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浑厚(渾厚)  拼音:hún hòu
1.纯朴老实。宋。曾巩 馆中祭丁元珍文:「子之为人,浑厚平夷,不阻为崖,不巧为机。」《儿女英雄传》第一三回:「自从跟了安老爷,他便说从来不曾遇见一位高明浑厚的老爷。」
2.广博扎实。《新唐书。卷一七七。李翱传》:「翱始从昌黎韩愈为文章,辞致浑厚,见推当时。」
《國語辭典》:老成人  拼音:lǎo chéng rén
1.德高望重的长者。语出《诗经。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元史。卷一二六。列传。安童列传》:「内外官须用老成人,宜令儒臣姚枢等入省议事。」晋。袁宏《后汉纪》卷三○:「公年过七十,行不踰矩,可谓老成人矣。」
2.年老敦厚者。《水浒传》第四四回:「当日和杨林却入蓟州城里来寻他。两个寻问老成人时,都道不认得。」《二刻拍案惊奇》卷五:「起初止是一两个人,后来簸箕般围将转来。你诘我问,你喧我嚷。真珠姬慌慌张张,没口得分诉,一发说不出一句明白话来。内中有老成人摇手,叫四旁人莫嚷。」
3.练达稳重的人。《元史。卷一四○。列传。太平列传》:「太平资性开朗正大,虽在弱龄,俨然如老成人。」《辽史。卷八○。列传。萧朴》:「朴幼如老成人。及长,博学多智。」
4.故旧之臣。《明史。卷二二四。列传。陆光祖》:「十一年冬,荐起南京兵部右侍郎。甫旬日,召为吏部。悉引居正所摈老成人,布九列。」
《國語辭典》:重厚  拼音:zhòng hòu
持重淳厚。《北史。卷三六。列传。薛辩》:「而重厚沉密,外莫窥其际。」《新唐书。卷一二六。列传。韩休》:「皋字仲闻,资质重厚,有大臣器。」
《國語辭典》:敦朴(敦樸)  拼音:dūn pú
敦厚朴实。如:「他为人敦朴,做事实在,很受大家欢迎。」
《國語辭典》:淳厚  拼音:chún hòu
质朴敦厚。《汉书。卷八九。循吏传。朱邑传》:「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南朝梁。沈约答陶隐居难均圣论〉:「则昔日之淳厚,群生何辜?今之浇薄,群生何幸?」也作「淳朴」。
《國語辭典》:厚重  拼音:hòu zhòng
1.丰厚,有分量。如:「这份礼物太厚重了!」
2.敦厚稳重。《新五代史。卷一七。晋家人传。高祖从弟敬晖传》:「为人厚重刚直,勇而多智。」
3.重视并给予优渥的待遇。《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宁欲观之,慨出相示,荧荧然一小剑也。于是益厚重燕。」
《國語辭典》:醇厚  拼音:chún hòu
谨慎厚重。《汉书。卷五。景帝纪。赞曰》:「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也作「醇谨」。
《漢語大詞典》:伯高
(1). 春秋 时贤士。礼记·檀弓上:“ 伯高 之丧, 孔氏 之使者未至。 冉子 摄束帛乘马而将之。 孔子 曰:‘异哉!徒使我不诚於 伯高 。’” 郑玄 注:“ 伯高 死时在 衞 ,未闻何国人。”《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 伯高 死於 衞 ,赴於 孔子 。”
(2). 汉 龙述 的字。敦厚廉正,为时人所敬重。后汉书·马援传:“ 龙伯高 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効之……効 伯高 不得,犹为谨勑之士,所谓刻鵠不成尚类鶩者也。”
《漢語大詞典》:敦庞(敦龐)
亦作“ 敦龎 ”。
(1).丰厚,富足。 明 归有光 《何氏先茔碑》:“凡 何 氏之葬者,悉山泽之敦龎纯固,以忠厚世其家。” 清 钱谦益 《〈石田诗钞〉序》:“ 石田 生于 天顺 ,长于 成弘 ,老于 正德 初,当国家昌明敦龎,重熙累洽之世。”参见“ 敦厖 ”。
