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新称曼殊室利。译曰妙吉祥。
上生经瑞应科文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宋守千集。
五字文殊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阿啰跛者娜五字为陀罗尼之文殊尊也。
五字文殊咒
【佛学大辞典】
(真言)又曰五字咒,五字陀罗尼等,阿罗婆遮那之五字也。
五髻文殊
【佛学大辞典】
(菩萨)(参见:文殊)
【佛学大辞典】
(菩萨)顶上结五髻,为童子形。常云文殊之本体,为此五髻文殊,其他之文殊以之为本,五髻表五智五佛,童形取天真也。是为五字文殊法之本尊。五字即五髻。五髻即五智五佛。以阿字为种子,密号云吉祥金刚。大日经一曰:「次至第三院先图妙吉祥,其身郁金色,五髻冠其顶,犹如童子形。左持青莲华,上表金刚印。慈颜遍微笑,坐于白莲台。」同疏五曰:「文殊师利,身郁金色,顶有五髻作童子形,左持泥卢钵罗,是细叶青莲华,华上有金刚印,极熙怡微笑,坐白莲台。(中略)首有五髻者为表如来五智久已成就,以本愿因缘故示作童真法王子形。」金刚顶经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曰:「即于坛心画曼殊室利菩萨,作童子形,右手持金刚宝剑左手持摩诃般若梵筴,坛轮四周梵写阿啰跛者娜字。」
文殊
【佛学大辞典】
(菩萨)Man^jus/ri^,文殊师利之略,旧称文殊师利,满殊尸利,新称曼殊室利。新旧有六译:无量寿经、涅槃经曰妙德,无行经曰妙首,观察三昧经,大净法门经曰普首,阿目祛经、普超经曰濡首,无量门微密经、金刚璎珞经曰敬首(已上旧译);大日经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义;师利或室利,是头之义,德之义,吉祥之义也。此菩萨与普贤为一对,常侍释迦如来之左,而司智慧(普贤在右司理,但当以右智左理,今违之,一依胜劣之次第,二示理智融通之义也)。心地观经八曰:「三世觉母妙吉祥。」放钵经曰:「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此菩萨顶结五髻,以表大日之五智,手持剑,以表智慧之利剑,驾师子以表智慧之威猛。此文殊有种种之差别,如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儿文殊等。此中以五字五髻文殊为本体。法华文句二曰:「文殊师利,此云妙德。大经云:了了见佛性,犹如妙德。」法华嘉祥疏二曰:「文殊,此云妙德。以了了见佛性,故德无不圆,累无不尽,称妙德也。」西域记四曰:「曼殊室利,唐言妙吉祥,旧曰濡首,又曰文殊师利,或言曼殊尸利,译曰妙德,讹也。」探玄记四曰:「梵语唤头为室利、吉祥、德等,亦为室利,故致翻译不同也。」慧苑音义上曰:「文殊师利,正云曼殊室利,言曼殊者此云妙也,室利者德也。」

【佛学常见辞汇】
文殊师利的简称,菩萨名,以大智著称,与普贤常侍于释迦如来的左右。
不立文字
【佛学大辞典】
(术语)禅家之悟道者不涉文字言句,单以心传心之玄旨,谓之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五灯会元世尊章曰:「世尊在灵山会上拈华示众,此时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有金色头陀破颜微笑。世尊言: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大迦叶。」碧岩第一则评唱曰:「达磨遥观此土有大乘根器,遂泛海得得而来。单传心印,开示迷途。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祖庭事苑五曰:「传法诸祖,初以三藏教乘兼行。后达磨祖师单传心印破执显宗谓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然不立文字,失意者多,往往谓屏去文字以默坐为禅,斯实吾门之哑羊尔。且万法纷然,何止文字不立者哉!殊不知道犹通也,岂拘执于一隅?故即文字文字不可得,文字既尔馀法亦然,所以为见性成佛也,岂待遣而后已!」释门正统三曰:「禅宗者,始菩提达磨,远越岭,来于此土。初无不立文字之说,南泉普愿,始唱别传不立文字见性成佛。」
六字文殊
【佛学大辞典】
(修法)文殊菩萨之六字法也。(参见:文殊)
文殊
【佛学大辞典】
