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2—1717或1720 【介绍】: 清江南常熟人,字石谷,号臞樵、耕烟、乌目山人、清晖老人。清山水画家“四王”之一,早年得王鉴、王时敏推许指授,博览大江南北收藏家名画。论画主张“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曾为康熙帝画《南巡图》。画派为一代所宗,世比之王士禛之诗,作品传世颇多。
词学图录
王翚(1632-1717) 字石谷,号臞樵、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画有家学,初拜张珂为师,专摹元代黄公望山水。后转师王鉴,画艺大进。经王鉴推荐,又师王时敏。康熙三十年(1691年)奉诏入京,主持绘制《康熙南巡图》,三年后完成,荣归故里,以画终生。弟子众多,形成"虞山派"。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吴历、恽寿平合称为"清初六家"。

人物简介

梁溪诗钞
顾玫,字本玉,号花间散人,无锡人,先洞阳公五世孙。工诗,年七十三卒。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三
贺炳,字松庵,自号云涛散人,德清人。海盐东岳庙道士。有《拾古吟》、《月轩存稿》、《南村草堂集》、《杖藜集》。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五
胡慎仪,字采齐,号石兰,又号鉴湖散人,大兴人。骆烜室。有《石兰诗钞》。
闺秀词钞·卷五
字采齐,号石兰,又号鉴湖散人,山阴人,诸暨诸生骆煊室。有《石兰集》。
越风
石兰父世绎,入籍大兴,官元城教谕,遂家于北。石兰同夫客岭南,夫死,携家累及五榇北归,抚妹卧云女思慧为女,遂婿洪洞刘侍郎秉恬。
名媛诗话
石兰早寡,抚幼子,未及卒,家益落,乃为闺塾师,历四十年,受业女弟子前后二十馀人,多以诗名。女冯睿之为侍郎刘秉之室,睿之本玉亭女,幼继石兰,遂从冯姓,著有《绣馀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上海人,字来青,号南田,又号云巢散人。叶映榴子。康熙诸生。以父难荫补荆门郁林州知州,官至沂州知府。为官有惠政。官永康时,官{厂解}遇火灾,不按惯例增加耗羡,变卖家产自行赔偿。工诗,画山水、人物、草木、鸟兽俱佳。卒年八十余。
徐溶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吴江人,字云沧,号杉亭、白洋散人。王翚弟子。善诗画,小幅及浅绛尤妙。康熙五十五年与王翚等人合作《岁寒三友图》。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3—1765 【介绍】: 清江苏兴化人,字克柔,号板桥。乾隆元年进士。历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赈饥民忤大吏,乞疾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卖画,为“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人称三绝,亦工词。尤擅写兰竹,风格劲峭。又用隶体参入行楷,自称“六分半书”。有《板桥全集》。
晚晴簃诗汇·卷七十四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人。乾隆丙辰进士,官潍县知县。有《板桥诗钞》。
词学图录
郑燮(1693-1765) 字克柔,号板桥,又号樗散人。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授范县知县,调潍县。以灾后请赈忤豪绅大吏罢官。居扬州,鬻书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书号六分半体,独具姿态;其画善写墨竹、墨兰等。词远祖辛,近师陈,痛快淋漓,独树一帜。有《板桥集》,词在集中。
维基
