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5,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9 30 31 32 下一页
显教
显扬圣教论
显露秘密二教
体空教
观行教
一乘圆教
分教
别教一乘
教徒
圆教
教理行證四法门
教理行果四法
教行證三法
境教理行果五法
佛类词典(续上)
显净土真实教行證文类显教
显扬圣教论
显露秘密二教
体空教
观行教
一乘圆教
分教
别教一乘
教徒
圆教
教理行證四法门
教理行果四法
教行證三法
境教理行果五法
显净土真实教行證文类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六卷。建立教,行,信,證,真佛土,化身土之六科,广明净土真宗之教相,每科各一卷,但信卷与化身土卷并分两卷,故总为八卷。日本亲鸾撰。后世略曰教行證。教行信證,净土文类,教行證文类,显净土教行證文类等。
(书名)六卷。建立教,行,信,證,真佛土,化身土之六科,广明净土真宗之教相,每科各一卷,但信卷与化身土卷并分两卷,故总为八卷。日本亲鸾撰。后世略曰教行證。教行信證,净土文类,教行證文类,显净土教行證文类等。
显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言宗判一切之佛教为显教密教之二,总释尊所说大小乘之契经为显教,大日所说之金胎两部为密教。(参见:显密)
【佛学常见辞汇】
显明易懂的教法,是二教之一。
(术语)真言宗判一切之佛教为显教密教之二,总释尊所说大小乘之契经为显教,大日所说之金胎两部为密教。(参见:显密)
【佛学常见辞汇】
显明易懂的教法,是二教之一。
显扬圣教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十卷,无著造,唐玄奘译。法相宗十一论之一。取瑜伽论之枢要者。
(书名)二十卷,无著造,唐玄奘译。法相宗十一论之一。取瑜伽论之枢要者。
显露秘密二教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天台宗所言。与真言宗之显教密二教不同。彼就教法而料之者,此于说法之仪式上言之也。天台所立化仪四教中有秘密教,对此而他之化仪三教,顿渐不定,谓为显露教。如来以不思议力隐密教化其机类,不使自馀之人知之者,为秘密教,公开而使自他一般知之者,为显露教。例如鹿苑时之说法,声闻之人,见八万诸天,得无生法忍,阿若憍陈如一人得初果,是显露教,而菩萨于其座见无数人得声闻道,乃至无数人得一生补处,则秘密教也。此二教之意,原据龙树。智度论六十五曰:「诸佛事有二种:一者密,二者现。」
(名数)天台宗所言。与真言宗之显教密二教不同。彼就教法而料之者,此于说法之仪式上言之也。天台所立化仪四教中有秘密教,对此而他之化仪三教,顿渐不定,谓为显露教。如来以不思议力隐密教化其机类,不使自馀之人知之者,为秘密教,公开而使自他一般知之者,为显露教。例如鹿苑时之说法,声闻之人,见八万诸天,得无生法忍,阿若憍陈如一人得初果,是显露教,而菩萨于其座见无数人得声闻道,乃至无数人得一生补处,则秘密教也。此二教之意,原据龙树。智度论六十五曰:「诸佛事有二种:一者密,二者现。」
体空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说体空之教门,在方等部般若部之诸经及涅槃经。如金刚般若之六喻,维摩经之十喻是也。天台之四教,名之为通教。钝根之菩萨,依此而證等于三藏教之空寂涅槃,利根之菩萨,依此而證如别圆二教之中道,一教通于前后故也。
【佛学常见辞汇】
阐明体空的教门,如方等部般若部及涅槃经等是。
(术语)说体空之教门,在方等部般若部之诸经及涅槃经。如金刚般若之六喻,维摩经之十喻是也。天台之四教,名之为通教。钝根之菩萨,依此而證等于三藏教之空寂涅槃,利根之菩萨,依此而證如别圆二教之中道,一教通于前后故也。
【佛学常见辞汇】
阐明体空的教门,如方等部般若部及涅槃经等是。
观行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波颇蜜多罗三藏五教之一。即华严经也。
【三藏法数】
谓佛于华严经中,说诸观行法门,行列排布,种种修因證果之理,为令众生观察修行,是名观行教。
(术语)波颇蜜多罗三藏五教之一。即华严经也。
【三藏法数】
谓佛于华严经中,说诸观行法门,行列排布,种种修因證果之理,为令众生观察修行,是名观行教。
一乘圆教
【佛学常见辞汇】
一乘就是一佛乘,圆教就是圆满之教,在大乘中,一乘圆教是穷极的实教。
