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疏简(疏簡)
亦作“疎简”。
(1).散漫,随便。后汉书·窦武传:“兄子 绍 ,为虎賁中郎将,性疎简奢侈。”陈书·到仲举传:“性疎简,不干涉世务,与朝士无所亲狎,但聚财酣饮而已。”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颀:“性疎简,厌薄世务,慕神仙,服饵丹砂。”
(2).疏远简慢。三国志·魏志·邢颙传:“家丞 邢顒 ,北土之彦…… 楨 ( 刘楨 )诚不足同贯斯人,并列左右。而 楨 礼遇殊特, 顒 反疎简。”
(3).粗疏简略。魏书·刑罚志:“ 魏 初,礼俗纯朴,刑禁疏简。” 明沈受先《三元记·遣妾》:“财非轻鲜,礼非疎简,只因有事关心,闷思实难排遣。”
(4).萧疏挺拔。 宋 苏轼 《墨君堂记》:“独 王子猷 谓竹君,天下从而君之,无异辞……君又疎简抗劲,无声色臭味可以娱悦人之耳目鼻口。”
《國語辭典》:懈慢  拼音:xiè màn
态度懒散而傲慢。《后汉书。卷四一。钟离意传》:「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
《漢語大詞典》:散拙
谓禀性散漫粗疏。 宋 王禹偁 《上宰相谢免判吏部南曹启》:“伏念某比乏时才,滥尘清列,苍苔红药,但遵四禁之文;理剧剸繁,久絶五花之判,便于散拙,乐在清闲。”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方干:“幼有清才,散拙无营务。”
《漢語大詞典》:敛心(斂心)
收心。把放纵散漫的心思收起来。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之十八:“伏处念王风,敛心委静默。” 吕徵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附录《禅宗》:“不一定要静坐敛心才算禅,就在平常的动作云谓里,都可以和禅打成一片。”
《漢語大詞典》:散懒
精神松懈,行动散漫。 清 黄景仁 《初夏命仆刈阶草》诗:“吾性復散嬾,歷乱畏整葺。”
《國語辭典》:逋荡(逋蕩)  拼音:bū dàng
旷职游荡、逃亡。《汉书。卷七四。丙吉传》:「吉驭耆酒,数逋荡,尝从吉出,醉欧丞相车上。」
《漢語大詞典》:羡漫(羨漫)
漫衍,散漫。 汉 扬雄 《校猎赋》:“羡漫半散,萧条数千万里外。” 唐 李德裕 《幽州纪圣功铭》:“其来也,羡漫 阴山 ,睥睨高闕。”
分類:漫衍散漫
《漢語大詞典》:简散(簡散)
疏阔散漫。 唐 陆龟蒙 《复友生论文书》:“简散澹诞,无所避讳。”
分類:疏阔散漫
《漢語大詞典》:堕慢(墮慢)
怠惰散漫。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分類:怠惰散漫
《國語辭典》:懒怠(懶怠)  拼音:lǎn dài
1.懒怠。如:「他本性懒怠,怎么说都没用。」也作「懒惰」。
2.不想动,对事物没兴趣。如:「他这些日子心情不好,话也懒怠说,死气沉沉的。」
《漢語大詞典》:邪散
邪淫散漫。礼记·乐记:“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而民淫乱。” 孔颖达 疏:“邪散,谓违辟不正,放邪散乱。” 清 莫友芝 《〈巢经巢诗钞〉序》:“圣门以诗教,而后儒者多不言,遂起 严羽 ‘别裁别趣,非关书理’之论,由之而獘竞出於浮薄不根,而流僻邪散之音作,而诗道荒矣。”
分類:邪淫散漫
《漢語大詞典》:邅漫
困顿散漫。 清 吴楚材 《〈宛署杂记〉序》:“ 子登子 负经济略,廿年操牘游上国……迄今邅漫,靡所成名。”
分類:困顿散漫
《國語辭典》:怠散  拼音:dài sàn
懈怠散漫。《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上。序》:「自安帝览政,薄于艺文,博士倚席不讲,朋徒相视怠散。」
分類:松懈散漫
《漢語大詞典》:渭濩
流散漫延。 汉 王充 论衡·言毒:“含血之虫,有蝮蛇蜂蠆咸怀毒螫,犯中人身,渭濩疾痛,当时不救,流遍一身。”《南史·文学传·卞彬》:“淫痒渭濩,无时恕肉,探揣擭撮,日不替手。”
《国语辞典》:慢散  拼音:màn sǎn
散漫没纪律。《荡寇志》第八回:「宋江不得已,愿借重令坦并令爱之尊首祭旗,尊血衅鼓,慢散儿郎,以与阁下相戏。」
分类:散漫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