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5,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32 33 34 下一页
十地──通教十地
化教通内外众
制教唯内众
屈曲教
平道教
教他杀
教经通别
教起因缘分
圣教所说分
依教奉行分
无倒教授
教教授
迷真异执教
真一分半教
佛类词典(续上)
十宗收教十地──通教十地
化教通内外众
制教唯内众
屈曲教
平道教
教他杀
教经通别
教起因缘分
圣教所说分
依教奉行分
无倒教授
教教授
迷真异执教
真一分半教
十宗收教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唐贤首法藏国师为宗计不同,乃开十宗,判五教,收释一代圣教,理无不尽。故前六宗收小乘教,第七宗收始教,第八宗收顿教,第九宗收终教,第十宗收圆教。故云十宗收教也。
〔一、我法俱有宗〕,谓此宗执著有我,及计有无等法悉皆是有,是为我、法俱有宗。
〔二、法有我无宗〕,谓此宗计诸法是有,不离色心;而于我相,了不可得,是为法有我无宗。
〔三、法无去来宗〕,谓此宗计一切现在法是有,计过去未来之法俱无,是为法无去来宗。
〔四、现通假实宗〕,谓此宗计现在法通假通实也。通实者,计五蕴法以为实有;通假者,计十二处十八界以为虚假,是为现通假实宗。(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十二处者,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色处、声处、香处、味处、触处、法处也。十八界者,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也。)
〔五、俗妄真实宗〕,谓此宗计世俗之法皆是虚妄,出世之法皆是真实,是为俗妄真实宗。
〔六、诸法但名宗〕,谓此宗计一切诸法,唯有假名,无实体性,是为诸法但名宗。
〔七、三性空有宗〕,谓此宗但说遍计一种性是空,依他、圆成二种性是有,是为三性空有宗。(遍计性者,谓众生迷惑,不了诸法本空,妄于我身及一切法,周遍计度也。依他性者,谓所有诸法,皆依众缘相应而起,都无自性也。圆成性者,谓真如之性,不迁不变,圆满成就也。)
〔八、真空绝相宗〕,谓此宗说真空实相之中,绝一切虚妄假名之相。故般若心经云: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等,是为真空绝相宗。
〔九、空有无碍宗〕,谓此宗说空是即有之空,故不碍有;谈有是即空之有,故不碍空。二互交彻,圆融无碍,是为空有无碍宗。
〔十、圆融具德宗〕,谓此宗说一切诸法,称性圆融,具足众德,周遍含融,事事无碍,主伴无尽,是为圆融具德宗。(主即佛也,伴即菩萨也。)
(出华严经疏)
唐贤首法藏国师为宗计不同,乃开十宗,判五教,收释一代圣教,理无不尽。故前六宗收小乘教,第七宗收始教,第八宗收顿教,第九宗收终教,第十宗收圆教。故云十宗收教也。
〔一、我法俱有宗〕,谓此宗执著有我,及计有无等法悉皆是有,是为我、法俱有宗。
〔二、法有我无宗〕,谓此宗计诸法是有,不离色心;而于我相,了不可得,是为法有我无宗。
〔三、法无去来宗〕,谓此宗计一切现在法是有,计过去未来之法俱无,是为法无去来宗。
〔四、现通假实宗〕,谓此宗计现在法通假通实也。通实者,计五蕴法以为实有;通假者,计十二处十八界以为虚假,是为现通假实宗。(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十二处者,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色处、声处、香处、味处、触处、法处也。十八界者,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也。)
〔五、俗妄真实宗〕,谓此宗计世俗之法皆是虚妄,出世之法皆是真实,是为俗妄真实宗。
〔六、诸法但名宗〕,谓此宗计一切诸法,唯有假名,无实体性,是为诸法但名宗。
〔七、三性空有宗〕,谓此宗但说遍计一种性是空,依他、圆成二种性是有,是为三性空有宗。(遍计性者,谓众生迷惑,不了诸法本空,妄于我身及一切法,周遍计度也。依他性者,谓所有诸法,皆依众缘相应而起,都无自性也。圆成性者,谓真如之性,不迁不变,圆满成就也。)
〔八、真空绝相宗〕,谓此宗说真空实相之中,绝一切虚妄假名之相。故般若心经云: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等,是为真空绝相宗。
〔九、空有无碍宗〕,谓此宗说空是即有之空,故不碍有;谈有是即空之有,故不碍空。二互交彻,圆融无碍,是为空有无碍宗。
〔十、圆融具德宗〕,谓此宗说一切诸法,称性圆融,具足众德,周遍含融,事事无碍,主伴无尽,是为圆融具德宗。(主即佛也,伴即菩萨也。)
十地──通教十地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
