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邕容
(1).犹雍容。形容文雅大方,从容不迫。邕,通“ 雍 ”。 汉 刘歆 《遂初赋》:“既邕容以自得兮,唯惕惧於笁寒。” 唐 杨炯 《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兼该小説,邕容大雅。”
(2). 邕州 和 容州 的并称。 唐 元稹 《裴温兼监察御史里行充清海军节度参谋》:“南极北向户,北至于 桂林 ,旁带 邕 容 ,分置征镇。”
《漢語大詞典》:循雅
温顺文雅。 宋 洪巽 《旸谷漫录》:“及入门,容止循雅,红衫翠裙,参侍左右。”
分類:温顺文雅
《漢語大詞典》:雅辞(雅辭)
(1).平素的言语。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天子以 伍被 雅辞多引 汉 之美,欲勿诛。”
(2).文雅的言辞。
《漢語大詞典》:淹华(淹華)
形容仪表文雅优美。《艺文类聚》卷五五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詹事徐府君集序》:“重以姿仪端润,趋眄淹华,宝佩鸣风,丰貂映日,从容帷扆,绰有餘辉。”
《國語辭典》:秀雅  拼音:xiù yǎ
秀丽雅致。《三国演义》第三七回:「果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
《漢語大詞典》:文野
(1).文明与野蛮。 梁启超 《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自由与制裁》:“是故文明人最自由,野蛮人亦最自由,自由等也,而文野之别,全在其有制裁力与否。” 鲁迅 《二心集·〈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译者附记》:“然而文野不同, 中国 人是古文明国人,大约只是心折而不至于实做的了。”
(2).文雅与俚俗。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结论二》:“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不同的,这里有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
《漢語大詞典》:浚文(濬文)
聪慧文雅。 南朝 宋 颜延之 《夕牲歌》:“灵鉴濬文,民属睿武。”
分類:聪慧文雅
《漢語大詞典》:闲都(閒都)
亦作“闲都”。 文雅俊美。閒,通“ 嫺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夫 青琴 、 虙妃 之徒,絶殊离俗,妖冶闲都。” 颜师古 注:“闲都,雅丽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七:“妖冶闲都子,焕耀何芬葩。” 明 陈子龙 《琴心赋》:“ 相如 体貌闲都,文词瑰丽。”
分類:文雅俊美
《漢語大詞典》:闲华(閒華)
亦作“闲华”。 文雅优美。閒,通“ 嫺 ”。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妍姿艶逸,淑性闲华。”南史·后妃传下·陈后主张贵妃:“﹝ 张贵妃 ﹞特聪慧,有神彩,进止闲华,容色端丽。”
分類:文雅优美
《國語辭典》:汉调(漢調)  拼音:hàn diào
一种盛行于湖北、陕西一带的地方戏曲名称。参见「汉剧」条。
《漢語大詞典》:静雅
娴静文雅;幽静雅致。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良吏平反冤狱:“及 张君 蒞任,过堂见此妇,神气静雅,举止大方。” 冰心 《去国·两个家庭》:“进到中间的屋子……错错落落的点缀得非常静雅。”
《漢語大詞典》:竦秀
(1).挺拔秀丽。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孤岸竦秀,长洲芊绵,既瞻既眺,旷矣悠然。”
(2).庄重文雅。北史·王肃传:“ 诵 宣读詔书,言制抑扬,风神竦秀;百僚倾属,莫不叹美。”
《國語辭典》:娴静(嫻靜)  拼音:xián jìng
文静。如:「联欢会主持人娴静高雅的气质,深深吸引了所有观众的目光。」
《漢語大詞典》:柔雅
温和文雅。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陈子昂:“ 子昂 貌柔雅,为性褊躁,轻财好施,篤朋友之义。”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清明前后,肩担卖食之辈,类皆俊秀少年……卖豆腐脑、茯苓糕,唤声柔雅,渺渺可听。”
《漢語大詞典》:雅秀
文雅秀丽;雅致秀丽。 唐 蒋防 《霍小玉传》:“素闻十郎才调风流,今观仪容雅秀,名下固无虚士。” 明 王世贞 《与徐子与书》:“自 楚 蜀 以至中原,山川莽苍浑浑, 江 左雅秀郁郁,咏歌描写须各极其致。”《西游记》第十二回:“你看他:凛凛威颜多雅秀,佛衣可体如裁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