(2).厚大;壮大。 宋 陈亮 《陈府君墓志铭》:“生而敦庞,以壮门户;长则克家,以光厥祖。” 清 钱谦益 《赠文文起宫相六十序》:“敦庞魁硕之人,应运而生。”
(3).敦厚朴实。 汉 孔融 《肉刑议》:“古者敦庞,善否不别。” 明 方孝孺 《王中夫先生像赞》:“生混合治安之时,备敦龎淳厚之气。”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五○:“里门风俗尚敦庞,年少争为齿德降。”
《漢語大詞典》:敦厖
亦作“ 敦庬 ”。
(1).丰厚,富足。左传·成公十六年:“是以神降之福,时无灾害,民生敦厖,和同以听。” 杜预 注:“敦,厚也;厖,大也。” 孔颖达 疏:“言人之生计,若财物足,皆丰厚而多大。”国语·周语上:“夫民之大事在农……敦庬纯固,於是乎成。” 宋 黄庭坚 《送彦孚主簿》诗:“君但隐几笑,诸老嘆敦厖。”
(2).敦厚。 汉 王充 论衡·自纪:“没华虚之文,存敦厖之朴。”后汉书·孔融传:“古者敦庬,善否不别,吏端刑清,政无过失。”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一:“以硕大敦厖之德,生於文明之运,矢厥謨猷,出入隆显。”
《漢語大詞典》:敦大
(1).敦厚宽大。国语·郑语:“夫 黎 为 高辛氏 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 唐 韩愈 《释言》:“今三贤方与天子谋,所以施政於天下而阶太平之治,听聪而视明,公正而敦大。” 明 方孝孺 《希董堂记》:“ 茅侯 为人敦大和雅,不亢不諂。”
(2).指厚重博大。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三:“大抵此山( 九华 )之奇在脩纤耳,然无含蓄敦大气象,与 庐阜 、 天台 异矣。”
《漢語大詞典》:质厚(質厚)
质朴敦厚。后汉书·吴汉传:“ 汉 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 韩魏 公为墓誌,载 仁庙 语,即云如 欧阳 某何处得来,不加文饰,有以见 仁祖 质厚之言,如此得直述之体也。” 清 姚鼐 《〈新修宿迁县志〉序》:“其风土质厚。”
《國語辭典》:偷薄  拼音:tōu bó
浇薄、不敦厚。《后汉书。卷三一。廉范传》:「建初中,迁蜀郡太守,其俗尚文辩,好相持短长,范每厉以淳厚,不受偷薄之说。」元。蒲道源 闲居纪事诗二首之二:「后世虽偷薄,十中五犹遵。如何至今日,彝典俱湮沦。」
《漢語大詞典》:敦笃(敦篤)
敦厚笃实。左传·成公十三年:“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篤。” 宋 苏舜钦 《杜谊孝子传》:“ 谊 性敦篤不苟,惟信义所在,事父母极其孝。” 清 曾国藩 《李忠武公神道碑铭》:“公端凝敦篤,爱人不尚美言。”
分類:敦厚笃实
《國語辭典》:醇醲  拼音:chún nóng
1.醇美醲厚。《水浒传》第二三回:「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唤做『出门倒』。初入口时,醇醲好吃,少刻时便倒。」
2.浓厚的酒。比喻民风敦厚恭谨。《文选。左思。魏都赋》:「不鬻邪而豫贾,著驯风之醇醲。」
《漢語大詞典》:专静(專静)
纯朴敦厚,沉静不浮躁。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知己:“ 渤海 吴兴 宗秀长 ,专静不渝。” 宋 苏轼 《答陆道士书》:“ 罗浮 有一 邓道士 名 守安 ,专静有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