郑(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省淮扬海道扬州府兴化县(今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大垛镇)人,祖籍苏州阊门,清朝官员、进士出身,学者、书画家,擅长画竹。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十月二十五日子时,郑燮出生在江苏省淮扬道扬州府兴化县。父亲郑立庵是县私塾教师,教授几百名学生。郑燮自幼随父亲读书,爱读历史书和诗文词集,博学强记,所读的书都能背诵。少年时在仪真县读书。康熙年间中秀才、雍正十年(1732年)到南京乡试中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赴北京礼部试,中进士。七年(1742年)出任山东省兖沂曹济道曹州府范县知县。乾隆十一年(1746年)调任登莱青胶道莱州府潍县知县。郑燮为官,爱民如子,任潍县知县时,正逢荒年,不顾他人阻扰,开仓贷粮,令老百姓写借条,救活一万多人;还大兴土木,修建水池,招收饥民工作就食。当年入秋又欠收,郑燮把老百姓的借条,一把火烧掉;潍县老百姓感戴他的恩德,为他建立生祠。郑燮对于民事处理公正,十二年没有一件冤案。雍正三年,结交康熙帝第二十一子允禧(号紫琼道人,封慎郡王,善书画),甚相得。乾隆十二年,饥荒未已,随大学士高斌在山东放赈;同年,翰林德保主试山东,郑燮同试院,相与唱和。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帝游山东,封郑燮为书画史,郑燮自刻印章一枚:「乾隆柬封书画史」。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十二日于兴化溘然长逝,享年七十有三。归土兴化县城东之管阮庄。是年,乾隆帝第四次南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87—1862 【介绍】: 清浙江海宁人,字叔夏,号珊林。道光十三年进士。知山东平度,善断疑狱。官至江苏粮储道。服官垂三十年,研精《说文解字》,好金石文,工篆隶书。有《古均阁宝刻录》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三七
许梿,字珊林,海宁人。道光癸巳进士,历官江苏督粮道。有《红竹草堂诗钞》。
维基
许梿(1787年—1862年),初名映涟,字叔夏,号珊林、乐恬散人,室名红竹草堂。浙江海宁县(今浙江省海宁市)人。清代官员、学者。道光十三年(1833年)癸巳科二甲进士,历官直隶知县、山东平度州知州,为官以吏事精敏,善决疑狱著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湖南长沙人,字云皋,号双圃,又号渔樵散人。嘉庆十六年进士。授编修。道光间官至贵州布政使。勇于任事,有政绩。二十五年乞归。卒年六十八。
王士雄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08—1868 【介绍】: 清浙江海宁人,字孟英,号梦隐,又号潜斋、半痴山人、睡乡散人、随息居隐士。世业医,居于杭州。咸丰间移居上海,时疫病流行,士雄所治多全活。一生致力于温热、霍乱等病症之研究。有《温热经纬》、《霍乱方》、《鸡鸣录》、《舌辨》、《潜斋医话》、《王氏医案》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2—? 【介绍】: 清浙江嘉兴人,字仲玉,号小铁,自号青笠散人。诸生。居鸳湖之滨,住所名“南湖水榭”。善书画,长于摹古,所藏名迹甚多。有《息笠庵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四八
杨韵,字仲玉,号小铁,嘉兴人。有《息笠庵诗集》。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黄玉阶(1850~1918),字蓂华,别号瀛洲散人,清彰化县大肚堡五汊港(今台中县梧栖镇)人。自幼从黄邦习汉学,继从李清机学中医。光绪元年(1875)初开门户,乞药者甚众,翌年开始执业。光绪八年(1882)迁居台北大稻埕,行医济世,并倡设「普愿社」,宣讲佛教宗旨,不久迁居台北城内。光绪十年(1884)清法战争事起,协助巡抚刘铭传募勇抵禦法军侵台有功,获颁五品军功衔。是时淡北一带霍乱蔓延,居民死亡无数,黄氏精配丸散,到各庄诊治,并撰《疗养新方》一卷,阐述防治风土疫疠之法。1895年,割台事起,台北地区霍乱复炽,复著《霍乱吊脚痧医书》分送全台,并舍药施救。明治二十九年(1896),鼠疫(百斯笃)、斑痧症相继发生,黄氏施医济药,再著《疙瘩瘟治法新编》,遍赠全岛藉以防治。明治三十年(1897)获台湾总督府颁发汉医师执照,为日治时期台人领有此證照之首例。除医术卓越外,黄玉阶亦为宗教领袖,任台湾斋教三大派之先天道最高领导人「顶航」,积极整顿教务,创建「至善堂」会所和「普愿社」讲堂,并整合其他佛道宗教团体,戮力于移风易俗、教化社会。同年受赐绅章,并宣导放足断发,陆续倡立「台北天然足会」、「断发不改装会」等,并皆担任会长。明治三十二年(1899)起先后担任任大稻埕区长、监狱教诲师、大龙峒区长。大正五年(1916)获颁蓝绶褒章。1918年因糖尿病去世,享年六十九。〖参考《汉文台湾日日新报》,「黄玉阶先生略传」,1911年2月18日,第二版;鹰取田一郎《台湾列绅传》,台北:台湾总督府,1916年4月,页1;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页596至597;许雪姬《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远流出版社,2004年5月,页923。〗黄氏目前可见诗作无多,多发表于《台湾日日新报》与《汉文台湾日日新报》之「瀛社诗坛」、「艺苑」、「词林」专栏,另有部分诗作散见于《网溪诗集》、《鸟松阁唱和集》、《寿星集》、《海上唱和集》等,今即据此辑录编校。(廖振富、张明权撰)

