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0,分14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阿育王石刻文
阿遮昙摩文图
受五戒八戒文
咒文
要文
香象之文
食堂安文殊像
活文殊
真文
起请文
神文表白
神文表白愿文
破地狱偈文
梵唐千字文
佛类词典(续上)
法华文句记阿育王石刻文
阿遮昙摩文图
受五戒八戒文
咒文
要文
香象之文
食堂安文殊像
活文殊
真文
起请文
神文表白
神文表白愿文
破地狱偈文
梵唐千字文
法华文句记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卷,唐湛然,释法华文句。
(书名)十卷,唐湛然,释法华文句。
阿育王石刻文
【佛学大辞典】
(杂名)阿育王磨崖等所刻之教法诰文也。阿育王既归佛法,欲普布德教于四方,故于己领土,到处刻教法诰文,法显传及西域记等,处处记石柱之事,谓是阿育王所建,是也。其后湮没者多,世人遂无知者,至近代欧洲人旅行印度各地方,发见几多之磨崖等,经普林摄Prinsep氏等苦心研究,遂得读破其诰文,确定为阿育王使刻者。其发见者,有大磨崖七所,小磨崖七所,石柱九基,有铭文之石窟三所。大磨崖虽略有具缺,而大都各有十四章之诰文,皆磨砺岩或大石,而镌刻文字,其中亦有彫饰象身等者。其文字或用祛卢瑟底Kharos!t!hi文字书之(仅有二大磨崖用此文字),或用古梵字记之。祛卢瑟底文字与梵字反对,读法自右而左。此等大磨崖所刻十四章之诰文,据其中之记载,可知为阿育王灌顶(即位)第十二年至第十四年之间所刻者。小磨崖各刻诰文(与前十四章异),一章或二章,或同或否。石柱九基中,六基各有同文之教法诰文七章,他三基各有简短之别文一章,虽多毁损,亦有柱头柱身完全者。柱头者,铃形之上,有圆板,其侧缘彫饰莲华忍冬花或鹅类,板上置狮子像者为多。其长,小者三十二三呎,大者及四十二呎馀。其直径,下部约二呎乃至三四呎。自其诰文所载考之,可知为王即位二十六年至二十九年之间所刻者。石窟三所,各刻铭文一章,皆不长。今述各诰文及铭文之大意如下:大磨崖诰文十四章,禁畜之牺牲及祭典。施药,移植药草,并植树穿井,以利人畜。官民皆应每五年参集正法之大会。应不怠正法之弘通。任命大法官,使努力庶民之康安,穷乏之救恤。亲听政事,以利民众。与异教徒勿互相争。废畋猎。应止败德无益之俗典,行正法之式典。应为来世离罪业。应行法施。异教徒应相和合,无论何法皆应重之。悔悲迦伽征服之惨事,归于正法,于希腊五王国及他国弘通法音。又记诰文刻石之缘由。又别文二章,皆记应爱抚百姓,使得二世之福祉,每五年应催无遮大会。小磨崖之诰文,或谓弘法既及全印,将来尚应益益扩布,增进天祐。或言应作孝顺等正行。或对于摩揭陀之僧众记王归敬三宝之志厚及佛宣说之经法应长存。石柱之诰文七章,言任辅弼之任者,应无上下之别,诱导民于正道。正法殊胜。勿为恶业。知事应以慈仁为旨,宽于赏罚。应不行杀害生类或去势等。一切阶级,一切异宗,皆为王所崇敬及禅定功德宜尊等。其简短之别文,或记王妃施舍树林等因缘。或记王之参拜并建柱等。石窟之铭文,各记其洞崖施舍之事。以上皆为现今所发见者。而后来之学者,或再发见未发之遗物,未可知也。
(杂名)阿育王磨崖等所刻之教法诰文也。阿育王既归佛法,欲普布德教于四方,故于己领土,到处刻教法诰文,法显传及西域记等,处处记石柱之事,谓是阿育王所建,是也。其后湮没者多,世人遂无知者,至近代欧洲人旅行印度各地方,发见几多之磨崖等,经普林摄Prinsep氏等苦心研究,遂得读破其诰文,确定为阿育王使刻者。其发见者,有大磨崖七所,小磨崖七所,石柱九基,有铭文之石窟三所。大磨崖虽略有具缺,而大都各有十四章之诰文,皆磨砺岩或大石,而镌刻文字,其中亦有彫饰象身等者。其文字或用祛卢瑟底Kharos!t!hi文字书之(仅有二大磨崖用此文字),或用古梵字记之。祛卢瑟底文字与梵字反对,读法自右而左。此等大磨崖所刻十四章之诰文,据其中之记载,可知为阿育王灌顶(即位)第十二年至第十四年之间所刻者。