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8,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教禁
男教
声化
伤风化
纯化
笃教
豫教
化正
还牛
染化
陶远
醲醇
训化
干化
风序
《漢語大詞典》:教禁
教化和禁令。宋书·蔡廓传:“贞一以闲其邪,教禁以检其慢。”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分類:教化禁令
《漢語大詞典》:男教
对男子的教化。礼记·昏义:“天子立六宫、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汉书·成帝纪》:“男教不修,阳事不得,则日为之蚀。”
分類:男子教化
《漢語大詞典》:声化(聲化)
(1).声威教化。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择皇 齐 之令典,致声化於雍熙。”《南齐书·高帝纪上》:“声化远洎,荒服无尘,殊类同规,华戎一揆。” 金 王若虚 《宁晋县令吴君遗爱碑》:“昔予閒居於 东垣 ,闻 沃州 寧晋 有贤令尹,民乐其政,歌而舞之,声化蔼然,愈久益播。”
(2).语音学名词。即清音的浊音化。语音中的清音,有时受邻近元音或浊音的影响而变为浊音。如普通话“好的”hǎode快读时“的”的声母被前面的元音同化而由清音[t]变为浊音[d]。
《漢語大詞典》:伤风化(傷風化)
败坏风俗教化。 聂绀弩 《探春论》:“其意曰:伤风化是我们的特权,奴才下辈公然仿效,就未免胆大妄为了。”
《國語辭典》:纯化(純化)  拼音:chún huà
利用物理、化学等科技或方法,将物质中的杂质除去。如蒸馏、再结晶等。也称为「精制」。
《漢語大詞典》:笃教(篤教)
竭诚于教化。 汉 桓宽 盐铁论·后刑:“古者篤教以导民,明辟以正刑。”
分類:竭诚教化
《漢語大詞典》:豫教
《礼记·经解》“故礼之教化也微” 唐 孔颖达 疏:“微者言礼之教人豫前事微之时,豫教化之。”后指预为教育、感化。 明 李东阳 《进〈孝宗皇帝实录〉表》:“得圣功於豫教,昭 文帝 於诞敷。”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上:“仰叹豫教之切,一命题,亦不忘训诫如此。”
《漢語大詞典》:化正
教化整治。汉书·贡禹传:“陶冶万物,化正天下。”
分類:教化整治
《分类字锦》:还牛(还牛)
后汉书鲁恭传亭长从人借牛而不肯还之牛主讼于恭恭召亭长敕令归牛者再三犹不从恭叹曰是教化不行也欲解印绶去掾史泣涕共留之亭长乃惭悔还牛诣狱受罪恭贳不问于是吏人信服
分类:教化
《國語辭典》:染化  拼音:rǎn huà
受到教化、薰陶。《晋书。卷五二。华谭传》:「蜀染化日久,风教遂成。」
分類:薰陶教化
《漢語大詞典》:陶远(陶遠)
谓教化之泽,流传久远。晋书·陆云传:“ 云 爱才好士,多所贡达。移书太常府荐同郡 张赡 曰:‘盖闻在昔圣王,承天御世,殷荐明德,思和人神,莫不崇典謨以教思,兴礼学以陶远。’”
《漢語大詞典》:醲醇
亦作“ 醲醕 ”。
(1).原指酒味醇厚。 晋 潘尼 《火赋》:“和羹酋醳,旨酒醲醕。”
(2).比喻教化宽厚。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播皇泽以熙世,扬茂化之醲醇。”
(3).喻物质生活的富厚。 清 冯桂芬 《戚观察贞咬菜根图》诗:“要为东南植元气,万家臞瘠还醲醕。”
《漢語大詞典》:训化(訓化)
教化、训诲。后汉书·独行传·范式:“ 嵩 在 阿里 ,正身厉行,街中子弟皆服其训化。” 南朝 梁 沈约 《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招纳同住十有餘人,训化奬率,皆令禪诵。”阿育王息坏目因缘经:“ 雪山 北界,至于海际,吾躬训化,令无有限。”
分類:教化训诲
《漢語大詞典》:干化
帝王的教化。
分類:帝王教化
《漢語大詞典》:风序
古代进行教化的学校。《艺文类聚》卷五三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至南海郡求士教》:“风序泱泱,衣簪斯盛。其川岳所产,岂直明珠大贝、桂蠹翠羽而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