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2,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斑竹
斑管
楚竹
班管
斑笋
斑杖
斑竹帙
《國語辭典》:斑竹  拼音:bān zhú
植物名。禾本科毛竹属。竹秆高可达二十公尺,外皮有紫黑色的斑纹,为「桂竹」之栽培品种。秆可制成装饰品、手杖、笔杆等。相传舜死后,其二妃娥皇、女英因思帝伤痛,泪沾湘江畔上的竹子,使竹尽成斑,故称为「斑竹」。也称为「泪竹」、「湘妃竹」、「湘江竹」、「湘竹」。
《漢語大詞典》:斑管
毛笔。以斑竹为杆,故称斑管。 唐 《怀素上人草书歌》:“铜瓶锡杖倚閒庭,斑管秋毫多逸意。” 元 白朴 《阳春曲·题情》曲:“轻拈斑管书心事,细摺银笺写恨词。” 明 李日华 《南西厢·尺素缄愁》:“书已写完,无可表意,聊奉汗衫一领……斑管一枝。”
分類:毛笔斑竹
《漢語大詞典》:楚竹
(1).指湘妃竹。也称斑竹。 唐 宋之问 《游陆浑南山自歇马岭到枫香林》诗:“ 楚 竹幽且深,半杂枫香林。” 宋 张孝祥 《浣溪沙·洧刘恭父别酒》词:“粉泪但能添 楚 竹,罗巾谁解繫 吴 舡,捧盃犹愿小留连。” 清 谭嗣同 《画兰》诗:“雁声吹梦下江皋, 楚 竹 湘 舲起暮涛。”
(2).借指 楚 竹制的管乐器。亦借指用其吹奏之曲。 唐 孟郊 《楚竹吟酬卢虔端公见和〈湘弦怨〉》:“握中有新声, 楚 竹人未闻。识音者谓谁?清夜吹赠君。” 宋 晏殊 《殢人娇》词:“ 楚 竹惊鸞, 秦 筝起雁。”
《漢語大詞典》:班管
用斑竹制成的笔管。多指毛笔。班,通“ 斑 ”。 元 无名氏 《看钱奴》第二折:“想着俺子父的情呵,可着我班管难抬。” 明 文徵明 《闲兴》诗:“ 端溪 古研紫琼瑶,班管新装赤兎毫。” 清 龚自珍 《能令公少年行》:“一索鈿盒知心同,再索班管知才工。”
《漢語大詞典》:斑笋(斑筍)
斑竹的笋。 唐 杜牧 《长安送友人游湖南》诗:“青梅繁枝低,斑笋新梢短。” 宋 梅尧臣 《韩持国再遗洛中斑竹笋》诗:“牡丹开尽桃花红,斑笋迸林犀角丰。”笋,一本作“ 笋 ”。
分類:斑竹
《漢語大詞典》:斑杖
(1).藕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 扬州 人谓蒻为斑杖,不知食之。”蒻,藕鞭。
(2).虎杖的别名,茎上有红色或紫红色斑点。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虎杖:“释名:苦杖、大虫杖、斑杖、酸杖。 时珍 曰:‘杖言其茎,虎言其斑也,或云一名杜牛膝者,非也。一种斑杖似蒻头者,与此同名异物。’”
(3).斑竹所制的手杖。 唐 杜甫 《晓望白帝城盐山》诗:“徐步携斑杖,看山仰白头。” 仇兆鳌 注:“斑杖,斑竹杖也。” 宋 道潜 《夏日龙井书事》诗之三:“斑杖芒鞵随步远,归来幽火认茅茨。” 清 曹寅 《送亮生南还即和留别》诗:“山步若邀斑杖健, 北湖 长望惜莓苔。”
《漢語大詞典》:斑竹帙
将斑竹劈为细丝编成的书帙。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二:“《羣碎録》云:书曰帙者,古人书卷外,必用帙藏之,如今裹袱之类。 宋真宗 取 庐山 东林寺 《白居易集》,命 崇文院 写较,包以斑竹帙,送寺。尝於 秀水 项氏 ,见 王右丞 画一卷,外以斑竹帙裹之,云是 宋 物,帙如细帘,其内袭以薄繒,故帙字从巾。”
分類:斑竹细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