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7,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琢刻
淫丽
铸词
典赡
老辣
侧艳
坦迤
缀辞
繇文
结尾
俚词
文颂
辞训
载辞
谒辞
《漢語大詞典》:琢刻
(1).修饰(文辞)。 唐 李德裕 《文章论》:“琢刻藻绘,珍不足贵。”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使学焉而无以自立於天下,纵琢刻其辞,其将孰信之。”
(2).苛责。 宋 苏舜钦 《答韩持国书》:“当急难之时,不相拯救;今又于安寧之际,欲以义相琢刻,虽古人所不能受。”
《漢語大詞典》:淫丽(淫麗)
奢华;华丽。后多指诗文辞采浮华艳丽。韩非子·解老:“是以圣人不引五色,不淫於声乐,明君贱玩好而去淫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爰洎中叶,文体大变,树理者多以诡妄为本,饰辞者务以淫丽为宗。” 清 顾炎武 《寄次耕时被荐在燕中》诗:“分题赋淫丽,角句争飞腾。”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第十章一:“糜烂淫侈的生活,必然造成华艳淫丽的文风。”
《漢語大詞典》:铸词(鑄詞)
亦作“ 铸辞 ”。
(1).锤炼文辞。语本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虽取鎔经意,亦自铸伟辞。” 明 文徵明 《题希哲手稿》:“此卷虽君少作,而铸词发藻,居然玄胜。” 清 丘逢甲 《说剑堂集题词为独立山人作》诗:“九霄 太乙 窥铸词,山人説剑当説诗。”《唐人小说·沈亚之〈湘中怨解〉》 汪辟疆 按语:“ 沈氏 尝游 昌黎 之门,文本晦涩,铸辞用字,不落蹊径。”
(2).铸于金属器物上的文字。与“刻辞”相对而言。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四》:“这个铜权的一面刻着 秦始皇 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刻辞,和 秦二世 的补刻辞……但是在另一面则有如下十七字的铸辞。”
《漢語大詞典》:典赡(典贍)
(1).谓文辞典雅富丽。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勮:“ 勮 立召书吏五人,各令执笔,口占分写,一时俱毕,词理典赡,人皆嘆服。” 宋 陆游 《南唐书·乔匡舜传》:“弱冠能属文,以典赡称。” 陶曾佑 《中国文学之概观》:“彼夫 左氏 之文,非不典赡也,然涉於浮夸, 公 、 穀 亦树其帜;《国策》之文,非不雄奇也,然失之诡譎, 申 、 韩 亦辨其疵。”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始见 老 庄 ,则惊其奥博,见文选,则惊其典赡。”
(2).谓买妾并赡养其家。《水浒传》第三六回:“不合於前年秋间典赡到 阎婆惜 为妾,为因不良,一时恃酒争论鬭殴,致被误杀身死,一向避罪在逃。”
《國語辭典》:老辣  拼音:lǎo là
四川、湖北等地方言。指人办事精明老练。《醒世姻缘传》第四○回:「这三位大相公认生不吃,那位光头小相公老辣,吃了两块。」也作「老落」。
《國語辭典》:侧艳(側豔)  拼音:cè yàn
文辞艳丽。《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下。温庭筠传》:「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
《國語辭典》:坦迤  拼音:tǎn yǐ
平坦绵延的样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林公见东阳长山曰:『何其坦迤!』」《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荒凉径界,无非些兔迹狐踪;坦迤土壤,料不是龙潭虎窟。」
《漢語大詞典》:缀辞(綴辭)
(1).撰写文章。 晋 潘岳 《马汧督诔》:“忠孝义烈之流,慷慨非命而死者,缀辞之士,未之或遗也。”
(2).赘辞,多余的文辞。 清 恽敬 《〈坛经〉书后》之二:“故《坛经》止次其世,无缀辞焉,后之人可以无惑於附会之笑矣。”
《漢語大詞典》:繇文
占卜的文辞。繇,通“ 籀 ”。汉书·文帝纪:“占曰:大横庚庚” 唐 颜师古 注:“ 李奇 曰:‘庚庚,其繇文也;占,谓其繇也’……繇,本作籀。籀,书也,谓读卜词。” 唐 刘禹锡 《武陵书怀》诗:“繇文光 夏启 ,神教畏 轩辕 。”
分類:占卜文辞
《國語辭典》:结尾(結尾)  拼音:jié wěi
结局、收场。如:「这件事的结尾,峰回路转,实在出人意表。」
《漢語大詞典》:俚词(俚詞)
粗俗不雅的文辞。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异途任用:“比收卷,则鸿乙满纸,或仅数行,或戏为俚词以寓嘲謔。”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若因好句不来,遂以俚词塞责,则走入荒芜一路。”
《漢語大詞典》:文颂(文頌)
歌功颂德的文辞。《后汉书·酷吏传·阳球》:“臣闻图象之设,以昭劝戒,欲令人君动鉴得失。未闻竖子小人,诈作文颂,而可妄窃天官,垂象图素者也。”
《漢語大詞典》:辞训(辭訓)
文辞的训释。后汉书·郑玄传:“ 玄 质於辞训,通人颇讥其繁。”
分類:文辞训释
《漢語大詞典》:载辞(載辭)
亦作“ 载词 ”。 记载在盟书契约上的文辞。仪礼·觐礼“及祀方明” 汉 郑玄 注:“及盟时,又加於坛上,乃以载辞告焉。”太平广记卷二七三引 唐 高彦休 《高阙史·杜牧》:“ 牧 詰其母曰:‘曩既许我矣,何为反之?’母曰:‘向约十年,十年不来而后嫁。嫁已三年矣。’ 牧 因取其载词视之,俛首移晷曰:‘其词也直。’”
《漢語大詞典》:谒辞(謁辭)
(1).莅任前晋谒辞行。东观汉记·丁鸿传:“刺史二千石初除,謁辞,求通待报。”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彭城相袁元服》:“予为 萧 令,周旋謁辞故司空 宣伯应 。”后汉书·梁冀传:“ 宫 内外兼宠,威权大震,刺史、二千石皆謁辞之。”
(2).晋谒之辞。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一:“至门, 松石 先入,通謁辞,出揖,乃登堂。”
(3).请为文辞。 元 黄溍 《福州路总管追封天水郡侯谥景惠赵公墓志铭》:“尚其嗣人,克图不朽,驰书謁辞,式告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