轩诗序》:“大略才富者喜其排奡,趣博者领其兴会,即学焉不至,亦盘硬而不入於生涩,流宕而不落於浅俗。”
《漢語大詞典》:新变(新變)
(1).新奇变化。梁书·庾肩吾传:“ 齐 永明 中,文士 王融 、 谢朓 、 沈约 文章始用四声,以为新变。”隋书·音乐志下:“ 高祖 病之,谓羣臣曰:‘闻公等皆好新变,所奏无復正声,此不祥之大也。’”
(2).新近改变。 元 袁桷 《车行三十八韵》:“素衣緇渐化,玄髮白新变。”
分類:新近新奇
《漢語大詞典》:新丽(新麗)
新奇绮丽;新鲜华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总术:“凡精虑造文,各竞新丽,多欲练辞,莫肯研术。”旧唐书·隐逸传·李元恺:“ 元愷 辞曰:‘微躯不宜服新丽,但恐不能胜其美以速咎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以 初白 律诗与 放翁 相较, 放翁 使事精工,写景新丽,固远胜 初白 。”
《漢語大詞典》:发天葩(發天葩)
开放奇花。比喻制作新奇的文章。 明 汪道昆 《洛水悲》:“论君家文艺呵,真箇是人文纪纲。发天葩, 扬 马 还谁让。”
《漢語大詞典》:新特
(1).新的配偶。《诗·小雅·我行其野》:“不思旧姻,求尔新特。” 朱熹 集传:“特,匹也。”
(2).新奇特别。 宋 叶适 《〈纪年备遗〉序》:“不以华为辩,不以意为觉,无偏駮之説,无新特之论。” 明 李维桢 《〈雷起部诗选〉序》:“新特者失於穿凿,平易者失於庸俚。”
(3).新近的优异者。 宋 叶适 《谢除华文阁待制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表》:“姓名已没於朽陈,命赐忽超於新特。”
《漢語大詞典》:奇纵(奇縱)
新奇豪放。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文章三:“ 老泉 之文豪健, 东坡 之文奇纵,而 潁滨 之文深沉。” 清 姚鼐 《朱竹君先生家传》:“其文才气奇纵,於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备,所欲言者无不尽。”
分類:新奇豪放
《漢語大詞典》:眩奇
炫耀新奇。眩,通“ 炫 ”。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迴文、集句、叠韵之类,皆是词中下乘,有志於古者,断不可以此眩奇,一染其习,终身不可语於大雅矣。”
分類:炫耀新奇
《漢語大詞典》:奇局
新奇曲折。二刻拍案惊奇小引:“偶戏取古今所闻一二奇局可纪者演而成説,聊舒胸中磊块。”
《漢語大詞典》:奇恣
新奇恣肆。 罗惇曧 《文学源流·周秦诸子总论》:“若云专习,无过 庄 荀 : 庄 则汪洋无垠,其文奇恣; 荀 则篤雅有节,其辞深纯。”
分類:新奇恣肆
《漢語大詞典》:奇辟(奇闢)
亦作“ 奇僻 ”。亦作“ 奇闢 ”。
(1).奇特,异常。晏子春秋·问上十六:“衣冠无不中,故朝无奇僻之服。”战国策·赵策二:“涖国者不袭奇辟之服。”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八:“我观 五岳 图,真形甚奇僻。” 李大钊 《〈晨钟〉之使命》:“﹝青年﹞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2).怪异;冷僻。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 邓志宏 曰,诗有四忌……学 李长吉 者忌奇僻。” 朱自清 《白采的诗》:“他的题材你或许会以为奇僻。”
(3).新奇,精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牧诗:“ 杜牧之 作诗,恐流於平弱,故措词必抝峭,立意必奇闢,多作翻案语。”《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璵姑 听了,道:‘ 龙叔 ,今朝何以发出这等奇闢的议论?’”
《漢語大詞典》:纤新(纖新)
精细新颖;细巧新奇。 唐 元稹 《献荥阳公》诗:“句句推琼玉,声声播管絃;纤新撩造化,澒洞斡陶甄。”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颜渊篇十五:“看书只须如此,自然理明义足,徒务纤新,鲜有不悖也。”
《漢語大詞典》:清巧
清新奇巧。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上:“ 令暉 歌诗,往往崭絶清巧。”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何逊 诗实为清巧,多形似之言。”
《漢語大詞典》:奇靡
新奇华丽。 唐 萧颖士 《江有归舟》诗序:“文也者,非云尚形似,牵比类,以局夫儷偶,放於奇靡。”
分類:新奇华丽
《漢語大詞典》:变巧(變巧)
谓变化多端,新奇巧妙。多指式样、结构等而言。 汉 蔡邕 《述行赋》:“穷变巧於臺榭兮,民露处而寝湿。”三国志·魏志·杜夔传“其好古存正莫及 夔 ”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玄 曰:“作山岳,使木人跳丸掷剑,缘絙倒立,出入自在;百官行署,舂磨鬭鸡,变巧百端。”北齐书·幼主纪:“宫掖婢皆封郡君,宫女宝衣玉食者五百餘人,一裙直万疋,镜臺直千金,竞为变巧,朝衣夕弊。”
《漢語大詞典》:尖巧
(1).尖新奇巧。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东莱南轩书说:“ 考亭先生 尝观《书説》,语门人曰, 伯恭 ( 吕祖谦 )直是説得好。但《周誥》中有解説不通处,只须闕疑, 熹 亦不敢强解, 伯恭 却一向解去,故微有尖巧之病也。”
(2).纤巧。 明 胡应麟 《诗薮续编·国朝上》:“大概 婺 诸君子沿袭胜国二三遗老后,故体裁纯正,词气充硕,与小家尖巧全别。”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 李笠翁 词曲尖巧,人多轻之。”
(3).锋利乖巧;敏锐灵巧。红楼梦第一○五回:“ 贾母 笑道:‘ 凤丫头 病到这个分儿,这张嘴还是那么尖巧!’”《再生缘》第十四回:“聪明尖巧 项南金 ,未看文臣看武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