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酌议(酌議)
斟酌商议。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筹议日本改约暂宜缓允疏》:“旧约不宜轻改,当经 惇亲王 等酌议,宜照总理衙门所奏办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倘听令以后佐将又要传统下官员至军帅復行到衙听令,酌议事件,倘使人鸣锣喊令,一时难以遍传,定致迟误。”《中国民间故事选·叛徒李四一》:“ 李四一 可吓孬种了。他和 杨瑞英 酌议了:‘二哥, 僧王 带几十万皇兵杀来,众旗主都不在家,万一你我被逮去,不是净死无门么?’”
分類:斟酌商议
《漢語大詞典》:斟诲(斟誨)
斟酌教诲。《三国志·蜀志·陈震传》:“顺流漂疾,国典异制,惧或有违,幸必斟诲,示其所宜。”
分類:斟酌教诲
《漢語大詞典》:参诘(參詰)
斟酌查问。新唐书·陆贽传:“帝始任 杨炎 、 卢杞 ,引树私党,排忠良,天下怨疾。 贞元 后,惩艾其失,虽置宰相,至除用庶官,反覆参詰乃得下。”
分類:斟酌查问
《漢語大詞典》:筹酌(籌酌)
考虑斟酌。 清 林则徐 《札苏藩司晓谕绅富捐输挑浚白茆河道工费》:“本部再四筹酌,惟有劝捐办理,庶可集事。”
分類:考虑斟酌
《漢語大詞典》:品酌
衡量,斟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明白头讫之序,品酌事例之条,晓其大纲,则众理可贯。”
分類:衡量斟酌
《漢語大詞典》:语无诠次(語無詮次)
言辞未加选择和斟酌。 清 包世臣 《致广东按察姚中丞书》:“灯下草创,语无詮次,字条行草,伏唯涵察。”
分類:选择斟酌
《漢語大詞典》:斟剂(斟劑)
斟酌调整。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评沈梅村古文:“先要推勘作者之旨,折衷道要;次则裁量法度,斟剂规製,使人有律可循。”
分類:斟酌调整
《漢語大詞典》:斟裁
斟酌决定。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等:“﹝造酒法﹞初下米五斗,米必令五六十遍淘之,第二酘七斗米。三酘八斗米。满二石米以外,任意斟裁。” 石声汉 注:“斟裁,斟酌断定。”
分類:斟酌决定
《漢語大詞典》:酌古斟今
谓斟酌古今之事,互相参照。 明 杨慎 词品·填词用韵宜谐俗:“此词连用数韵,酌古斟今,尤妙。”亦作“ 酌古参今 ”。 清 冯桂芬 《邵步青医学三书序》:“ 步青先生 著有《四时病机温毒病説》,重订《万氏女科三书》,发挥经旨,无奥不显,酌古参今,易施於用。”
《漢語大詞典》:酌核(酌覈)
酌核:见“ 酌覈 ”。
酌覈:亦作“ 酌核 ”。斟酌查核。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卷一:“凡有 华 洋讼件,均归此衙门审办,其通行之法,宜参用 中 西律例,详细酌覈。”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否则谈判无可开端,惟有另行组织临时政府,以维大局,乞即酌核电覆。”
分類:斟酌查核
《漢語大詞典》:酌覈
亦作“ 酌核 ”。 斟酌查核。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卷一:“凡有 华 洋讼件,均归此衙门审办,其通行之法,宜参用 中 西律例,详细酌覈。”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否则谈判无可开端,惟有另行组织临时政府,以维大局,乞即酌核电覆。”
分類:斟酌查核
《漢語大詞典》:酌覈
亦作“ 酌核 ”。 斟酌查核。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卷一:“凡有 华 洋讼件,均归此衙门审办,其通行之法,宜参用 中 西律例,详细酌覈。”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否则谈判无可开端,惟有另行组织临时政府,以维大局,乞即酌核电覆。”
分類:斟酌查核
《漢語大詞典》:酌拟(酌擬)
斟酌情形而拟订。 清 夏燮 中西纪事·长江设关:“所有各口关税章程,仍着 奕訢 等悉心酌拟具奏。”
《漢語大詞典》:酌古沿今
谓斟酌古今沿革,以明源流。 唐 长孙讷言 《〈切韵笺注〉序》:“此製酌古沿今,无以加也!”
《漢語大詞典》:酌办(酌辦)
斟酌情形办理。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朱笥河先生》:“奏请倣 汉 熹平 、 唐 开成 故事,择儒臣校正十三经文字,勒石太学,奉旨‘候朕缓缓酌办’。”
《國語辭典》:酌夺(酌奪)  拼音:zhuó duó
斟酌情形而后决定。《文明小史》第六○回:「做了手摺,请他们酌夺,以副殷殷下问之意。」也作「酌定」。
分類:斟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