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5,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28 29 30 31 下一页
藏教七阶
转教
转教付财
證教授
阐教
释迦密教成佛
释教
续开元释教录
摄教未尽过失
权教
权实二教
听教
显性教
显净土教行證文类
佛类词典(续上)
藏教藏教七阶
转教
转教付财
證教授
阐教
释迦密教成佛
释教
续开元释教录
摄教未尽过失
权教
权实二教
听教
显性教
显净土教行證文类
藏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藏教之略。天台四教之一。
【三藏法数】
藏即含藏之义。谓经律论各含一切文理,故名藏教。
(术语)三藏教之略。天台四教之一。
【三藏法数】
藏即含藏之义。谓经律论各含一切文理,故名藏教。
藏教七阶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藏教菩萨修行之阶级有七阶也:一,观四谛之境而起四弘誓愿。二,于三阿僧祇劫修六度之行,而得本愿满足。是为三祇修六度。三,于百劫中种诸相好,用百福德,成一相好,至三十二相具足而得身庄严。是为百劫种相好。四,如世尊在因位时,多数之善根修行,六度相满。五,为补处菩萨,自兜率降生。六,厌生老病死之苦而出家,入山修道。降神出家也。七,菩提树下降服魔军,安坐不动,而成佛道。菩提树下成道也。
(名数)谓藏教菩萨修行之阶级有七阶也:一,观四谛之境而起四弘誓愿。二,于三阿僧祇劫修六度之行,而得本愿满足。是为三祇修六度。三,于百劫中种诸相好,用百福德,成一相好,至三十二相具足而得身庄严。是为百劫种相好。四,如世尊在因位时,多数之善根修行,六度相满。五,为补处菩萨,自兜率降生。六,厌生老病死之苦而出家,入山修道。降神出家也。七,菩提树下降服魔军,安坐不动,而成佛道。菩提树下成道也。
转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转教付财)。
(术语)(参见:转教付财)。
转教付财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所立五时中第四之般若时,佛故使须菩提等声闻人代说般若经于大乘之菩萨,谓为转教。大乘之妙理,愿非声闻人所知,但以佛之加被力,移转佛之教于他也。佛所以使须菩提转教者,其意在使须菩提自领知大乘之妙理,故寄喻而谓为付财。付财之信,取法华经信解品之喻,示转教之本意也。四教仪曰:「次说般若,转教付财,能通淘汰。」同集注上曰:「所以令其转教菩萨意,在二乘领知法门,故曰付财。二乘本所不知,但谓加被令说,故曰转教。」
(术语)天台所立五时中第四之般若时,佛故使须菩提等声闻人代说般若经于大乘之菩萨,谓为转教。大乘之妙理,愿非声闻人所知,但以佛之加被力,移转佛之教于他也。佛所以使须菩提转教者,其意在使须菩提自领知大乘之妙理,故寄喻而谓为付财。付财之信,取法华经信解品之喻,示转教之本意也。四教仪曰:「次说般若,转教付财,能通淘汰。」同集注上曰:「所以令其转教菩萨意,在二乘领知法门,故曰付财。二乘本所不知,但谓加被令说,故曰转教。」
證教授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四种教授)
【三藏法数】
谓自己所證之法,为欲令他得證,方便教授,是名證教授。
(术语)(参见:四种教授)
【三藏法数】
谓自己所證之法,为欲令他得證,方便教授,是名證教授。
阐教
【佛学大辞典】
(职位)(参见:僧录司)
(职位)(参见:僧录司)
释迦密教成佛
【佛学大辞典】
(本生)一切义成就菩萨,既依显教,经三无数劫修行,坐于色究竟天金刚座而證无上菩提,住于空观而作佛果圆满之思。然犹未见自心之本性,因是而遍空之诸佛来集,惊觉之使自禅定起,授五相之观门,使得五智圆满之佛果。见金刚顶经一。
(本生)一切义成就菩萨,既依显教,经三无数劫修行,坐于色究竟天金刚座而證无上菩提,住于空观而作佛果圆满之思。然犹未见自心之本性,因是而遍空之诸佛来集,惊觉之使自禅定起,授五相之观门,使得五智圆满之佛果。见金刚顶经一。
释教
【佛学大辞典】
(杂语)释迦之教法也。
(杂语)释迦之教法也。
