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5,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教令轮
教令轮身
教外
教外别传
教主
教行
教行證
教行信證
教行理
教亨
教寺
教衣
教判
教系
教命
教令轮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日如来之教令坚固,破摧诸怨敌,如转轮王之轮宝,故谓之教令轮。理趣释下曰:「毗卢遮那佛转法轮。轮有四种,所谓金刚轮、宝轮、法轮、羯磨轮,其四轮皆摄在二轮中。所谓正法轮、教令轮。」
【佛学常见辞汇】
谓大日如来的教令很坚固,能够摧破一切的怨敌,好像转轮圣王的轮宝一样。
教令轮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行教令轮之身也。诸明王现忿怒之相者。凡一一之佛,有三种之轮身:本地之佛体,为自性轮身,现菩萨之身为正法轮身,现明王忿怒之相为教令轮身。例如大日如来为自性轮身,般若菩萨为正法轮身,不动明王为教令轮身。又金刚萨埵为正法轮身,降三世明王为教令轮身也。秘藏记钞二曰:「大日是本地自性佛体,故为自性轮身也。(中略)大日垂迹现菩萨身,以正法化人。故以理趣会曼荼罗为正法轮身也。(中略)大自在天王等强刚难化众生,不拘正法化导。故金刚萨埵,更住忿怒威仪,降大自在天云降三世尊也。然则在佛位名自性轮身,在菩萨位名正法轮身,在明王位名教令轮身,一一佛皆有此三身。」胎藏界曼陀罗大钞三曰:「问:忿怒形名教令轮身意如何?答:五尊义云,教者教通之义也。令者岩动义也。轮者转惑摧破义也。摧破一切众生烦恼令入如来体性故。」而此三轮身有通别二种。若依别门则五佛各自有一种之正法轮身与一种之教令轮身((参见:五大明王))。若依通门,则五佛各具五种之正法轮身与五种之教令轮身。如此秘藏记是金刚界九会曼荼罗会之意,依通门,金刚萨埵降三世为大日之正法轮教令轮也。又此五如来,五菩萨,五明王,如其次第乃三密也。如来者身密,菩萨者语密,明王者意密也。
五大明王
【佛学大辞典】
(明王)新译仁王经奉持品说,佛于未来世受持三宝之处,使五方菩萨护其国。而同经仪轨上引不空三藏所持之梵本金刚顶瑜伽经,以彼经之五菩萨,配于本经之五菩萨,说此菩萨一一有正法轮与教令轮之二身,正法轮现菩萨之真实身,教令轮现明王之忿怒身。于此加五佛之自性轮身而为三轮身。此三轮身,仪轨之意也。又莲华三昧经之意,以此三身为五佛身口意之三业。然秘藏记以五菩萨与五佛皆为自性轮身,此以度众生为菩萨之自性故也。其中教令轮身,即五大明王。自性轮身,为佛住于自性之法身,故云自性轮,正法轮身为住于菩萨以正法度人之真实身,故云正法轮,教令轮身为受佛之教令,化现忿怒形,摧伏淫刚众生之身,故云教令轮身。而教令轮身之本地,有二说:一依仁王经仪轨等之说,则各以其正法轮身之菩萨为本地。即菩萨受本佛之教令而现忿怒也。依大日经疏等之说,则直以自性轮身之佛为本地,秘藏记依后说。但此配属为一往,剋实则五佛各现五种之正法轮身,五种之教令轮身也。故在九会曼荼罗,为大日之自性轮身,于理趣会现金刚萨埵之正法轮身。又于降三世会,现降三世明王之教令轮身。不动金刚者,受中央大日如来之教令,示现二臂之忿怒形,降伏一切鬼魅惑乱之明王也。降三世金刚者。受东方阿閦如来之教令。示现四头八臂之忿怒形,降伏侵害正法之大自在天魔众之明王也。军荼利金刚者,受南方宝生如来之教令,示现八臂之忿怒形,降伏行疾疫恼害人之一切阿修罗众诸鬼神之明王也。六足金刚者,受西方无量寿佛之教令,降伏兴恶风雨害有情之一切毒龙之明王也。净身金刚者,受北方不空成就如来之教令,示现四臂之忿怒形,降伏夺人精气之一切药叉之明王也。八大童子秘要法曰:「金刚手曰:一切意相不同,或为顺,或为逆。是故如来现慈悲之身,随而作利益,解曰:诸佛之大悲,为悯众生故。即于顺者以顺应之,若于逆者则以逆制之。一佛住于忿怒三昧时,十方诸佛同入于忿怒三昧。毗庐遮那于无相中示现明王时,诸佛菩萨不更现忿怒之身乎?故四方之如来现教令之身,降伏众魔也。然本誓各有不同,且常不随逐于行者。或降三世菩萨降伏天魔或三世之贪瞋痴,或军荼利降伏毗那耶迦之常随魔及人魔,或焰摩德迦降伏龙魔及诸怨敌,或金刚夜叉调伏众魔及无智者。不动明王,恒随行者,若天、若毗那夜迦、若鬼等所作之障碍,一时消灭。」

