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74,分105页显示 上一页 99 100 101 102 103 105 下一页
吕敬直
彭立栻(字 敬甫 )
于君彦(字 伯敬 号 幼芗 )
郭寿清(字 俭全 号 敬荃 )
麦秩严(字 敬舆 )
吴敬修(字 菊农 )
刘敬(字 龙生 号 农生、老农 )
杨钟羲(字 子晴、子勤、梓琴、芷晴、芷庼、慏盦 号 留垞、圣遗居士、梓励、雪桥、雪樵、南湖鲜民 钟广 文敬 )
温丹铭( 廷敬 )
陈敬岳(字 接祥 )
潘敬(字 惠隐、臣止 号 惠庵 )
陈国祥(字 宝贤 号 敬民 )
夏敬观(字 剑丞、鉴丞、盥人、缄斋 号 吷庵、玄修、牛邻叟 )
谢远涵(字 敬虚 )
其它辞典(续上)
郑文钦(字 瑞亭 号 敬轩 )吕敬直
彭立栻(字 敬甫 )
于君彦(字 伯敬 号 幼芗 )
郭寿清(字 俭全 号 敬荃 )
麦秩严(字 敬舆 )
吴敬修(字 菊农 )
刘敬(字 龙生 号 农生、老农 )
杨钟羲(字 子晴、子勤、梓琴、芷晴、芷庼、慏盦 号 留垞、圣遗居士、梓励、雪桥、雪樵、南湖鲜民 钟广 文敬 )
温丹铭( 廷敬 )
陈敬岳(字 接祥 )
潘敬(字 惠隐、臣止 号 惠庵 )
陈国祥(字 宝贤 号 敬民 )
夏敬观(字 剑丞、鉴丞、盥人、缄斋 号 吷庵、玄修、牛邻叟 )
谢远涵(字 敬虚 )
人物简介
维基
郑文钦(1861年—?),字瑞亭,号敬轩,盛京汉军正红旗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五年己卯科,顺天乡试中举,十六年(1890年),参加光绪庚寅科殿试,登进士三甲118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八年五月,散馆,著以部属用,分发户部,任户部广东司主政,校对官。
人物简介
维基
吕敬直,河南省归德府宁陵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十五年(1889年),参加光绪己丑科殿试,登进士三甲146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曾任江西德化县知县。宣统时参纂《宁陵县志》。
人物简介
维基
彭立栻,字敬甫,甘肃省兰州府皋兰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参加光绪癸卯科殿试,登进士三甲第115名。同年闰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四川即用知县,署理洪雅县知县,民国后任安西县知事。
人物简介
维基
于君彦,字伯敬,号幼芗,福建闽县人。进士出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式癸卯科二甲进士。同年闰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人物简介
维基
郭寿清,字俭全,号敬荃,江西吉水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进士,殿试位列二甲第二十九名,钦点庶吉士,后授翰林院偏修,曾任京师大学堂管教。
人物简介
维基
麦秩严字敬舆,(1864年--1941年)广东南海县人,(现广东佛山南海区丹灶镇高海村委会海口麦村,史上古称广东南海县冲霞北乡海口麦村)清末民初官员。麦秩严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科二甲进士。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历任刑部主事,大理院审判官,福建道监察御史,京畿道监察御史。中华民国成立后,历任肃政厅肃政史,平政院评事。
人物简介
维基