续开元释教录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具名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三卷,唐圆照集。
(书名)具名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三卷,唐圆照集。
摄教未尽过失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作教相判释,当于判释中摄一切之教,不能摄尽即是过失也。
(术语)作教相判释,当于判释中摄一切之教,不能摄尽即是过失也。
权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天台等一乘家所判,以法相三论之三乘教为权教,以自宗之一乘教为实教。又就天台所立之四教而判之,则以藏通别之三教为权教,以圆教为实教。
【佛学常见辞汇】
方便的教法。华严天台等一乘家判法相三论之三乘教为权教,而华严天台自己的一乘教为实教。又以天台所立的四教来说,藏通别等三教是权教,圆教是实教。
(术语)华严天台等一乘家所判,以法相三论之三乘教为权教,以自宗之一乘教为实教。又就天台所立之四教而判之,则以藏通别之三教为权教,以圆教为实教。
【佛学常见辞汇】
方便的教法。华严天台等一乘家判法相三论之三乘教为权教,而华严天台自己的一乘教为实教。又以天台所立的四教来说,藏通别等三教是权教,圆教是实教。
权实二教
【佛学大辞典】
(名数)如来以权智初开三乘之教为权教,后示一乘之理为实教。如此开会之妙用,悉为权智所使然。就四教而判之,则藏通别之三教为权教,圆教之一为实教。若就华严之五教而判之,则顿教已下皆权教,如法相三论者,止于天台通教,华严始教之分,故贬之为权教权大乘,以我而称实教实大乘。玄义一下曰:「大悲顺物,不与世诤,是故明诸权实不同。」文句一上曰:「若应机设教,教有权实浅深不同。」止观三下曰:「一明大小,二明半满,三明偏圆,四明渐顿,五明权实。」
【佛学常见辞汇】
权教和实教。(参见:权实)
(名数)如来以权智初开三乘之教为权教,后示一乘之理为实教。如此开会之妙用,悉为权智所使然。就四教而判之,则藏通别之三教为权教,圆教之一为实教。若就华严之五教而判之,则顿教已下皆权教,如法相三论者,止于天台通教,华严始教之分,故贬之为权教权大乘,以我而称实教实大乘。玄义一下曰:「大悲顺物,不与世诤,是故明诸权实不同。」文句一上曰:「若应机设教,教有权实浅深不同。」止观三下曰:「一明大小,二明半满,三明偏圆,四明渐顿,五明权实。」
【佛学常见辞汇】
权教和实教。(参见:权实)
听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所说之三藏中,独律藏有制听二教,依理而制之法,谓之制教,随缘计情而听许之法,谓之听教。如四重禁者制教也,如十二头陀法者听教也,三衣者制教也,三衣之外得蓄馀衣者听教也。
【佛学常见辞汇】
在佛所说的三藏中,只有律藏有制听二教,依理而制的法叫做制教,随缘计情而听许的法叫做听教。如四重禁是制教,如十二头陀法是听教。又三衣是制教,三衣以外的馀衣是听教。
(术语)佛所说之三藏中,独律藏有制听二教,依理而制之法,谓之制教,随缘计情而听许之法,谓之听教。如四重禁者制教也,如十二头陀法者听教也,三衣者制教也,三衣之外得蓄馀衣者听教也。
【佛学常见辞汇】
在佛所说的三藏中,只有律藏有制听二教,依理而制的法叫做制教,随缘计情而听许的法叫做听教。如四重禁是制教,如十二头陀法是听教。又三衣是制教,三衣以外的馀衣是听教。
显性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具名一乘显性教。圭峰所立五教之一。(参见:五教)
(术语)具名一乘显性教。圭峰所立五教之一。(参见:五教)
