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5,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页
理教
略教诫经
略说教诫经
终教
教
教一
教人信
教化
教化地
教化地益
教化地狱经
教内
教王经
教令
佛类词典(续上)
理秘密教理教
略教诫经
略说教诫经
终教
教
教一
教人信
教化
教化地
教化地益
教化地狱经
教内
教王经
教令
理秘密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日本台密于密教中立理秘密,事理俱密之二教,华严法华等之一乘教为理秘密,且立大日释迦同体之义。东密不许之也。菩提心义一末曰:「问:仁王经云五千女人现身成佛者,是于佛世闻仁王经而成佛也?菩萨处胎经云:魔梵释女皆不舍身,不受身,悉于现身成佛者,是于无佛世自观而成佛也。无量义经云:持是经者,即于此身得无生忍者,是于佛灭后持经而成佛也。云何惟真法中言即身成佛耶?若言此等即身成佛之人,皆修此观(真言观)则何故说此三摩地法之诸教中阙而不书?答:所言之真言法者,大日经义释谓梵音云曼怛罗。此云真言。龙树释论谓之密语。真语如语不妄不异之语。故名真言。故凡说真如法性之教,皆名真言,故凡法华等之诸大乘,皆名真言秘密教。唯法华等,虽皆说此三摩地法,而传法之菩萨,阙而不书。若于佛世,若于灭后,持经而心觉开解,则得成佛道。成佛道时,于内心观法,名三摩地。是名初住之即身成佛。问:何以知说诸真如法性,皆名真言秘密教耶?答:苏悉地经疏云有二种教:一显示教。二秘密教。显示教谓阿含深密等诸三乘教也。秘密教谓华严维摩法华涅槃等诸一乘教也。秘密教亦有二种:一理秘密教。谓彼华严等一乘教。唯说世俗胜义圆融无二。不说三密行相故。二事理俱密。谓大日金刚顶苏悉地经等能说世俗胜义圆融无二。亦说三密行故。」
(术语)日本台密于密教中立理秘密,事理俱密之二教,华严法华等之一乘教为理秘密,且立大日释迦同体之义。东密不许之也。菩提心义一末曰:「问:仁王经云五千女人现身成佛者,是于佛世闻仁王经而成佛也?菩萨处胎经云:魔梵释女皆不舍身,不受身,悉于现身成佛者,是于无佛世自观而成佛也。无量义经云:持是经者,即于此身得无生忍者,是于佛灭后持经而成佛也。云何惟真法中言即身成佛耶?若言此等即身成佛之人,皆修此观(真言观)则何故说此三摩地法之诸教中阙而不书?答:所言之真言法者,大日经义释谓梵音云曼怛罗。此云真言。龙树释论谓之密语。真语如语不妄不异之语。故名真言。故凡说真如法性之教,皆名真言,故凡法华等之诸大乘,皆名真言秘密教。唯法华等,虽皆说此三摩地法,而传法之菩萨,阙而不书。若于佛世,若于灭后,持经而心觉开解,则得成佛道。成佛道时,于内心观法,名三摩地。是名初住之即身成佛。问:何以知说诸真如法性,皆名真言秘密教耶?答:苏悉地经疏云有二种教:一显示教。二秘密教。显示教谓阿含深密等诸三乘教也。秘密教谓华严维摩法华涅槃等诸一乘教也。秘密教亦有二种:一理秘密教。谓彼华严等一乘教。唯说世俗胜义圆融无二。不说三密行相故。二事理俱密。谓大日金刚顶苏悉地经等能说世俗胜义圆融无二。亦说三密行故。」
理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台家立四教,通教为界内之理教,圆教为界外之理教。(参见:界内及界外)
【佛学常见辞汇】
天台宗立四教,通教为界内之理教,圆教为界外之理教。
(术语)台家立四教,通教为界内之理教,圆教为界外之理教。(参见:界内及界外)
【佛学常见辞汇】
天台宗立四教,通教为界内之理教,圆教为界外之理教。
略教诫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义净译。赞少欲知足,呵恶比丘之三种不善思惟。
(经名)一卷,唐义净译。赞少欲知足,呵恶比丘之三种不善思惟。
略说教诫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同略说戒经。
(经名)同略说戒经。
终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贤首五教之一。(参见:五教)
【佛学常见辞汇】
贤首五教之一。(参见:五教)
【三藏法数】
(亦名实教),此教言定性声闻,无性阐提,悉当成佛,方尽大乘至极之说,名之为终,以称实理,亦名为实。于中少说法相,多说法性,虽说法相,亦会归性,是大乘之终极,名为终教。
(术语)贤首五教之一。(参见:五教)
【佛学常见辞汇】
贤首五教之一。(参见:五教)
【三藏法数】
(亦名实教),此教言定性声闻,无性阐提,悉当成佛,方尽大乘至极之说,名之为终,以称实理,亦名为实。于中少说法相,多说法性,虽说法相,亦会归性,是大乘之终极,名为终教。