一乘就是一佛乘,圆教就是圆满之教,在大乘中,一乘圆教是穷极的实教。
分教
【佛学常见辞汇】
指大乘始教。(参见:五教)
指大乘始教。(参见:五教)
五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宗之教判也。有二种:(一)始于杜顺,成于贤首,是唯就出世间之一教判定之。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大乘终教,四顿教,五圆教也。五教章冠注上一曰:「至相智俨大师,亲承于杜顺和尚,显扬宗旨,弘传一乘。搜玄、十玄、孔目、问答、章疏非一,约就五教广立清范。(中略)贤首亲于智俨造此五教。」同上三曰:「圣教万差,要唯有五: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四顿教,五圆教。」小乘教于四部之阿含经、发智、婆娑论等,说灰身灭智之涅槃法者。大乘始教为大乘之初门,有相始教空始教二种。深密经、唯识论等,分别五性,建立依他之万法者为相始教。般若经、三论等,说诸法皆空,显无所得平等者,为空始教。此二教皆不开示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义,故贬为始教。大乘终教于楞伽经起信论等说真如缘起之理,唱一切皆成佛者。顿教对于一类之顿机,不依言句,不设位次,以顿彻理性为教者。是既绝言句,故为别部之经。以楞伽经四,有镜像顿现之譬;宝积经论一,有顿教修多罗之名而立之。如以维摩之默而显不二,以达磨之心而印于心,为得此旨者。圆教于华严经法华经等,明圆融具德之一乘者。此分别教一乘同教一乘二种。华严经直开示圆融不思议之法门,远异于彼之三乘教,故名别教一乘;法华经为开会二乘,其说相同于三乘教,故名同教一乘。圆教之名,八十华严经谓为圆满修多罗。华严玄谈五曰:「教类有五,即贤首所立,广有别章,大同天台,但加顿教。」又曰:「不同前渐次位修行,不同于彼圆融具德,故立名顿,顿诠此理,故名顿教。天台所以不立者以四教中皆有一绝言故。今乃开者顿显绝言为一类,离念机故,即顺禅宗。」开此五教而为十宗。(参见:宗)。(二)为同宗圭峰所立,此统收世间出世间之二教:一、人天教,以持提谓经等五戒而生于人间,行十善而生于天上为教者。二、小乘教,如前。三、大乘法相教,前始教中之相始教也。四、大乘破相教,前始教中之空始教也。五、一乘显性教,前终顿圆之三教也。见原人论。前法相破相之二教,别立声缘菩之三乘,故为大乘,今为一佛乘,故曰一乘。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五教十宗)
(术语)华严宗之教判也。有二种:(一)始于杜顺,成于贤首,是唯就出世间之一教判定之。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大乘终教,四顿教,五圆教也。五教章冠注上一曰:「至相智俨大师,亲承于杜顺和尚,显扬宗旨,弘传一乘。搜玄、十玄、孔目、问答、章疏非一,约就五教广立清范。(中略)贤首亲于智俨造此五教。」同上三曰:「圣教万差,要唯有五: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四顿教,五圆教。」小乘教于四部之阿含经、发智、婆娑论等,说灰身灭智之涅槃法者。大乘始教为大乘之初门,有相始教空始教二种。深密经、唯识论等,分别五性,建立依他之万法者为相始教。般若经、三论等,说诸法皆空,显无所得平等者,为空始教。此二教皆不开示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义,故贬为始教。大乘终教于楞伽经起信论等说真如缘起之理,唱一切皆成佛者。顿教对于一类之顿机,不依言句,不设位次,以顿彻理性为教者。是既绝言句,故为别部之经。以楞伽经四,有镜像顿现之譬;宝积经论一,有顿教修多罗之名而立之。如以维摩之默而显不二,以达磨之心而印于心,为得此旨者。圆教于华严经法华经等,明圆融具德之一乘者。此分别教一乘同教一乘二种。华严经直开示圆融不思议之法门,远异于彼之三乘教,故名别教一乘;法华经为开会二乘,其说相同于三乘教,故名同教一乘。圆教之名,八十华严经谓为圆满修多罗。华严玄谈五曰:「教类有五,即贤首所立,广有别章,大同天台,但加顿教。」又曰:「不同前渐次位修行,不同于彼圆融具德,故立名顿,顿诠此理,故名顿教。天台所以不立者以四教中皆有一绝言故。今乃开者顿显绝言为一类,离念机故,即顺禅宗。」开此五教而为十宗。(参见:宗)。(二)为同宗圭峰所立,此统收世间出世间之二教:一、人天教,以持提谓经等五戒而生于人间,行十善而生于天上为教者。二、小乘教,如前。三、大乘法相教,前始教中之相始教也。四、大乘破相教,前始教中之空始教也。五、一乘显性教,前终顿圆之三教也。见原人论。前法相破相之二教,别立声缘菩之三乘,故为大乘,今为一佛乘,故曰一乘。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五教十宗)