吴敬修(1864年—1936年),字菊农,河南光州(1913年改为潢川县)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吴敬修是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恩科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一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初二日由翰林院编修调任广西学政。次年由汪贻书取代。中华民国成立后,吴敬修曾任平政院评事、肃政厅肃政史。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刘敬(1865~1940),字龙生,号农生,亦号老农,时人敬称农老。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世代书香门第。祖父刘萃奎(字薇卿),道光举人,诗名藉甚,著《琼台吟史编》26卷。今存。父刘寿之,字三才,同治举人,与闽中名儒谢章铤结诗社,著《随庵遗稿》4卷,今存。龙生师从谢章铤。光绪二十年(1894)中举。二十九年(1903)癸卯科进士,签分刑部主事。三十三年(1907)出宰四川长寿知县。《续修长寿县志·循吏传》有“实心惠政,雅号循良”的评语。宣统元年(1909)卸职归里。民国4年(1915)4月出任四川绵阳县知事,次年9月辞职返闽。从此息影家园,诗酒自娱。民国6年(1917),与同邑何振岱(字梅生)、高向瀛(字颖生)结“三生会”诗社。民国18年(1929),林欣荣(向其)发起组织“后香洛社”,张心(炜镜)为社长,共11人,刘龙生、高颖生相率入社。不时集会,吟咏唱和,极一时之盛。龙生家住乌石山阴之大营巷,宅后有园一区,名曰惜园,有梅二十余株,花时必招亲朋宴集,或邀诗友赏梅题咏。著有《惜园诗稿》,惜已毁、。今仅存十余首,散见于《榕南梦影录》(何振岱编)、《闽百三十人诗存》(林孝曾辑)、《闽词徵》(林葆恒编)。生平致力史志之学,尤精于舆地学。晚年受聘主纂《顺昌县志》,成书24卷(今存民国线装铅印本),又主纂《金门县志》24卷(今存油印本),并编选《顺昌县志文征》4卷,《金门县志文征》2卷。以上均藏于福建师大图书馆。1940年辞世,享年76岁,葬于福州西关外梅亭山间。维基
刘敬,福建省福州府闽县人,进士出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参加光绪癸卯科殿试,登进士二甲第96名。同年闰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杨钟羲(1865-1940) 字子晴,号留垞、圣遗居士。正黄旗汉军籍。光绪十一年举人。1933年受溥仪命入奉天"国立博物馆"馆长。有《圣遗诗集》、《学桥词》、《学桥诗话》、《白山词介》。维基
杨钟羲(1865年—1940年),原名钟广,字子勤、梓琴、子晴、芷晴、芷晴、芷庼、慏盦,号留垞、梓励,又号雪桥、雪樵,晚号圣遗居士、南湖鲜民。内务府汉军正黄旗人(属内务府正黄旗汉姓满洲旗人),籍奉天辽阳(襄平)。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进士,江宁府知府。家族世居辽阳,原隶内务府满洲正黄旗,乾隆间改为内务府汉军正黄旗。光绪十一年乙酉(1885)顺天乡试举人,十五年己丑(1889)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六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保送知府,分发浙江,但未实授,改派外任时冠姓杨。二十七年入湖北巡抚端方幕府,三十一年任湖北襄阳府知府。三十二年入两江总督端方幕府,补授淮安府知府,三十四年任江宁府知府。出任光绪二十年(1894)顺天乡试同考官,二十一年(1895)会试同考官。谥文敬。因父亲在湖北武昌府任职,钟羲出生于省寓祝家园,年轻时跟从黄冈童嗣兴(字步阶)先生以及未来的岳父、内务府正白旗汉军、时任黄冈县知县李恒琛学习(时黄州府知府为镶白旗汉军安氏英启),又师湘中名士邹振麟(字雁峰),并与恒琛之子宝谦、从子宝巽(又李孺)同中光绪十一年乙酉顺天乡试举人(恒琛另一子宝丰中该乡试副榜)。中举之后21岁时(c.1886年),受业于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科状元翁同龢,尤受翁赏识(载《翁同龢日记》,v.4,2006);又师从镶蓝旗宗室福锟、正蓝旗宗室麟书、内务府镶黄旗满洲完颜嵩申等。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法租界,不问世事(先避居法租界升平里,后移寓茄勒路之顺元里,又迁打铁浜之馨德里)。1912年,遭母忧。为刘承干的《嘉业堂丛书》校阅。“钟羲楼居终岁,伏案整辑,往往彻夜不睡。微倦则于胡床假寐,少醒则灯尚荧然,与晨曦相映,十余年如一日。而尤珍惜物品,凡属片纸寸缣,无不手自捡存。灯下常为其哲嗣讲掌故,或为长孙课文选。