五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宗之教判也。有二种:(一)始于杜顺,成于贤首,是唯就出世间之一教判定之。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大乘终教,四顿教,五圆教也。五教章冠注上一曰:「至相智俨大师,亲承于杜顺和尚,显扬宗旨,弘传一乘。搜玄、十玄、孔目、问答、章疏非一,约就五教广立清范。(中略)贤首亲于智俨造此五教。」同上三曰:「圣教万差,要唯有五: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四顿教,五圆教。」小乘教于四部之阿含经、发智、婆娑论等,说灰身灭智之涅槃法者。大乘始教为大乘之初门,有相始教空始教二种。深密经、唯识论等,分别五性,建立依他之万法者为相始教。般若经、三论等,说诸法皆空,显无所得平等者,为空始教。此二教皆不开示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义,故贬为始教。大乘终教于楞伽经起信论等说真如缘起之理,唱一切皆成佛者。顿教对于一类之顿机,不依言句,不设位次,以顿彻理性为教者。是既绝言句,故为别部之经。以楞伽经四,有镜像顿现之譬;宝积经论一,有顿教修多罗之名而立之。如以维摩之默而显不二,以达磨之心而印于心,为得此旨者。圆教于华严经法华经等,明圆融具德之一乘者。此分别教一乘同教一乘二种。华严经直开示圆融不思议之法门,远异于彼之三乘教,故名别教一乘;法华经为开会二乘,其说相同于三乘教,故名同教一乘。圆教之名,八十华严经谓为圆满修多罗。华严玄谈五曰:「教类有五,即贤首所立,广有别章,大同天台,但加顿教。」又曰:「不同前渐次位修行,不同于彼圆融具德,故立名顿,顿诠此理,故名顿教。天台所以不立者以四教中皆有一绝言故。今乃开者顿显绝言为一类,离念机故,即顺禅宗。」开此五教而为十宗。(参见:宗)。(二)为同宗圭峰所立,此统收世间出世间之二教:一、人天教,以持提谓经等五戒而生于人间,行十善而生于天上为教者。二、小乘教,如前。三、大乘法相教,前始教中之相始教也。四、大乘破相教,前始教中之空始教也。五、一乘显性教,前终顿圆之三教也。见原人论。前法相破相之二教,别立声缘菩之三乘,故为大乘,今为一佛乘,故曰一乘。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五教十宗)
(术语)华严宗之教判也。有二种:(一)始于杜顺,成于贤首,是唯就出世间之一教判定之。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大乘终教,四顿教,五圆教也。五教章冠注上一曰:「至相智俨大师,亲承于杜顺和尚,显扬宗旨,弘传一乘。搜玄、十玄、孔目、问答、章疏非一,约就五教广立清范。(中略)贤首亲于智俨造此五教。」同上三曰:「圣教万差,要唯有五: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四顿教,五圆教。」小乘教于四部之阿含经、发智、婆娑论等,说灰身灭智之涅槃法者。大乘始教为大乘之初门,有相始教空始教二种。深密经、唯识论等,分别五性,建立依他之万法者为相始教。般若经、三论等,说诸法皆空,显无所得平等者,为空始教。此二教皆不开示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义,故贬为始教。大乘终教于楞伽经起信论等说真如缘起之理,唱一切皆成佛者。顿教对于一类之顿机,不依言句,不设位次,以顿彻理性为教者。是既绝言句,故为别部之经。以楞伽经四,有镜像顿现之譬;宝积经论一,有顿教修多罗之名而立之。如以维摩之默而显不二,以达磨之心而印于心,为得此旨者。圆教于华严经法华经等,明圆融具德之一乘者。此分别教一乘同教一乘二种。华严经直开示圆融不思议之法门,远异于彼之三乘教,故名别教一乘;法华经为开会二乘,其说相同于三乘教,故名同教一乘。圆教之名,八十华严经谓为圆满修多罗。华严玄谈五曰:「教类有五,即贤首所立,广有别章,大同天台,但加顿教。」又曰:「不同前渐次位修行,不同于彼圆融具德,故立名顿,顿诠此理,故名顿教。天台所以不立者以四教中皆有一绝言故。今乃开者顿显绝言为一类,离念机故,即顺禅宗。」开此五教而为十宗。(参见:宗)。(二)为同宗圭峰所立,此统收世间出世间之二教:一、人天教,以持提谓经等五戒而生于人间,行十善而生于天上为教者。二、小乘教,如前。三、大乘法相教,前始教中之相始教也。四、大乘破相教,前始教中之空始教也。五、一乘显性教,前终顿圆之三教也。见原人论。前法相破相之二教,别立声缘菩之三乘,故为大乘,今为一佛乘,故曰一乘。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五教十宗)