五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宗之教判也。有二种:(一)始于杜顺,成于贤首,是唯就出世间之一教判定之。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大乘终教,四顿教,五圆教也。五教章冠注上一曰:「至相智俨大师,亲承于杜顺和尚,显扬宗旨,弘传一乘。搜玄、十玄、孔目、问答、章疏非一,约就五教广立清范。(中略)贤首亲于智俨造此五教。」同上三曰:「圣教万差,要唯有五: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四顿教,五圆教。」小乘教于四部之阿含经、发智、婆娑论等,说灰身灭智之涅槃法者。大乘始教为大乘之初门,有相始教空始教二种。深密经、唯识论等,分别五性,建立依他之万法者为相始教。般若经、三论等,说诸法皆空,显无所得平等者,为空始教。此二教皆不开示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义,故贬为始教。大乘终教于楞伽经起信论等说真如缘起之理,唱一切皆成佛者。顿教对于一类之顿机,不依言句,不设位次,以顿彻理性为教者。是既绝言句,故为别部之经。以楞伽经四,有镜像顿现之譬;宝积经论一,有顿教修多罗之名而立之。如以维摩之默而显不二,以达磨之心而印于心,为得此旨者。圆教于华严经法华经等,明圆融具德之一乘者。此分别教一乘同教一乘二种。华严经直开示圆融不思议之法门,远异于彼之三乘教,故名别教一乘;法华经为开会二乘,其说相同于三乘教,故名同教一乘。圆教之名,八十华严经谓为圆满修多罗。华严玄谈五曰:「教类有五,即贤首所立,广有别章,大同天台,但加顿教。」又曰:「不同前渐次位修行,不同于彼圆融具德,故立名顿,顿诠此理,故名顿教。天台所以不立者以四教中皆有一绝言故。今乃开者顿显绝言为一类,离念机故,即顺禅宗。」开此五教而为十宗。(参见:宗)。(二)为同宗圭峰所立,此统收世间出世间之二教:一、人天教,以持提谓经等五戒而生于人间,行十善而生于天上为教者。二、小乘教,如前。三、大乘法相教,前始教中之相始教也。四、大乘破相教,前始教中之空始教也。五、一乘显性教,前终顿圆之三教也。见原人论。前法相破相之二教,别立声缘菩之三乘,故为大乘,今为一佛乘,故曰一乘。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五教十宗)
(术语)华严宗之教判也。有二种:(一)始于杜顺,成于贤首,是唯就出世间之一教判定之。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大乘终教,四顿教,五圆教也。五教章冠注上一曰:「至相智俨大师,亲承于杜顺和尚,显扬宗旨,弘传一乘。搜玄、十玄、孔目、问答、章疏非一,约就五教广立清范。(中略)贤首亲于智俨造此五教。」同上三曰:「圣教万差,要唯有五: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四顿教,五圆教。」小乘教于四部之阿含经、发智、婆娑论等,说灰身灭智之涅槃法者。大乘始教为大乘之初门,有相始教空始教二种。深密经、唯识论等,分别五性,建立依他之万法者为相始教。般若经、三论等,说诸法皆空,显无所得平等者,为空始教。此二教皆不开示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义,故贬为始教。大乘终教于楞伽经起信论等说真如缘起之理,唱一切皆成佛者。顿教对于一类之顿机,不依言句,不设位次,以顿彻理性为教者。是既绝言句,故为别部之经。以楞伽经四,有镜像顿现之譬;宝积经论一,有顿教修多罗之名而立之。如以维摩之默而显不二,以达磨之心而印于心,为得此旨者。圆教于华严经法华经等,明圆融具德之一乘者。此分别教一乘同教一乘二种。华严经直开示圆融不思议之法门,远异于彼之三乘教,故名别教一乘;法华经为开会二乘,其说相同于三乘教,故名同教一乘。圆教之名,八十华严经谓为圆满修多罗。华严玄谈五曰:「教类有五,即贤首所立,广有别章,大同天台,但加顿教。」又曰:「不同前渐次位修行,不同于彼圆融具德,故立名顿,顿诠此理,故名顿教。天台所以不立者以四教中皆有一绝言故。今乃开者顿显绝言为一类,离念机故,即顺禅宗。」开此五教而为十宗。(参见:宗)。(二)为同宗圭峰所立,此统收世间出世间之二教:一、人天教,以持提谓经等五戒而生于人间,行十善而生于天上为教者。二、小乘教,如前。三、大乘法相教,前始教中之相始教也。四、大乘破相教,前始教中之空始教也。五、一乘显性教,前终顿圆之三教也。见原人论。前法相破相之二教,别立声缘菩之三乘,故为大乘,今为一佛乘,故曰一乘。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五教十宗)
显净土教行證文类
【佛学大辞典】
(书名)显净土真实教行證文类之略名。
(书名)显净土真实教行證文类之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