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响坟
浸礼会
阿弥陀佛
班霞
五部教主
安养教主
戒波罗蜜教主
金刚瑜伽秘密教主
教主
遮那教主
郭皇后( 净妃、玉京冲妙仙师 清悟 金庭教主、冲静元帅 )
孟皇后( 昭慈献烈、昭慈圣献 号 华阳教主、元祐皇后 冲真 )
分类词汇(续上)
无量寿佛响坟
浸礼会
阿弥陀佛
班霞
佛类词典
大恩教主五部教主
安养教主
戒波罗蜜教主
金刚瑜伽秘密教主
教主
遮那教主
其它辞典
萧公祖师(世称 三教主 )郭皇后( 净妃、玉京冲妙仙师 清悟 金庭教主、冲静元帅 )
孟皇后( 昭慈献烈、昭慈圣献 号 华阳教主、元祐皇后 冲真 )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感通篇
萧公祖师。蜀人。生于残唐。师雪峰存和尚。行头陀行。久之。得悟而发通。于闽服。大著神异。闽人莫知其名。因称萧公祖师。古田有白蛇肆害。师驱之。溪源有毒龙为雉。师降之。至于封山打洞。无妖不剪。无怪不除。合四境之内。地方千馀里。魔氛不作。月皎清光。人无恶梦。有偈曰。剃发还留发。居尘不染尘。人称三教主。了义一归真。又曰。一相元无相。如来如不来。道全归四果。显法救三灾。观师偈意。是盖大菩萨。示迹度生。非专羊鹿位中人也。师至宋嘉熙间。始入灭。住世三百馀岁。火化于凤冠岩。祥光烛天。异香普闻。火尽。乡民刻木肖师形。盛骨于内。请有司立庵奉之。锡胤弭灾。随祷而应。尤效于雨。虔礼则霈焉随踵而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2—1035 【介绍】: 宋仁宗后。应州金城人。天圣二年立为皇后,然颇见疏。尚、杨二美人俱得宠信,后数与之忿争,遂触怒仁宗,宦官阎文应因与帝谋废后,宰相吕夷简亦极力赞成。明道二年,诏以无子废之,封净妃、玉京冲妙仙师,赐名清悟,居长乐宫。景祐元年,出居瑶华宫,又赐号金庭教主、冲静元帅。后帝念之,有意召还。二年,属小疾,遣文应挟医诊视,数日暴死。次年,追复皇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3—1131 【介绍】: 宋哲宗后。洺州人。孟元孙女。元祐七年册为皇后,后废,出居瑶华宫。靖康之变,以废得免北迁。张邦昌僭位,尊为元祐皇后。高宗建炎元年尊为隆祐太后。苗、刘之变时,垂帘听政,事平,正皇太后尊号。卒谥昭慈献烈,改谥昭慈圣献。全宋文·卷三一二○
孟皇后(一○七三——一一三一),洺州(治今河北永年)人。哲宗后。元祐七年册为皇后。绍圣三年因道家事废,出居瑶华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元符末,向皇后主政,诏还内,号元祐皇后。崇宁元年再废。靖康之变,后以废得免北迁。二年,张邦昌复尊为元祐皇后,垂帘听政。寻降告天下书,奉迎康王。建炎元年尊称隆祐太后。三年,因苗、刘之变,再垂帘。事平撤帘。绍兴元年四月卒,年五十九。谥昭慈献烈,三年,改谥昭慈圣献。见《宋史》卷二四三《后妃传》下。
《國語辭典》:阿弥陀佛(阿彌陀佛) 拼音:ē mí tuó fó
佛教经典中所记载的佛。译自胡语。他原是世自在王如来时的法藏比丘,发愿成就一个尽善尽美的佛国,并要以最善巧的方法来度化众生,后来成佛,创造西方极乐世界。法藏比丘则成为阿弥陀佛。记载阿弥陀佛故事的经典,早在东汉即有翻译。六朝时强调往生极乐世界的思想,就是建立在阿弥陀佛信仰上。并逐渐形成后来的净土宗。随著净土宗在中国的普及,阿弥陀佛成为最流行的佛陀。甚至阿弥陀佛四字成为一般中国佛教徒间相互问候语。《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每日清晨服饰已后,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也称为「无量寿佛」。