别教一乘
【佛学常见辞汇】
如华严经对顿根的行人,不谈三乘,直显一乘者是。
【三藏法数】
别者,即别异小、始、终、顿之四教也。然此别教,唯辨圆融具德,事事无碍,随举一法,即摄一切;无尽法门,一一法门,迥异馀教,故名别教一乘也。
如华严经对顿根的行人,不谈三乘,直显一乘者是。
【三藏法数】
别者,即别异小、始、终、顿之四教也。然此别教,唯辨圆融具德,事事无碍,随举一法,即摄一切;无尽法门,一一法门,迥异馀教,故名别教一乘也。
教徒
【佛学常见辞汇】
信奉宗教的人。
信奉宗教的人。
圆教
【佛学常见辞汇】
大乘究竟圆满的教法,为天台所立四教之第四,或华严宗所立五教之第五。
【三藏法数】
圆即不偏之义。谓此教所诠中道之理,性相圆融,事理无碍,法法具足,故名圆教。
【三藏法数】
此教所说,唯是无尽法界,性海圆融,缘起无碍,相即相入,如帝网珠,重重无尽,于中明一位即一切位,一切位即一位,故十信满心,即成正觉,名为圆教。(帝网珠者,谓帝释殿前千珠宝网,光相交映,互摄无碍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大乘究竟圆满的教法,为天台所立四教之第四,或华严宗所立五教之第五。
【三藏法数】
圆即不偏之义。谓此教所诠中道之理,性相圆融,事理无碍,法法具足,故名圆教。
【三藏法数】
此教所说,唯是无尽法界,性海圆融,缘起无碍,相即相入,如帝网珠,重重无尽,于中明一位即一切位,一切位即一位,故十信满心,即成正觉,名为圆教。(帝网珠者,谓帝释殿前千珠宝网,光相交映,互摄无碍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教理行證四法门
【佛学次第统编】
万行广散,摄持不易。行者行于一法,而遍行一切法。摄一切行,而总持于一行。约之不出四种法门,谓教理行證四者是也。
一、教 如教观是,显教中法相、三论、天台、贤首,四宗当之。
二、理 如参禅是,禅宗当之。
三、行 如念佛、持戒皆是。净土宗、律宗当之。
四、證 如持明是,真言宗当之。
万行广散,摄持不易。行者行于一法,而遍行一切法。摄一切行,而总持于一行。约之不出四种法门,谓教理行證四者是也。
一、教 如教观是,显教中法相、三论、天台、贤首,四宗当之。
二、理 如参禅是,禅宗当之。
三、行 如念佛、持戒皆是。净土宗、律宗当之。
四、證 如持明是,真言宗当之。
教理行果四法
【佛学次第统编】
法宝中有四种:
一、教法 三世诸佛所说破无明烦恼之声名句文也。
二、理法 教法所诠之义理也。
三、行法 依理而行之戒定慧也。
四、果法 行满所得有为无为之證果也。
心地观经曰:「于法宝中,有其四种:一者教法,二者理法,三者行法,四者果法。」
法宝中有四种:
一、教法 三世诸佛所说破无明烦恼之声名句文也。
二、理法 教法所诠之义理也。
三、行法 依理而行之戒定慧也。
四、果法 行满所得有为无为之證果也。
心地观经曰:「于法宝中,有其四种:一者教法,二者理法,三者行法,四者果法。」
教行證三法
【佛学次第统编】
教行證三法者:
一、教法 释迦一代所说之十二分教是也。
二、行法 依教修行之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是也。
三、證法 依行證果之菩提涅槃二果是也。
此三者该收一切之佛法也。
义林章曰:「具教行證三,名为正法。但有教法,名为像法。有教无馀,名为末法。」
教行證三法者:
一、教法 释迦一代所说之十二分教是也。
二、行法 依教修行之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是也。
三、證法 依行證果之菩提涅槃二果是也。
此三者该收一切之佛法也。
义林章曰:「具教行證三,名为正法。但有教法,名为像法。有教无馀,名为末法。」
境教理行果五法
【佛学次第统编】
于四法宝之外,别加所观之境者,法相宗称之为五种唯识:说境唯识,教唯识,理唯识,行唯识,果唯识之别。
于四法宝之外,别加所观之境者,法相宗称之为五种唯识:说境唯识,教唯识,理唯识,行唯识,果唯识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