人物简介

维基
李端遇字小岩,号青渠散人,山东安丘人。清朝官员。李端遇是同治二年(1863年)癸亥恩科进士。留京历任吏部考功司主事、员外郎、郎中等职务。后来,升任光禄寺少卿、鸿胪寺正卿、太仆寺正卿、通政使司通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工部侍郎兼钱法堂事务。李端遇多次出任考官。光绪二十一年三月《马关条约》签订后,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十三日,光绪帝发布保举人才的明发上谕。该旨下达后,保举人才的奏折纷至。其中,光绪二十三年九月初六日,通政使安徽学政李端遇保直隶候补道钱奎元。清朝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京师义和团正兴盛,慈禧太后命李端遇和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充京师团练大臣。清廷颁布了宣战诏书之后,李端遇奉慈禧太后之命“统带义和团,会五城稽查,参与京城防守事宜”。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初六日,奉命兼署吏部右侍郎。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后,李端遇等人急奏:“天津失守,系倭人装扮拳民,夜赚城门,京城重地,不可不予为防备。”庚子事变结束后,李端遇不得志,翌年逝世。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张元荣(1857~1943),官章选荣,字少六,号武峦散人。清嘉义东门人,岁贡生。光绪十七年(1892)授儒学教职,掌嘉义玉峰书院兼任「圣乐友声社」之首董以及「惜字社」主管。日治后受聘辅佐办理保良局,明治卅年(1897)任县参事,后改厅参事。曾设帐授徒,栽植后学甚众。 著有《选荣吟草》,以下诗作据儿玉源太郎《庆飨老典录》、赖惠川《诗词合钞》、林钦赐《瀛洲诗集》、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等辑录。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蔡佩香(1867~1925),又作佩香,字梦兰,号南樵,又号南樵散人、南樵劫馀生、海外逋客、诗狂子、广莫散人。清台湾县(今台南市安平)人,出身当地望族,父执辈蔡向荣、蔡霞潭曾任职户部主事,叔父蔡霞标则任职刑部主事,府城士绅许廷光为其舅父。蔡佩香为光绪年间廪生,曾师事举人蔡国琳,日治后,师徒二人于明治三十三年(1900)联袂赴日观光。明治三十八年(1905)与连横于厦门合办《福建日日新闻》,共主笔政,不及一年即停刊返台。〖参考林德政〈连雅堂在大陆的活动〉,《传记文学》第七十八卷第五期,2005年11月。〗次年(1906)加入台南「南社」,并参与台湾总督府临时旧惯调查会之活动。明治四十年(1907)二月北上任《台湾日日新报》汉文记者,曾主笔「掬月楼诗话」专栏〖「掬月楼诗话」自1907年8月2日至1908年8月9日止,不定期刊于《汉文台湾日日新报》之「诗话」栏。〗。隔年(1908)五月因病南下台南医院疗养,八月退社,此后久居台南。大正十年(1921)六月任《圣心会会报》汉文记者,大正十三年(1924)十月入《台南新报》任记者。王松《台阳诗话》谓其「为人慷爽,不立崖岸,能文工诗」,老年后贫病益甚,惟吟咏自如。今蔡氏诗作据《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南瀛佛教》以及王炳南之《南瀛诗选》、《潜园寓录》等报刊合集辑录编校,并依时间先后排序。〖生年据其诗〈三十八年初度自志〉(《台湾日日新报》,「词林」栏,1906年9月27日,第一版)及〈客邸除夕〉(《汉文台湾日日新报》,「艺苑」栏,1907年12月31日,第一版)一诗有句「卅九星霜鬓欲皤」推算。卒年据《台南新报》载三屋清阴〈哭蔡南樵〉(1925年8月7日)、《台湾日日新报》载罗秀惠〈故蔡佩香氏吊辞〉(1925年8月14日)。〗(许俊雅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