小磨崖各刻诰文(与前十四章异),一章或二章,或同或否。石柱九基中,六基各有同文之教法诰文七章,他三基各有简短之别文一章,虽多毁损,亦有柱头柱身完全者。柱头者,铃形之上,有圆板,其侧缘彫饰莲华忍冬花或鹅类,板上置狮子像者为多。其长,小者三十二三呎,大者及四十二呎馀。其直径,下部约二呎乃至三四呎。自其诰文所载考之,可知为王即位二十六年至二十九年之间所刻者。石窟三所,各刻铭文一章,皆不长。今述各诰文及铭文之大意如下:大磨崖诰文十四章,禁畜之牺牲及祭典。施药,移植药草,并植树穿井,以利人畜。官民皆应每五年参集正法之大会。应不怠正法之弘通。任命大法官,使努力庶民之康安,穷乏之救恤。亲听政事,以利民众。与异教徒勿互相争。废畋猎。应止败德无益之俗典,行正法之式典。应为来世离罪业。应行法施。异教徒应相和合,无论何法皆应重之。悔悲迦伽征服之惨事,归于正法,于希腊五王国及他国弘通法音。又记诰文刻石之缘由。又别文二章,皆记应爱抚百姓,使得二世之福祉,每五年应催无遮大会。小磨崖之诰文,或谓弘法既及全印,将来尚应益益扩布,增进天祐。或言应作孝顺等正行。或对于摩揭陀之僧众记王归敬三宝之志厚及佛宣说之经法应长存。石柱之诰文七章,言任辅弼之任者,应无上下之别,诱导民于正道。正法殊胜。勿为恶业。知事应以慈仁为旨,宽于赏罚。应不行杀害生类或去势等。一切阶级,一切异宗,皆为王所崇敬及禅定功德宜尊等。其简短之别文,或记王妃施舍树林等因缘。或记王之参拜并建柱等。石窟之铭文,各记其洞崖施舍之事。以上皆为现今所发见者。而后来之学者,或再发见未发之遗物,未可知也。
阿遮昙摩文图
【佛学大辞典】
(书名)Acala-dharma-mudra%,圣法印经之异名。圣法印经题下曰:「天竺名阿遮昙摩文图。」佛对比丘说圣法印者。案阿遮,译曰无动。昙摩,译曰法。即指圣法印也。
(书名)Acala-dharma-mudra%,圣法印经之异名。圣法印经题下曰:「天竺名阿遮昙摩文图。」佛对比丘说圣法印者。案阿遮,译曰无动。昙摩,译曰法。即指圣法印也。
受五戒八戒文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作者未详。
(书名)一卷,作者未详。
咒文
【佛学大辞典】
(术语)陀罗尼之文句也。
(术语)陀罗尼之文句也。
要文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主要之法文也。梁僧传(慧远传)曰:「抄其要文,撰为二十卷。」慈恩传七曰:「翻译圣教要文。」
(术语)主要之法文也。梁僧传(慧远传)曰:「抄其要文,撰为二十卷。」慈恩传七曰:「翻译圣教要文。」
香象之文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取世亲菩萨造俱舍论所载之香象宣令故事,指俱舍论而言。俱舍论颂疏一曰:「于时世亲至本国已,讲毗婆沙。(中略)如是次第成六百颂,摄大婆沙。其义周尽,标颂香象。击鼓宣令云:谁能破者,吾当谢之。」西域记张说叙曰:「欲穷香象之文,将罄龙宫之目。」【又】佛典之通称,大方便报恩经四曰:「提婆达多,虽复能多读诵六万香象典(丽本作经),而不能免阿鼻地狱罪。」
(术语)取世亲菩萨造俱舍论所载之香象宣令故事,指俱舍论而言。俱舍论颂疏一曰:「于时世亲至本国已,讲毗婆沙。(中略)如是次第成六百颂,摄大婆沙。其义周尽,标颂香象。击鼓宣令云:谁能破者,吾当谢之。」西域记张说叙曰:「欲穷香象之文,将罄龙宫之目。」【又】佛典之通称,大方便报恩经四曰:「提婆达多,虽复能多读诵六万香象典(丽本作经),而不能免阿鼻地狱罪。」
食堂安文殊像
【佛学大辞典】
(仪式)印度之法,食堂安频头卢尊者像为上座,于此供膳。不空三藏奏请于朝,使天下食堂中置文殊菩萨为上座。
(仪式)印度之法,食堂安频头卢尊者像为上座,于此供膳。不空三藏奏请于朝,使天下食堂中置文殊菩萨为上座。
活文殊
【佛学大辞典】
(杂语)具文殊之本分者。临济录曰:「你目前用处始终不异,处处不疑,此个是活文殊。」