……盖辛亥之变,钟羲脱身出险,藏书被掠”(载郑逸梅《艺林旧事》)。1923年由沪回京。宣统十五年(1923年)三月初一日,与景方昶、王国维、温肃三人均著南书房行走,十二月初三日均著在紫禁城内骑马。1928年于北京开设雪桥讲舍,著述课徒(学生包括两位日本学者仓石武四郎、吉川幸次郎,载《启功讲学录》)。1933年应邀赴日本访书。1927年为逝去的学者王国维作《诰授奉政大夫赏食五品俸南书房行走特谥忠悫王公墓志铭》。1939年与画家徐操(字燕孙)合作人物、书法扇面图(扇骨阴刻溥心畬书画)。与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探花商衍鎏(字藻亭)合作行书扇面。与溥心畬为盛昱的《行书祝寿序》手卷作跋(由瑞洵弟子铃木吉武收藏)。为李宣龚的《硕果亭诗》作序。为自己的高祖、乾隆朝兵部侍郎虔礼宝刻《椿荫堂诗文存稿》。为内务府正白旗汉军进士姚氏斌桐刻《还初堂诗钞》。为进士宗室盛昱刻《郁华阁遗集》、《意园文略》。为正黄旗满洲进士瑞洵的《散木居奏稿》写作者传。镶白旗宗室盛昱与杨钟羲在交往中以表兄弟相称,大概因为盛昱的本生祖母或曾祖父肃恭亲王永锡之侧福晋均姓杨,但与杨钟羲家族是否有姻戚关系有待查证。据杨钟羲《雪桥诗话: 附自订年谱》,“伯羲少时往来予家先伯祖,常携以游十刹海。予赠伯羲诗云:‘桩荫堂开侍帝晨,裕陵雨露四时春。百年门巷留诗卷,中表交亲得伟人’。伯羲和诗(《次韵答杨子勤表弟》)有‘看荷门巷嬉游地,古柏祠堂下拜时’之句”。钟羲的诗句“桩荫堂开侍帝晨”,当指其高祖虔礼宝的诗集《椿荫堂诗文存稿》与乾隆帝的室名“椿荫堂”有关。盛昱在其《次韵答杨子勤表弟》诗注中说,“君家油漆作,舅祖煺公常携余游十刹海”,表明两家在祖父母辈已有密切往来,且透露杨钟羲家族府址在今北京地安门内大街西侧的油漆作胡同(明代时叫做油漆作)。盛昱在其词作《梦横塘 送子勤表弟乞外》写道:“燕子巢痕,世家王谢,模黏门巷非故。乔木阴阴,只胜我、午桥庄住。失喜君来,相将几载,又悲君去。念垂髫年纪,嬉戏君家,略省识、门前树”(载盛昱《郁华阁词》;两江总督端方字“午桥”,“午桥庄”意指杨钟羲入端方幕府)。室名“俨山簃”。光绪二十四年进士袁励准为其作篆书“俨山誃” 横披。
人物简介
简介
温丹铭(1869—1954年),名廷敬,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百侯镇白罗村人,长居汕头。光绪十五年(1889)得广东学政樊恭熙赏识,录为博士弟子员(俗称秀才)。其时学子多攻读帖括之学,而他独致力经史互证,无意科名显世。旋进潮州韩山书院,从院长温仲和游,为学益进。1902年,与丘逢甲等创办岭东同文学堂,开粤东办新学先声。后被聘为惠潮嘉师范学校校长、国立广东高等师范教授等。曾主《岭东日报》、《公言日报》笔政。上世纪30年代初,任广东通志馆总纂兼主任、中山大学硕士委员会委员。40年代中后期,任潮州修志馆顾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70—1911 【介绍】: 清末广东嘉应人,字接祥。光绪二十九年于马来半岛入中和堂。后入同盟会。宣统三年广州起义失败,离粤赴港,入支那暗杀团。旋赴广州,与林冠慈协作,炸伤清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冠慈当场牺牲,敬岳被捕,旋亦遇害。
人物简介
维基
潘敬(1887年—?年),字伯,又字惠隐,又字臣止,号惠庵。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人,法国政法大学校毕业,法政科进士。父潘誉孚,配室王氏,子潘保银。
人物简介
维基
陈国祥(1877年—1921年),字宝贤,号敬民,贵州修文县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曾任中华民国国会众议院副议长。陈国祥是丁酉科举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加侍讲衔。早年他留学日本法政大学。在日本时,他和蹇念益等人参加了梁启超组织的政闻社的活动。归国后,他任河南全省法政学堂校长,河南咨议局筹办处总办,河南地方自治筹办处总办,河南行政公署会议厅审查法律委员长。1911年武昌起义后,他发起成立国民协进会,支持改革。后来该会并入共和党。南北统一后,他任北京临时参议院议员。1915年10月,蔡锷(中)与友人戴戡(左)、陈国祥(右)在天津密谋讨袁时合影。