通教,即四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乾慧地〕,谓三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乾慧地。(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心居理外也。)
〔二、性地〕,谓三乘之人,居内凡位时,于无漏真空法性之理,颇有解心,故名性地。(内凡位者,谓心居理内,而未證得也。无漏者,谓断见、思之惑,而不漏落三界生死也。)
〔三、八人地〕,谓三乘之人,体达三界见惑本空,在无间三昧中,八忍具足。止观云:人者,忍也,故名八人地。(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八忍者,苦法忍、苦类忍、集法忍、集类忍、灭法忍、灭类忍、道法忍、道类忍也。)
〔四、见地〕,谓三乘之人,同见第一义、无生、四谛之理,故名见地。(第一义者,即真俗不二也。无生者,谓了一切法皆无生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五、薄地〕,谓三乘之人,断欲界六品思惑,欲惑稍轻,得真谛理,故名薄地。(六品者,谓欲界思惑分为九品,此即前之六品也。思惑者,谓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而起贪爱也。)
〔六、离欲地〕,谓三乘之人,断欲界下三品思惑尽,即离欲界生死,故名离欲地。(下三品者,即九品中后之三品也。)
〔七、已办地〕,谓三乘之人,断色界、无色界思惑尽,发真无漏,智断功毕,故名已办地。(无漏,谓不漏落三界生死也。言真无漏者,谓第四阿罗汉果之所證也。若前初果须陀洹等虽證,而生死犹未能尽,未得名真也。智断功毕者,智即破惑之智慧,断即所断之惑业,因此之智,而毕断惑之功也。)
〔八、辟支佛地〕,辟支,梵语具云辟支迦罗,华言缘觉。谓缘觉之人,发真无漏,功德力大,福慧深利,以能侵除见、思习气,故名辟支佛地。(侵除者,谓侵入习气之内,而除断之也。见、思习气者,谓见、思惑馀习之气分也。)
〔九、菩萨地〕,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菩萨从空入假,深观真俗二谛,进断见、思习气与尘沙惑,得法眼净,成道种智,故名菩萨地。(从空入假者,谓菩萨从涅槃空,出生死假,而化众生,示同生死,故名假也。真谛者,亡泯一切法也;俗谛者,建立一切法也。尘沙惑者,谓众生见、思之惑,种类数多,如尘若沙也。法眼净者,谓菩萨之眼,观一切法而无染碍也。道种智者,谓菩萨化他,以一切道,起众生一切善种也。)
〔十、佛地〕,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佛有大功德力,资利智慧,而与一念相应,观真谛究竟,习气亦究竟,觉果圆满,故名佛地。(究竟,即毕尽之义也。)
(出天台四教仪)
通教,即四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乾慧地〕,谓三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乾慧地。(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心居理外也。)
〔二、性地〕,谓三乘之人,居内凡位时,于无漏真空法性之理,颇有解心,故名性地。(内凡位者,谓心居理内,而未證得也。无漏者,谓断见、思之惑,而不漏落三界生死也。)
〔三、八人地〕,谓三乘之人,体达三界见惑本空,在无间三昧中,八忍具足。止观云:人者,忍也,故名八人地。(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八忍者,苦法忍、苦类忍、集法忍、集类忍、灭法忍、灭类忍、道法忍、道类忍也。)
〔四、见地〕,谓三乘之人,同见第一义、无生、四谛之理,故名见地。(第一义者,即真俗不二也。无生者,谓了一切法皆无生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五、薄地〕,谓三乘之人,断欲界六品思惑,欲惑稍轻,得真谛理,故名薄地。(六品者,谓欲界思惑分为九品,此即前之六品也。思惑者,谓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而起贪爱也。)
〔六、离欲地〕,谓三乘之人,断欲界下三品思惑尽,即离欲界生死,故名离欲地。(下三品者,即九品中后之三品也。)
〔七、已办地〕,谓三乘之人,断色界、无色界思惑尽,发真无漏,智断功毕,故名已办地。(无漏,谓不漏落三界生死也。言真无漏者,谓第四阿罗汉果之所證也。若前初果须陀洹等虽證,而生死犹未能尽,未得名真也。智断功毕者,智即破惑之智慧,断即所断之惑业,因此之智,而毕断惑之功也。)