(杂语)具文殊之本分者。临济录曰:「你目前用处始终不异,处处不疑,此个是活文殊。」
真文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佛菩萨所说之文句云真文。辅行二之五曰:「今运居像末,嘱此真文。」唐高宗三藏圣教序曰:「以中华之无质,寻印度之真文。」
(术语)称佛菩萨所说之文句云真文。辅行二之五曰:「今运居像末,嘱此真文。」唐高宗三藏圣教序曰:「以中华之无质,寻印度之真文。」
起请文
【佛学大辞典】
(杂名)又曰告文,誓状等。
(杂名)又曰告文,誓状等。
神文表白
【佛学大辞典】
(仪式)诵神分已,次对住持之三宝,读表白文。其表白有六事:一先赞修善之体。二叹施主之意。三愿成圣灵之菩提。四愿成就听众之愿。五言所修之善根,回向于法界之众生。六终请增诸天威光。
(仪式)诵神分已,次对住持之三宝,读表白文。其表白有六事:一先赞修善之体。二叹施主之意。三愿成圣灵之菩提。四愿成就听众之愿。五言所修之善根,回向于法界之众生。六终请增诸天威光。
神文表白愿文
【佛学大辞典】
(杂名)随愿文之有无。若有愿文,则表白已后读之。其愿文随施主之意制之,见明眼论。
(杂名)随愿文之有无。若有愿文,则表白已后读之。其愿文随施主之意制之,见明眼论。
破地狱偈文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宗镜录九曰:「纂灵记云:京兆人,姓王失其名。原无戒行,曾未修善因,患病致死。为二人引至地狱,于地狱门前见一僧,云是地藏菩萨,乃使诵偈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华严经夜摩天宫品,觉林菩萨之偈)。菩萨授经已,谓之曰:诵得此偈,能破地狱之苦。其人诵已,遂入见王。王问此人有何功德?答云:唯受得一四句偈。具说如上。王遂放逸,诵此偈时,当声至处,受苦之人,皆得解脱。」又谓无量寿经之「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文。汉朝玄通律师,破戒到阎魔厅。诵此文,阎魔礼拜。又法华经譬喻品之「如来已离,三界火宅。寂然闲居,安处林野。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而今此处,多诸患难。唯我一人,能为救护。」又寿量品之「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为破地狱之文。又密咒圆因往生集有智炬如来心破地狱咒。陀罗尼也。
(术语)宗镜录九曰:「纂灵记云:京兆人,姓王失其名。原无戒行,曾未修善因,患病致死。为二人引至地狱,于地狱门前见一僧,云是地藏菩萨,乃使诵偈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华严经夜摩天宫品,觉林菩萨之偈)。菩萨授经已,谓之曰:诵得此偈,能破地狱之苦。其人诵已,遂入见王。王问此人有何功德?答云:唯受得一四句偈。具说如上。王遂放逸,诵此偈时,当声至处,受苦之人,皆得解脱。」又谓无量寿经之「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文。汉朝玄通律师,破戒到阎魔厅。诵此文,阎魔礼拜。又法华经譬喻品之「如来已离,三界火宅。寂然闲居,安处林野。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而今此处,多诸患难。唯我一人,能为救护。」又寿量品之「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为破地狱之文。又密咒圆因往生集有智炬如来心破地狱咒。陀罗尼也。
梵唐千字文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义净撰。
(书名)一卷,唐义净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