10月梁启超在其天津住所召集最后一次秘密会议,梁启超、蔡锷、戴戡、陈国祥、王伯群、汤觉顿、蹇念益等与会,作出“武装讨伐袁世凯,坚决维护共和国体”的决定。会后,戴戡、蔡锷、陈国祥到山本照相馆合影留念。1913年民元国会召开,他任众议院议员,并任众议院副议长(议长为汤化龙)。1913年,他还曾任代理宪法会议审议长(当时审议长为王正廷)。1914年,国会被袁世凯解散。此后他任参政院参政,约法会议成员。他还获授上大夫。1914年9月,日本借口对德国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并袭击了“战区之外”的潍县站。10月2日,在参政院第十五次会议上,梁启超就此提出“紧急动议”,要求袁世凯政府同日本进行交涉,会议最终还通过了由梁启超、陈国祥、熊希龄、王家襄、宝熙五人起草的质问书。1914年,他作为赞助人之一,促成久大精盐公司成立。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他受梁启超的委托,将蔡锷和戴戡从北京护送到天津,使他们摆脱了危险。他还在天津参加了策划反对袁世凯的会议,与会的有梁启超、蔡锷、戴戡、徐佛苏、蹇念益、陈国祥、汤觉顿,时称“天津会议七君子”。《民国之精华》中的陈国祥照片1916年,民元国会复会,他继续任众议院副议长(议长为汤化龙)。1916年9月1日,梁启超派系的陈国祥和王家襄率领一部分进步党成员组织的宪法研究同志会成立,并于9月4日发表了《简章》,内称“研究宪法,举其所得,以供国会参考为宗旨”。1917年府院之争,汤化龙辞去众议院议长职务,此后众议院副议长陈国祥、参议院议长王家襄以及研究系的其他议员先后辞职,使大总统黎元洪陷入困境。当时部分议员南下广州召开广州国会非常会议,由于陈国祥和王家襄不愿意南下广州,故广州国会非常会议1918年9月16日选举褚辅成为众议院副议长,10月9日选举林森为参议院议长。在1918年安福国会议员选举中,他曾经到奉天活动,企图争取原立宪派人士支持,以增加研究系当选议员数量。后来他当选为安福国会议员。1920年出版的《最近官绅履历汇录》还载有其生平。陈国祥病故后,1922年民元国会第二次复会时,于1922年9月6日改选张伯烈为副议长。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夏敬观(1875-1953) 字剑丞,一作鉴丞,又字盥人、缄斋,晚号吷庵,别署玄修、牛邻叟。江西新建人,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从经学大师皮锡瑞学习,曾入张之洞幕府,办两江师范学堂,任江苏提学使,兼复旦公学第三任校长,和中国公学监督。光绪三十五年(1909)辞官,1916年任涵芬楼撰述,1919年任浙江省教育厅长,1924年辞职闲居上海,著书作画以终。江西诗派名家,专学孟郊、梅尧臣,词则出入欧晏,朱孝臧称可与文廷式相颉颃。有《忍古楼诗集》、《吷庵词》、《忍古楼词话》、《词调溯源》等。人物简介
夏敬观(一八七五—一九五三),字剑丞,江西新建人。早年即以诗司名播南北。曾任中国公学监督、浙江省教育厅长等职。工山水、花卉。有《忍古楼诗》等。
人物简介
维基
谢远涵(1875年—1950年),字敬虚,江西兴国长冈乡塘石村人。清末及民国政治人物。光绪元年(1875年)他出生于江西兴国长冈乡塘石村。幼年他随父亲肄业于兴国县文澜书院。17岁时他考入县学。他是光绪癸巳科举人、甲午科进士,次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四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检讨。1905年,谢远涵任监察御史。1910年,他出任江西咨议局议长。次年,清政府简派为江西宣慰使,谢远涵辞不就任。中华民国成立后,1915年,他出任内务部次长兼北京市政督办,并代理内务部长。1918年,任广东军政府秘书长,与蒋介石等组织「民治社」,并任理事。1922年,他被任命为江西省长,未到职,转任九江商埠督办。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秘书处处长。1932年8月,任命为江西第十一行政公署行政长官兼赣县县长。抗日战争初期,他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抗战胜利后,他隐居于赣州、兴国寓所。1950年冬,他病逝于江西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