〔八、辟支佛地〕,辟支,梵语具云辟支迦罗,华言缘觉。谓缘觉之人,发真无漏,功德力大,福慧深利,以能侵除见、思习气,故名辟支佛地。(侵除者,谓侵入习气之内,而除断之也。见、思习气者,谓见、思惑馀习之气分也。)
〔九、菩萨地〕,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菩萨从空入假,深观真俗二谛,进断见、思习气与尘沙惑,得法眼净,成道种智,故名菩萨地。(从空入假者,谓菩萨从涅槃空,出生死假,而化众生,示同生死,故名假也。真谛者,亡泯一切法也;俗谛者,建立一切法也。尘沙惑者,谓众生见、思之惑,种类数多,如尘若沙也。法眼净者,谓菩萨之眼,观一切法而无染碍也。道种智者,谓菩萨化他,以一切道,起众生一切善种也。)
〔十、佛地〕,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佛有大功德力,资利智慧,而与一念相应,观真谛究竟,习气亦究竟,觉果圆满,故名佛地。(究竟,即毕尽之义也。)
化教通内外众
【三藏法数】
谓如来一代施化之教,通被内众受道弟子,及外众在俗之人,皆令依之修行,出离生死之苦,故名化教通内外众。
谓如来一代施化之教,通被内众受道弟子,及外众在俗之人,皆令依之修行,出离生死之苦,故名化教通内外众。
制教唯内众
【三藏法数】
谓如来说诸律仪,专为禁制内众受道弟子,令其如法受持,成就圣果,故名制教唯内众。
谓如来说诸律仪,专为禁制内众受道弟子,令其如法受持,成就圣果,故名制教唯内众。
屈曲教
【三藏法数】
谓释迦如来所说之经,逐其机性,随计破著,方便委曲,令物生解。如涅槃经,虽说圆通一极之理,或对权显实,或会异归同之类,是名屈曲教。(对权显实者,对藏通别三教之权,以显圆教一乘之实也。会异归同者,会三教之异,归圆教之同也。)
谓释迦如来所说之经,逐其机性,随计破著,方便委曲,令物生解。如涅槃经,虽说圆通一极之理,或对权显实,或会异归同之类,是名屈曲教。(对权显实者,对藏通别三教之权,以显圆教一乘之实也。会异归同者,会三教之异,归圆教之同也。)
平道教
【三藏法数】
谓卢舍那所说之经,随其法性平等而说,如华严经,虽有随诸众生各别调伏,皆是称性善巧一时顿演,是名平道教。(梵语卢舍那,华言净满,即报身佛也。)
谓卢舍那所说之经,随其法性平等而说,如华严经,虽有随诸众生各别调伏,皆是称性善巧一时顿演,是名平道教。(梵语卢舍那,华言净满,即报身佛也。)
教他杀
【三藏法数】
谓无慈悲之心,即自杀生,亦教他人杀生,是名教他杀。
谓无慈悲之心,即自杀生,亦教他人杀生,是名教他杀。
教经通别
【三藏法数】
教即圣人对机所说一切言教也。夫教本应机,机宜不同;部部别异,故名教别;诸部虽异,通是佛说,故名教通。所谓从缘故教别,从说故教通也。(部部者,经教部类也。)
教即圣人对机所说一切言教也。夫教本应机,机宜不同;部部别异,故名教别;诸部虽异,通是佛说,故名教通。所谓从缘故教别,从说故教通也。(部部者,经教部类也。)
教起因缘分
【三藏法数】
谓如来说教,必有发起因缘。此佛地经,佛告妙生菩萨,有五种法,摄大觉地,而说是经,即教起因缘分。(五种法者,一清净法界智、二大圆镜智、三平等性智、四妙观察智、五成所作智也。)
谓如来说教,必有发起因缘。此佛地经,佛告妙生菩萨,有五种法,摄大觉地,而说是经,即教起因缘分。(五种法者,一清净法界智、二大圆镜智、三平等性智、四妙观察智、五成所作智也。)
圣教所说分
【三藏法数】
谓因缘分后,正显圣教所说法门。此佛地经,从妙生当知下,至令入圣教,成熟解脱,即圣教所说分。
谓因缘分后,正显圣教所说法门。此佛地经,从妙生当知下,至令入圣教,成熟解脱,即圣教所说分。
依教奉行分
【三藏法数】
谓闻圣教所说,时众信受奉行。此佛地经,从薄伽梵说是经已,至经尽,文即依教奉行分。
谓闻圣教所说,时众信受奉行。此佛地经,从薄伽梵说是经已,至经尽,文即依教奉行分。
无倒教授
【三藏法数】
谓不颠倒宣说法义,令其受持读诵修学,是名无倒教授。
谓不颠倒宣说法义,令其受持读诵修学,是名无倒教授。
教教授
【三藏法数】
谓或从如来,或从佛弟子,所闻正教,即如其教,不增不减,教授他人,是名教教授。
谓或从如来,或从佛弟子,所闻正教,即如其教,不增不减,教授他人,是名教教授。
迷真异执教
【三藏法数】
谓诸外道、凡夫,迷于真性,广起异计,故云迷真异执教。
谓诸外道、凡夫,迷于真性,广起异计,故云迷真异执教。
真一分半教
【三藏法数】
谓声闻、辟支二人,于真如随缘不变二分义中,但得随缘,不得不变,故名一分;于随缘分中,唯说生空所显之理,不说法空,故名为半。合而言之,故云真一分半教。(随缘不变者,即真如之理,随染净缘变造诸法,而其本体则不变易也。生空即人空也。)
谓声闻、辟支二人,于真如随缘不变二分义中,但得随缘,不得不变,故名一分;于随缘分中,唯说生空所显之理,不说法空,故名为半。合而言之,故云真一分半教。(随缘不变者,即真如之理,随染净缘变造诸法,而其本体则不变易也。生空即人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