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叶斑病(叶斑病)  拼音:yè bān bìng
一种由病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在植物叶片上出现黄褐色或黑色的斑点,严重时可使整个叶片变得乾枯。
《國語辭典》:锈病(鏽病)  拼音:xiù bìng
由担子菌类的锈病菌目之病原真菌侵入所引起的病害。受害植物在病斑上形成黄褐色或橘褐色的孢子,使病斑呈铁锈色,称为「锈病」。
《国语辞典》:抉瑕掩瑜  拼音:jué xiá yǎn yú
瑕,玉上的斑点。瑜,美玉的光彩。抉瑕掩瑜指挑剔玉上的微小缺点以掩没它的光彩。比喻以严刻的议论抹煞别人的优点。唐。严郢〈駮太常拟故相国江陵尹谥议〉:「今太常议荆南之政详矣……乃抉瑕掩瑜之论,非中适之言也。」
《国语辞典》:抓破脸儿(抓破脸儿)  拼音:zhuā pò liǎn ér
1.比喻感情或关系破裂。如:「我跟他抓破脸儿,不来往了。」
2.白色而带有红色斑点。如:「那朵花儿是抓破脸儿的。」
《国语辞典》:斑节虾(斑节虾)  拼音:bān jié xiā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因身体上有黑褐色和白色斑点,尾鳍上亦有蓝色和黄色条纹,故称为「斑节虾」。肉质鲜美,蛋白质丰富。
《国语辞典》:榛鸡(榛鸡)  拼音:zhēn jī
动物名。鸟纲松鸡科。羽毛呈灰色,有红色斑点,尾巴有黑条纹,以植物的茎叶为主食。
《国语辞典》:真鲷(真鲷)  拼音:zhēn diāo
动物名。身体呈红色,杂有蓝色斑点,为深海鱼类。主要产于黄海、渤海。
《国语辞典》:瘢风(瘢风)  拼音:bān fēng
病名。一种皮肤病。开始时出现小点,渐渐蔓延成大斑点。
《国语辞典》:白玉微疵  拼音:bái yù wéi cī
洁白的璧玉上有微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事还有小缺点,美中不足。也作「白璧微瑕」。
《国语辞典》:白璧之瑕  拼音:bái bì zhī xiá
洁白的璧玉上有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事,却带有小缺点,有惋惜的意味。也作「白璧微瑕」。
《国语辞典》:斑斑点点(斑斑点点)  拼音:bān bān diǎn diǎn
斑点很多,四处分布的样子。如:「这生锈了的古铜镜,斑斑点点,古意盎然。」《镜花缘》第八回:「唐敖进前细看,只见其形似鸦,身黑如墨,嘴白如玉,两只红足,头上斑斑点点,有许多花纹,都在那里啄石,来往飞腾。」
《国语辞典》:蒙古斑  拼音:méng gǔ bān
一种长在婴儿身体上的深色斑点。因大量的黑色素细胞在真皮层聚集而产生,通常在幼儿时期即可消失。也称为「分娩斑」、「婴儿斑」。
《国语辞典》:泥点儿(泥点儿)  拼音:ní diǎn ér
泥污的斑点。如:「每当大雨下过后,在公园里嬉戏的儿童,总是弄得满身泥点儿。」也作「泥点子」。
分类:斑点
《国语辞典》:叶锈病(叶锈病)  拼音:yè xiù bìng
一种黄锈病。受感染的植物叶上有许多赤褐色的斑点。
《国语辞典》:炭疽病  拼音:tàn jū bìng
1.病名。为炭疽菌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人畜共通病。病畜的症状是发高热、痉挛、口和肛门出血、胸部、颈部或腹部肿胀。人感染后,则发生皮肤脓疱、咳嗽、吐痰、呼吸困难、脾肿胀等症状。
2.植物叶部、枝干或果实呈斑点凹陷型病徵的病害。由真菌引起,在病斑上形成无性孢子堆,呈粉红黏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