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慈善机构(慈善机构)  拼音:cí shàn jī gòu
从事救济等社会福利工作的民间机构。
《国语辞典》:救济金(救济金)  拼音:jiù jì jīn
援救济助的钱财。如:「他因失业以致生活困顿,因而申请救济金的补助。」
《國語辭典》:扶倾济弱(扶傾濟弱)  拼音:fú qīng jì ruò
帮助境遇困难的人,救济弱小者。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倾济弱,我便可回嗔作笑,一会价记著想著念著。」
《國語辭典》:扶危救困  拼音:fú wéi jiù kùn
扶助危急,救济困难。《孤本元明杂剧。活拿萧天佑。第一折》:「你是那调和鼎鼐庙堂臣,扶危救困安邦器。」
《漢語大詞典》:饭厂(飯廠)
旧时煮粥以救济贫民的场所。《清会典·户部一二三·赈饥三》:“ 嘉庆 七年……其 卢沟桥 、 黄桥 、 东霸 、 大井 等处饭厂,亦著一体展至四月二十日止。”《清会典·户部一二四·赈饥四》:“ 同治 元年諭:前因京师米价昂贵,諭令五城御史,於开放饭厂先期一月举行,俾资存活。”
《漢語大詞典》:济贫院(濟貧院)
旧时收容救济穷人的慈善机构。 曹禺 《日出》第二幕:“你看他办学校,开工厂,办济贫院,这还不是好人做的事!”
《漢語大詞典》:红十字会(紅十字會)
一种国际性的志愿救济团体。战时救护伤病军人和平民,平时救济其他灾害的受难者。1864年日内瓦公约规定以在白地上加红十字作为它的标志。清史稿·德宗纪二:“﹝ 光绪 三十二年﹞夏四月戊戌朔,命 陆徵祥 往 瑞士 议红十字会公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民国各团体之组织》:“本团人员,遵万国红十字会条约,悉於左腕佩用白地红十字臂章,在胸佩中国红十字总会徽章,并持本会证明书。”
《漢語大詞典》:红新月会(紅新月會)
伊斯兰教国家中的志愿救护、救济团体,性质和红十字会相同,因其采用白地上加红色新月的标志而得名。
《漢語大詞典》:打富济贫(打富濟貧)
夺取富人的财产,救济穷人。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九:“打 日本 ,反汉奸是天经地义啦,他们又打富济贫,这全对他的劲。” 周立波 《翻古》:“乡里墩起了旗杆子,做工人一群一群拥进地主家的门,打富济贫,杀猪出谷,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漢語大詞典》:赡赈(贍賑)
资助救济。魏书·高允传:“ 允 散财竭产,以相赡賑,慰问周至。”北史·高允传作“赡振”。
分類:资助救济
《國語辭典》:救灾恤患(救災恤患)  拼音:jiù zāi xù huàn
解救他人或他方的灾难祸患。《东周列国志》第三九回:「今楚戍谷伐宋,生事中原,此天授我以救灾恤患之名也。」
《漢語大詞典》:救施
救济施舍。孔丛子·抗志:“今 起 ( 梁起 )以贪成富闻於诸侯,而无救施之惠焉。”
《國語辭典》:救困扶危  拼音:jiù kùn fú wéi
解救扶持处于困厄危难中的人。《三国演义》第一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元。无名氏《来生债》第四折:「则为我救困扶危,疏财仗义,都做了注福消愆。」
《漢語大詞典》:救急扶伤(救急扶傷)
救济危急,扶助伤病。 鲁迅 《南腔北调集·经验》:“救急扶伤,一不小心,向来就很容易被人所诬陷。”
《國語辭典》:劫富济贫(劫富濟貧)  拼音:jié fù jì pín
夺取富人的财富,救济穷人。《孽海花》第三五回:「老汉平生最喜欢劫富济贫,抑强扶弱,打抱不平。」