大恩教主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释迦如来,于一切众生,利他之恩德广大,故曰大恩。为教法之主,故曰教主。
【佛学常见辞汇】
指释迦牟尼世尊,因世尊对众生的恩德广大,而且是教法之主,所以称为大恩教主。
(术语)称释迦如来,于一切众生,利他之恩德广大,故曰大恩。为教法之主,故曰教主。
【佛学常见辞汇】
指释迦牟尼世尊,因世尊对众生的恩德广大,而且是教法之主,所以称为大恩教主。
五部教主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金刚界五部之五智如来也。(参见:金刚界)
【三藏法数】
(出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理趣释)
部谓部类,教谓言教,主即主宰。此之五部,乃是如来金刚不空真实三昧法门也。而依五方立五部,以五佛为主者,各有所表也。中方毗卢遮那,即释迦如来也。四方四佛,乃释迦化现,以表诸佛同一法身也。以如来入种种三摩地,说种种陀罗尼门,虽各分部类,各有坛法,而皆与般若理趣相应也。然此法门,为令众生三业清净,得金刚智三摩地,而行慧施,不为烦恼染污,成就无上菩提,而證清净法身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梵语释迦,华言能仁。梵语三摩地,华言等持。梵语陀罗尼,华言总持。梵语般若,华言智慧。三业者,身业、口业、意业也。金刚智者,如来智慧,无法不知,无惑不断,如金刚至坚至利,故云金刚智也。)
〔一、中方灌顶部〕,灌顶,喻也。如轮王太子受储君位,轮王乃取四大海水,灌太子顶,加以宝冠。以喻毗卢遮那,已得一切如来灌顶,受佛职位,而为三界法王。以清净法界智,演说般若相应陀罗尼,加持众生,身口意业悉得清净,亦受灌顶之位,而證清净法身,是为灌顶部。故中央以毗卢遮那为教主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东方金刚部〕,金刚部者,谓如来證得佛地,观众生藏识中烦恼习气,坚固难舍,以大空金刚智三摩地而摧破之,不离大圆镜智而演说般若相应陀罗尼,令诸众生得清净三业,而悟本有不坏金刚佛性,是为金刚部。故东方以阿閦佛为教主也。(烦恼习气者,烦恼馀习气分也。大空者,即毕竟空也。梵语阿閦,华言不动。)
〔三、南方宝生部〕,宝生部者,谓如来得三界法王位,入金刚宝三摩地,悯念众生,而行慧施,心无吝惜,三轮清净,以平等性智,说诸陀罗尼,令诸众生所求一切伏藏,皆得现前,而證得河沙功德,是为宝生部。故南方以宝生如来为教主也。(三轮清净者,谓能施之人,所施之物,及受施之人,皆无取著也。)
〔四、西方莲华部〕,莲华部者,谓如来得自性清净法身,而住杂染浊恶世界,不被一切烦恼染污,犹如莲华。入清净三摩地,以妙观察智,说诸陀罗尼,令诸众生證悟清净法界,如莲华不染诸垢,具足一切无漏善法,是为莲华部。亦名法部,谓以此法门,加持极乐世界,水鸟树林,皆演法音。故西方以阿弥陀佛为教主也。(无漏者,不漏落三界生死也。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
〔五、北方羯磨部〕,梵语羯磨,华言作法,又云办事。谓佛持一切如来智印,入大悲三摩地,以成所作智,说诸陀罗尼,加持一切众生,得无碍身语意业,令藏识中杀害杂深种子,悉尽无馀;一切事业,皆悉成就,是为羯磨部。故北方以不空成就如来为教主也。(藏识,即第八识也。)
(名数)谓金刚界五部之五智如来也。(参见:金刚界)
【三藏法数】
(出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理趣释)