(菩萨)Man^jus/ri^,文殊师利之略,旧称文殊师利,满殊尸利,新称曼殊室利。新旧有六译:无量寿经、涅槃经曰妙德,无行经曰妙首,观察三昧经,大净法门经曰普首,阿目祛经、普超经曰濡首,无量门微密经、金刚璎珞经曰敬首(已上旧译);大日经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义;师利或室利,是头之义,德之义,吉祥之义也。此菩萨与普贤为一对,常侍释迦如来之左,而司智慧(普贤在右司理,但当以右智左理,今违之,一依胜劣之次第,二示理智融通之义也)。心地观经八曰:「三世觉母妙吉祥。」放钵经曰:「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此菩萨顶结五髻,以表大日之五智,手持剑,以表智慧之利剑,驾师子以表智慧之威猛。此文殊有种种之差别,如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儿文殊等。此中以五字五髻文殊为本体。法华文句二曰:「文殊师利,此云妙德。大经云:了了见佛性,犹如妙德。」法华嘉祥疏二曰:「文殊,此云妙德。以了了见佛性,故德无不圆,累无不尽,称妙德也。」西域记四曰:「曼殊室利,唐言妙吉祥,旧曰濡首,又曰文殊师利,或言曼殊尸利,译曰妙德,讹也。」探玄记四曰:「梵语唤头为室利、吉祥、德等,亦为室利,故致翻译不同也。」慧苑音义上曰:「文殊师利,正云曼殊室利,言曼殊者此云妙也,室利者德也。」

【佛学常见辞汇】
文殊师利的简称,菩萨名,以大智著称,与普贤常侍于释迦如来的左右。
文句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解释经文,谓之文句,或云章,疏,述义,记,释解等。文句之题,如天台智者之妙法莲华经文句,金光明经文句是也,文句者,以释者之句,分别本经之文之义也。又解释经之文文句句,故名文句,有财释是也。但常言文句者,指妙法莲华经文句而言。总即别名也。文句记一曰:「言文句者,文谓文字,一部始终。句谓句读,义通长短。今但以句而分其文,故云文句。」
【三藏法数】
文即字也。依类象形为字,形声相称曰文。谓一切契经,皆以文为身,文成语为句,诠显其义,必藉于文,是为文句。
文字
【佛学大辞典】
(杂名)诠表义理之具也。实相本离文字,但不假文字,不能诠实相,故文字者乃法身之气命也。法华玄义五曰:「文字是法身气命,读诵明利是圆家数息。」维摩经观众生品曰:「言语文字皆解脱相。」
文字人
【佛学大辞典】
(杂语)暗禅者之对。谓拘泥文字上所现之学问,而闲却实践的方面之修业者。
文字法师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专习教相而不修禅行者之称。止观五曰:「非闇證禅师文字法师所能知也。」同七曰:「不与世间文字法师共,亦不与事相禅师共。」
文字般若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种般若之一。文字能诠般若之法,又文字之性空寂而本来解脱,故为般若。
【佛学常见辞汇】
凡是佛所说的一切教法,或是佛弟子所说的一切言教,不论是声教或是文字所印刷的经典,都称为文字般若。
【三藏法数】
文字是能诠之文,般若是所诠之法。能所合成,以语言文字,性本空寂,故名文字般若。
文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Muni,又名茂泥,牟尼。(参见:牟尼)
牟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Nuni,译曰寂。又作寂默,寂静。有二解:一就事,一就理。就事而解,则悉多太子始入劫毗罗城时,使诸释子寂静无言,故父王附以牟尼之称,又出家后常修禅行,而寂默无言,故从时人受牟尼仙之号。牟尼本为静止身口意三业之学道者之尊号,通于内外之称号也。毗奈耶杂事二十日:「是时菩萨乘四宝舆,无量百千人天翊从入劫比罗城。诸释迦子,体怀憍慢,立性多言。菩萨入城,皆悉默然牟尼无语。王见之已,报诸臣曰:诸释迦子体怀傲慢,立说多言。太子入城,皆悉默然牟尼无语。应与太子名名曰:释迦牟尼。此是菩萨第二立名。」佛本行集经二十曰:「菩萨行路,谛视徐行。有人借问,默然不答。彼等人民各相语言:此仙人者必释种子。因此得名释迦牟尼。」玄应音义十八曰:「牟尼,经中或作文尼,旧译言仁,应云茂泥,此云仙。仙通内外,谓久在山林修心学道者也。」仁王经合疏上曰:「牟尼者名也,此云寂默,三业但寂默也。」理趣释下曰:「牟尼者,寂静义,身口意寂静,故称牟尼。」就理而解,则佛与三乘之圣人所證之法名寂默,依之而称佛为牟尼,盖佛及阿罗汉之通称也。唯识论十曰:「大觉世尊,成就无上寂默法,故名大牟尼。」俱舍论十六曰:「无学身语业名身语牟尼,意牟尼即无学意。(中略)何故牟尼唯在无学,以阿罗汉是实牟尼,诸烦恼言永寂静故。」大日经疏一曰:「牟尼者,是寂默义,言佛身语心皆究竟寂灭过言语地。以对二乘小寂,不可为譬,故云大牟尼也。」同十二曰:「牟尼者,寂默义也。常寂之土,微妙寂绝。幽深玄远,不可以言说之。如是法界寂然大灭度法,唯佛一人究竟清净,故名牟尼也。」同十三曰:「牟尼,是佛都号也。」宗轮论述记曰:「牟尼者,此翻为寂。寂烦恼故,寂生死故,处大涅槃得寂灭故,寂诸戏论證真理故。」唯识述记十末曰:「梵言牟尼,此言寂默。寂默法者离言法也。或离过故名为寂默,通三乘解,成一切法性相离言不二法门,名为寂默。」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寂,或寂默,或寂静等。
文池
【佛学大辞典】
(地名)文真邻陀龙池也,又名目真邻陀池,在金刚座之侧。
文夹
【佛学大辞典】
(物名)禅林之语。入书札之手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