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散放
(1).发放。《清会典事例·户部·赈饥三》:“又諭:前因 碭山 等五县 河 水漫淹,当经降旨先行抚恤,赏给一月口粮,加恩给賑两箇月,七分次贫并六分极贫民,加恩给賑一箇月,概行散放折色,以资口食。”
(2).谓在野外放牧。《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浠水望城乡的生产规划》:“养牛,要逐步改变过去常年散放习惯。”
《國語辭典》:释放(釋放)  拼音:shì fàng
1.免除拘提、逮捕、羁押之拘束,而恢复其自由。《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吕蒙传》:「蒙至,诛其首恶,馀皆释放,复为平民。」《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次日,到府尹面前替他辩明白了这些冤枉的事,将那监生释放。」
2.发出。如:「释放能量」。
《漢語大詞典》:阑纵(闌縱)
散放。不加约束。魏书·高车传:“其畜产自有记识,虽阑纵在野,终无妄取。”
分類:散放约束
《國語辭典》:放牛  拼音:fàng niú
牧牛,替人看牛。《儒林外史》第一回:「如今没奈何,把你雇在间壁人家放牛,每月可以得他几钱银子,你又有现成饭吃,只在明日就要去了。」
分類:散放
《國語辭典》:放牛归马(放牛歸馬)  拼音:fàng niú guī mǎ
语本《书经。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比喻休兵不战,一片太平气象。清。侯方域〈赠季弟序〉:「往吾祖父遭明代盛时,二百年之间,放牛归马,天下习之,士非登甲科不贵。」
分類:不再用兵
《國語辭典》:发出(發出)  拼音:fā chū
传出、送出或表达出来。如:「发出声音」、「发出函件」、「发出款项」。
《漢語大詞典》:懒放(懶放,嬾放)
懒散放浪。 唐 白居易 《适意》诗之一:“寒来弥懒放,数日一梳头。” 唐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序:“往往酣醉,终日不醒,懒放之心,弥觉自得。”
嬾放:犹懒散。 清 金农 《东郊各舍寄章十五全人》诗:“只合杜门称嬾放,注书且喜脑华清。”
《漢語大詞典》:驹谷(駒谷)
指散放在山谷中的马。语本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漢語大詞典》:心散
(1).心思闲散放荡。 唐 陆龟蒙 《江湖散人传》:“散人者,散诞之人也。心散、意散、形散、神散,既无羈限,为时之怪,民束於礼乐者外之,曰:此散人也。”
(2).精神不集中。
《漢語大詞典》:散置
分散放置。 汉 王充 论衡·书虚:“岂分槖中之体,散置三江中乎?”晋书·艺术传·麻襦:“乞得米穀不食,輒散置大路,云飴天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