部谓部类,教谓言教,主即主宰。此之五部,乃是如来金刚不空真实三昧法门也。而依五方立五部,以五佛为主者,各有所表也。中方毗卢遮那,即释迦如来也。四方四佛,乃释迦化现,以表诸佛同一法身也。以如来入种种三摩地,说种种陀罗尼门,虽各分部类,各有坛法,而皆与般若理趣相应也。然此法门,为令众生三业清净,得金刚智三摩地,而行慧施,不为烦恼染污,成就无上菩提,而證清净法身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梵语释迦,华言能仁。梵语三摩地,华言等持。梵语陀罗尼,华言总持。梵语般若,华言智慧。三业者,身业、口业、意业也。金刚智者,如来智慧,无法不知,无惑不断,如金刚至坚至利,故云金刚智也。)
〔一、中方灌顶部〕,灌顶,喻也。如轮王太子受储君位,轮王乃取四大海水,灌太子顶,加以宝冠。以喻毗卢遮那,已得一切如来灌顶,受佛职位,而为三界法王。以清净法界智,演说般若相应陀罗尼,加持众生,身口意业悉得清净,亦受灌顶之位,而證清净法身,是为灌顶部。故中央以毗卢遮那为教主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东方金刚部〕,金刚部者,谓如来證得佛地,观众生藏识中烦恼习气,坚固难舍,以大空金刚智三摩地而摧破之,不离大圆镜智而演说般若相应陀罗尼,令诸众生得清净三业,而悟本有不坏金刚佛性,是为金刚部。故东方以阿閦佛为教主也。(烦恼习气者,烦恼馀习气分也。大空者,即毕竟空也。梵语阿閦,华言不动。)
〔三、南方宝生部〕,宝生部者,谓如来得三界法王位,入金刚宝三摩地,悯念众生,而行慧施,心无吝惜,三轮清净,以平等性智,说诸陀罗尼,令诸众生所求一切伏藏,皆得现前,而證得河沙功德,是为宝生部。故南方以宝生如来为教主也。(三轮清净者,谓能施之人,所施之物,及受施之人,皆无取著也。)
〔四、西方莲华部〕,莲华部者,谓如来得自性清净法身,而住杂染浊恶世界,不被一切烦恼染污,犹如莲华。入清净三摩地,以妙观察智,说诸陀罗尼,令诸众生證悟清净法界,如莲华不染诸垢,具足一切无漏善法,是为莲华部。亦名法部,谓以此法门,加持极乐世界,水鸟树林,皆演法音。故西方以阿弥陀佛为教主也。(无漏者,不漏落三界生死也。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
〔五、北方羯磨部〕,梵语羯磨,华言作法,又云办事。谓佛持一切如来智印,入大悲三摩地,以成所作智,说诸陀罗尼,加持一切众生,得无碍身语意业,令藏识中杀害杂深种子,悉尽无馀;一切事业,皆悉成就,是为羯磨部。故北方以不空成就如来为教主也。(藏识,即第八识也。)
安养教主
【佛学大辞典】
(杂名)安养国之教主,弥陀如来也。
(杂名)安养国之教主,弥陀如来也。
戒波罗蜜教主
【佛学大辞典】
(杂语)说梵网菩萨戒之卢舍那佛也。是为坐千叶莲花台之报身佛。梵网经下曰:「我今卢舍那,方坐莲花台周匝千花上。」
(杂语)说梵网菩萨戒之卢舍那佛也。是为坐千叶莲花台之报身佛。梵网经下曰:「我今卢舍那,方坐莲花台周匝千花上。」
金刚瑜伽秘密教主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说金刚界与胎藏界两部秘密教之大日如来也。
(术语)说金刚界与胎藏界两部秘密教之大日如来也。
教主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开教之本主。文句记一上曰:「诸教中各有五人记经。(中略)皆以佛为教主也。」行愿品疏钞三曰:「十佛齐融,为斯教主。」
【佛学常见辞汇】
创立宗教的人,佛教的教主是释迦牟尼佛。
(术语)开教之本主。文句记一上曰:「诸教中各有五人记经。(中略)皆以佛为教主也。」行愿品疏钞三曰:「十佛齐融,为斯教主。」
【佛学常见辞汇】
创立宗教的人,佛教的教主是释迦牟尼佛。
遮那教主
【佛学大辞典】
(术语)毗卢遮那如来是真言两部之教主也。
【佛学常见辞汇】
毗卢遮那如来是真言两部的教主。
(术语)毗卢遮那如来是真言两部之教主也。
【佛学常见辞汇】
毗卢遮那如来是真言两部的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