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A^gama,梵语阿含。译曰教。圣人之言,被于下者。在心云法,法发于言云教。玄义一上曰:「教者,圣人被下之言也。」止观一上曰:「教是上圣被下之言。」
【佛学常见辞汇】
圣人对世人的训诲。
(术语)A^gama,梵语阿含。译曰教。圣人之言,被于下者。在心云法,法发于言云教。玄义一上曰:「教者,圣人被下之言也。」止观一上曰:「教是上圣被下之言。」
【佛学常见辞汇】
圣人对世人的训诲。
教一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四一之一。法华经所说之教法为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之教法,非二乘三乘,为唯说成佛一道之教,故名教一。(参见:四一)
【佛学常见辞汇】
法华四一之一。法华经所说的教法,是属于一乘的教法,也是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故名教一。
【三藏法数】
教谓圆顿妙教,即一佛乘也。如来于前四时,随顺机缘,不得已而权说诸乘。至于法华,开显权即是实。故经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故名教一也。(四时者,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也。无二者,谓无藏教、通教之二也。无三者,谓无藏教、通教、别教之三也。)
(术语)法华四一之一。法华经所说之教法为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之教法,非二乘三乘,为唯说成佛一道之教,故名教一。(参见:四一)
【佛学常见辞汇】
法华四一之一。法华经所说的教法,是属于一乘的教法,也是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故名教一。
【三藏法数】
教谓圆顿妙教,即一佛乘也。如来于前四时,随顺机缘,不得已而权说诸乘。至于法华,开显权即是实。故经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故名教一也。(四时者,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也。无二者,谓无藏教、通教之二也。无三者,谓无藏教、通教、别教之三也。)
四一
【佛学大辞典】
(术语)依台家之释,开显法华经方便品中五佛之一乘,就教行人理四者,各明唯一无二之旨,故称之为四一之开显。一教,能诠之经典也,能诠之经典唯说一佛乘,谓之教一。经曰:「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馀乘若二若三。」是其證也。二行,依其教而修之行法也。其行法唯为菩萨之大行,谓之行一。经曰:「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知见示悟众生。」是其證也。三人,为开其佛知见而修行法之人也。其人唯为菩萨,谓之人一。经曰:「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是其證也。四理,依行而开佛知见之所證也。其所證唯为诸法实相之一理,谓之理一。经曰:「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是其證也。见法华文句四。
【佛学常见辞汇】
天台宗开显法华经有四种的独一无二,叫做四一之开显。一、教,法华经所说的教法,只说一佛乘,叫做教一;二、行,法华经所说的修行方法,都是菩萨的大行,叫做行一;三、人,修行法华经所说行法的人,都是开其佛知见的菩萨,叫做人一;四、理,依行而开佛知见的人,所證都是诸法实相,叫做理一。
【三藏法数】
(出法华经文句)
〔一、理一〕,理即中道一实相之理也。此实相之理,诸佛众生体性平等,无有增减。但众生体虽本具,全体在迷。唯诸佛觉知如实之相,乘此实道,出应于世,要令众生得此实相。故经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又云:诸佛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之知见,即理一也。(一大事因缘者,即一实相也。其性广博名大,诸出世之仪式,故名事,众生有此机感故名因,佛乘机而应,故名缘。)
〔二、行一〕,行即所修一乘之妙行也。谓实相之理,自非一乘妙行莫能證得。故经云: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又云:诸有所作,常为一事,事即是行,故名行一也。