教外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教有教内教外之二途。佛陀以言句传授者,谓之教内之法。离言句,直以佛心印于他之心,谓之教外之法。据禅宗之说,谓诸宗中,惟禅宗为教外之法,其他诸宗皆教内之法也。说法明眼论曰:「南天祖师,分佛法为二,谓教内教外是也。即如来正法望口为教,望心名禅。」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教内)
教外别传
【佛学大辞典】
(术语)禅宗向上之作略,不施设文字,不安立言句,直传佛祖之心印也。是即教内之真传。达磨之悟性论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无门关曰:「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又】(书名)十六卷。明黎眉等编。
【佛学常见辞汇】
禅宗不施设文字,不安立言句,直传佛祖心印,称为教外别传,意思是在如来言教之外的别传。
教主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开教之本主。文句记一上曰:「诸教中各有五人记经。(中略)皆以佛为教主也。」行愿品疏钞三曰:「十佛齐融,为斯教主。」
【佛学常见辞汇】
创立宗教的人,佛教的教主是释迦牟尼佛。
教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教法与修行也。随教法而为修行也。元照弥陀经疏曰:「大觉世尊一代名教,大小虽殊不出教理行果,因教显理,依理起行,由行剋果。」往生要集序曰:往生极乐之教行,浊世末代之目足也。」十不二门曰:「观心乃是教行枢机。」
【佛学常见辞汇】
1。教法与修行。2。随教法而修行。
教行證
【佛学大辞典】
(术语)教法与修行及證果。依如来之教法而起修行,依修行之功而證悟圣果。与教理行果之四法,惟开合不同耳。一切佛法尽摄在此三者。十地论曰:「第二大愿。有三种:一切诸佛法轮皆悉受持者,谓教法。(中略)摄受一切佛菩萨者,所谓證法。(中略)一切诸佛所教化法皆悉守护者,谓修行法。」义林六本(三宝章)曰:「具教行證三名为正法,但有教行名为像法,有馀无馀名为末法。」法华玄义五下曰:「乘有三种,谓教行證。」同释签曰:「五品乘教至六根,六根乘行至初住,初住乘證至妙觉。」
【佛学常见辞汇】
教是教法,行是修行,證是證果。依佛的教法而修行,依修行而證悟圣果。
教行信證
【佛学大辞典】
(书名)教行證文类之外题,是日本真宗所立四法之名。于教行證三法之外,复立信之一法,示真宗之法门,独以信心为最要者。教指无量寿经,行指南无阿弥陀佛,信为信南无阿弥陀佛之信心,證者往生极乐,得涅槃之證果也。彼书有六卷,初四卷明教行信證之四法。因之外题置教行信證之四字。日本见真著。
教行理
【佛学大辞典】
(术语)教者,谓从缘而设之教说,行者,谓可剋果之因行,理者,谓从名而诠之理致。法华玄义一下约之于通别曰:「从缘故教别,从说故教通。从能契故行别,从所契故行通。理从名故别,名从理故通。」释签一下曰:「此三中通摄佛法。教则机应相对,行则因果相对,理则名实相对,亦是事理相对。」
教亨
【佛学大辞典】
(人名)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宁州治)人,姓王氏,字虚明,七岁出家,十五岁游方。闻郑州普照寺宝和尚法席盛,往参叩。一日至睢阳,偶忆击板因缘,凝情如入禅定,不觉已到河口。同行德满呼曰:此河津也。师乃下马,悲喜交集。及归,语之宝公,宝曰:此似僵卧人欲转动。犹未印可,曰:曾看日面佛公案否?师笑曰:儿时已看得。宝亦笑曰:我只令人参诸方掉下底禅。但再参去定有自得力处。后,一日,师静坐云堂,忽闻板声,霍然證悟,因呈颂曰:日面月面,星流电转,若更迟疑,面门看箭,咄。宝遂记莂曰:吾不得谩汝。后师住少林寺法席大盛,年七十寂。见佛祖通载大明高僧传等。」
教寺
【佛学大辞典】
(杂名)对于禅寺律院之称。谓真言天台等曰教宗之寺。
教衣
【佛学大辞典】
(衣服)除禅僧与律僧其他天台法相等所著之法衣,谓之教衣。此三者服制殊异,故名。
教判
【佛学大辞典】
(术语)教相判释之略。天台之五时八教,法相之三时教,华严之五教等,判决释迦一代之教义者。所谓教观二门中之教相门是也。(参见:五时教及三时教)
【佛学常见辞汇】
教相判释的简称。判决释迦佛一代的教义,如天台的五时八教,法相的三时教,华严的五教等是。
教系
【佛学大辞典】
(术语)师资相传教法之系统也。
教命
【佛学大辞典】
(术语)教诫命令。长阿含经十五曰:「侍者即承教命,往语诸人。」大日经义释二曰:「随闻善友等如法教命,便即不生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