〔三、人一〕,人即所化之众生也。佛出世之意,但为教化菩萨,成就佛道。盖由机器不纯,不得已而权施三乘之教,渐令入大故。至法华,即开三乘之权,而显一乘之实。三乘之人,同是菩萨之人,故名人一也。(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四、教一〕,教谓圆顿妙教,即一佛乘也。如来于前四时,随顺机缘,不得已而权说诸乘。至于法华,开显权即是实。故经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故名教一也。(四时者,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也。无二者,谓无藏教、通教之二也。无三者,谓无藏教、通教、别教之三也。)
(术语)依台家之释,开显法华经方便品中五佛之一乘,就教行人理四者,各明唯一无二之旨,故称之为四一之开显。一教,能诠之经典也,能诠之经典唯说一佛乘,谓之教一。经曰:「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馀乘若二若三。」是其證也。二行,依其教而修之行法也。其行法唯为菩萨之大行,谓之行一。经曰:「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知见示悟众生。」是其證也。三人,为开其佛知见而修行法之人也。其人唯为菩萨,谓之人一。经曰:「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是其證也。四理,依行而开佛知见之所證也。其所證唯为诸法实相之一理,谓之理一。经曰:「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是其證也。见法华文句四。
【佛学常见辞汇】
天台宗开显法华经有四种的独一无二,叫做四一之开显。一、教,法华经所说的教法,只说一佛乘,叫做教一;二、行,法华经所说的修行方法,都是菩萨的大行,叫做行一;三、人,修行法华经所说行法的人,都是开其佛知见的菩萨,叫做人一;四、理,依行而开佛知见的人,所證都是诸法实相,叫做理一。
【三藏法数】
(出法华经文句)
〔一、理一〕,理即中道一实相之理也。此实相之理,诸佛众生体性平等,无有增减。但众生体虽本具,全体在迷。唯诸佛觉知如实之相,乘此实道,出应于世,要令众生得此实相。故经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又云:诸佛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之知见,即理一也。(一大事因缘者,即一实相也。其性广博名大,诸出世之仪式,故名事,众生有此机感故名因,佛乘机而应,故名缘。)
〔二、行一〕,行即所修一乘之妙行也。谓实相之理,自非一乘妙行莫能證得。故经云: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又云:诸有所作,常为一事,事即是行,故名行一也。
〔三、人一〕,人即所化之众生也。佛出世之意,但为教化菩萨,成就佛道。盖由机器不纯,不得已而权施三乘之教,渐令入大故。至法华,即开三乘之权,而显一乘之实。三乘之人,同是菩萨之人,故名人一也。(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四、教一〕,教谓圆顿妙教,即一佛乘也。如来于前四时,随顺机缘,不得已而权说诸乘。至于法华,开显权即是实。故经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故名教一也。(四时者,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也。无二者,谓无藏教、通教之二也。无三者,谓无藏教、通教、别教之三也。)
教人信
【佛学大辞典】
(术语)自信之对。披沥自己之信念教未信之人使之共信也。
(术语)自信之对。披沥自己之信念教未信之人使之共信也。
教化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劝化。教人而化恶为善也。法华经方便品曰:「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又】(杂语)乞人施物,一名教化,又曰劝化。俗称乞食曰叫化子,教叫同音也。
【佛学常见辞汇】
教训劝化。
(术语)又曰劝化。教人而化恶为善也。法华经方便品曰:「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又】(杂语)乞人施物,一名教化,又曰劝化。俗称乞食曰叫化子,教叫同音也。
【佛学常见辞汇】
教训劝化。
教化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己既成佛,可教化他人之利他地位也。往生论曰:「出第五门者,以大慈悲,观察一切苦恼众生,示应化身,回入生死园烦恼林中。游神通,至教化地,以本愿力回向故。」同论注下曰:「修行成就已,当至教化地。教化地,即是菩萨自娱乐地。」
(术语)己既成佛,可教化他人之利他地位也。往生论曰:「出第五门者,以大慈悲,观察一切苦恼众生,示应化身,回入生死园烦恼林中。游神通,至教化地,以本愿力回向故。」同论注下曰:「修行成就已,当至教化地。教化地,即是菩萨自娱乐地。」
教化地益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功德门之第五、园林游戏地门也,现神通游至教化之地,由生死烦恼之园林,救得苦恼众生之还相回向果德也。
(术语)五功德门之第五、园林游戏地门也,现神通游至教化之地,由生死烦恼之园林,救得苦恼众生之还相回向果德也。
教化地狱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罪业应报教化地狱经之异名。
(经名)罪业应报教化地狱经之异名。
教内
【佛学大辞典】
(术语)禅宗以心传心之宗曰教外,依自馀佛之声教之宗云教内,(参见:教外)
【佛学常见辞汇】
禅宗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教法,叫做教外,其他佛的声教,有文字可循的,都叫做教内。
(术语)禅宗以心传心之宗曰教外,依自馀佛之声教之宗云教内,(参见:教外)
【佛学常见辞汇】
禅宗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教法,叫做教外,其他佛的声教,有文字可循的,都叫做教内。
教外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教有教内教外之二途。佛陀以言句传授者,谓之教内之法。离言句,直以佛心印于他之心,谓之教外之法。据禅宗之说,谓诸宗中,惟禅宗为教外之法,其他诸宗皆教内之法也。说法明眼论曰:「南天祖师,分佛法为二,谓教内教外是也。即如来正法望口为教,望心名禅。」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教内)
(术语)佛教有教内教外之二途。佛陀以言句传授者,谓之教内之法。离言句,直以佛心印于他之心,谓之教外之法。据禅宗之说,谓诸宗中,惟禅宗为教外之法,其他诸宗皆教内之法也。说法明眼论曰:「南天祖师,分佛法为二,谓教内教外是也。即如来正法望口为教,望心名禅。」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教内)
教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有三部:一、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證大教王经,三卷,唐不空译。一、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證大教王经,二卷,唐不空译。一、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證三昧大教王经,三十卷,赵宋施护译。此中常称为教王经者,指不空译之三卷。
(经名)有三部:一、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證大教王经,三卷,唐不空译。一、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證大教王经,二卷,唐不空译。一、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證三昧大教王经,三十卷,赵宋施护译。此中常称为教王经者,指不空译之三卷。
教令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日利益众生之教敕也。金刚顶经一曰:「一切如来不空作教令,又时普贤大菩提萨埵身,从世尊心下,一切如来前,依月轮而住,复请教令。」(参见:教令轮身)
(术语)大日利益众生之教敕也。金刚顶经一曰:「一切如来不空作教令,又时普贤大菩提萨埵身,从世尊心下,一切如来前,依月轮而住,复请教令。」(参见:教令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